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兰州大学研究生招生] [兰州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兰州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兰州大学考研难吗] [兰州大学研究生院] [兰州大学考研群] [兰州大学研究生学费] [兰州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兰州大学研究生辅导] [兰州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基础医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的介绍
中西医结合临床(Clinic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1、学科概况
中西医结合学科是将我国的传统医学(中医学)与现代医学(西医学)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研究人类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学科。它是我国独特的学科。该学科分为中西医结合临床和中西医结合基础两个二级学科,前者侧重于临床防治疾病,后者侧重于基础理论探讨。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该学科不断发展,在活血化瘀、肾本质、针刺镇痛原理,以及急腹症、骨折、疟疾和白血病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2、学科研究范围
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综合运用中、西医药学理论与方法,发挥二者的优势和长处,取长补短,相互补充,在临床实践中有机结合,达到更好地防治疾病,提高医疗水平,改善病人生活质量,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本学科近期结合甘肃肿瘤高发和金川公司大量接镍职工的保健,开展中西医结合抗肿瘤、中医药防治镍毒性,以及临床常见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3、培养目标
研究生应熟悉中医学、西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熟练地掌握中西医结合临床的基础理论、临床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动态,熟悉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常见疾病;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熟练地运用计算机与现代信息工具;成为初步具有独立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4、主要研究方向
1)中医药防治肿瘤研究
2)中医药防治镍毒性研究
3)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病研究
4)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研究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基础的介绍
中西医结合基础(Basic study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1、学科概况
中西医结合学科是将我国的传统医学(中医学)与现代医学(西医学)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研究人类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学科。它是我国独特的学科。该学科分为中西医结合临床和中西医结合基础两个二级学科,前者侧重于临床防治疾病,后者侧重于基础理论探讨。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该学科不断发展,在活血化瘀、肾本质、针刺镇痛原理,以及急腹症、骨折、疟疾和白血病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2、学科研究范围
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运用现代科学,主要是现代医学(西医学)的方法,研究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探讨其理论本质,阐明其作用机理;分析中药的有效成分,制定中药材及复方制剂的现代质量标准。本学科近期主要结合甘肃是中草药资源大省,肿瘤发病率高,金川公司有大量接镍职工,开展理气中药对平滑肌运动及代谢内分泌的影响、肿瘤免疫、中医药防治镍毒性的机理,以及甘肃道地药材和复方制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3、培养目标
研究生应熟悉中医药学、西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熟练地掌握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科研方法和实验技能,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动态;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熟练地运用计算机与现代信息工具;成为初步具有独立从事中西医结合教学、科学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4、主要研究方向
1)理气类中药对平滑肌运动及代谢内分泌的影响
2)肿瘤免疫学研究
3)镍毒性及中医药防治的机理
4)中药材和复方制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遗传学的介绍
遗传学(Genetics)
1、学科概况
遗传学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内十分活跃的带头学科,它是以基因为中心研究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规律的科学。本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是在以高级课程训练的基础上、着重科研训练,主要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本学科坚实宽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遗传学及相关学科科学研究、教学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2、学科研究范围
以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作为现场基地,有效利用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人类基因资源、动植物基因资源优势和当前基因组研究的成果,进行基因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微观效用及基因与环境之间、环境—健康—疾病之间的作用规律等重大理论问题和应用基础研究。研究所目前的研究方向为:医学遗传学、群体遗传学、植物遗传学、临床遗传学等。
3、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疾病基因组学等理论基础知识;深入了解其研究领域的现状及发展动态;熟练掌握分子遗传学、医学遗传学、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的定位与克等现代遗传学原理和方法;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独立从事医学遗传学理论研究与开发的能力;学位论文具有创新性,能在SCI刊物上发表。
4、主要研究方向
1)医学遗传学
2)群体遗传学
3)植物遗传学
4)临床遗传学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介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Biochem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1、学科概况
学科主要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与实验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深入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培养具有从事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教学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机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的科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前沿学科;分子生物学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它的产生和研究内容与生物化学密切相关。该学科已成为当前自然科学中发展最迅速、对人类实践影响最大的学科之一。
2、学科研究范围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以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和生物分子间相互关系为研究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及相互作用、糖生物化学、脂生物化学、蛋白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及蛋白质工程、代谢与调控、分子遗传学、生物分子进化等。
3、培养目标
学位获得者应具有生物科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深入了解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工程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技能,能够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具备进行生命科学研究所必需的研究分析综合能力和良好的科学道德,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和较强的听、说、写、译能力,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或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等。
4、主要研究方向
1)生物工程技术
2)肿瘤生物化学
3)核酸与蛋白
4)细胞分子生物学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的介绍
生理学(Physiology)
1、学科概况
生理学是专门研究正常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活动为研究对象。细胞是多细胞生物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不同的细胞群构成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行使不同的功能。所以生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机体各个系统的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特别是各个器官、细胞的功能表现的内部机制,不同细胞、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使机体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过程。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又可细分为多门专门学科。如人体生理学、动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等等。人体生理学是一门基础医学科学。人们在正确认识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功能的基础上,才能认识在各种疾病情况下机体某个器官或某些组成部分发生的变化,以及疾病时器官的功能变化与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因此,生理学的发生和发展,促进了医学的进步;同时,随着人们的生命的进一步认识和医学的发展又促进生理学的进步。
2、学科研究范围
生理学研究室1979年建立硕士点,研究室所开展的3个方向的科研工作,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主要开展消化间期复合肌电的研究;90年代,我室创立了平滑肌运动研究室,达到了国外同类实验室的水平;利用国内中草药资源进行肥胖及肥胖相关疾病的研究。2000年医学心理学依托生理硕士点开展心身疾病的研究。
3、培养目标
掌握生理学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实验知识,熟悉生理学科的发展动向,了解本专业研究的前沿领域。能独立进行生理学科学研究,独立针对研究的某一命题,设计实验方案,熟练掌握有关的实验技术,能初步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学位论文应具有创新性和明显的理论意义或使用价值。能够熟练地阅读英文专业书籍和文献,能够用英文撰写研究论文。在读期间至少有1篇论文发表于国际或全国性杂志上。有参加生理实验教学的能力。
4、主要研究方向
1)平滑肌(心血管、气管、胃肠、胆道、膀胱、子宫等)运动(电)调控的研究
2)肥胖及肥胖相关疾病的研究
3)心身疾病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的介绍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Anatomy and Histology)
1、学科概况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中形态学的范畴,也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院校中最具特色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讲授和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其授课范围包括:大体解剖学(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神经解剖学,临床应用解剖学,医学影像解剖学基础等。此外,还传授各类专项技术方法,如人体解剖技术、神经解剖制片技术,组织化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脉管解剖技术,组织学技术等。为适应21世纪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本着淡化学科界限、强调人体整体意识的原则,本课程在相关内容上相互融合与渗透,充分体现“人体”整体概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或了解人体各部的形态、结构、位置与毗邻;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掌握或了解人体胚胎早期发生、胎膜胎盘、各主要器官系统的发生过程与畸形;学会正确运用本课程知识和术语。
2、学科研究范围
经过50多年的发展,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建立以神经科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多学科研究,研究范围包括:1. 神经科学: 睡眠-觉醒周期变化的中枢调控及机制;神经疾病与睡眠失调; 睡眠与学习、记忆;神经传导路;嗜神经毒的作用机理与临床应用;血管性脑病;老年性痴呆(AD);帕金森病(PD)。2. 临床应用解剖:心传导系统结构和机理。3人类学。已建的实验室包括:睡眠研究室,学习、记忆行为测试实验室,机能测定实验室,免疫组化实验室,图像分析室,动物饲养室,手术室,资料室。
3、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专业方面具有广博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熟悉国内外本学科研究状况,具有独立分析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能够从事本学科专业教学和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要求热爱祖国,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的运用第一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4、主要研究方向
1)神经科学
2)临床应用解剖
3)心脑血管研究
4)人类学研究
5)神经微创手术应用解剖学研究
6)细胞调亡与细胞受体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的介绍
免疫学(Immunology)
1、学科概况
免疫学主要研究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的免疫机理,从免疫学角度研究预防、诊断、治疗措施,达到预防与治疗疾病为目的生物学和医学独立科学。免疫学也从免疫学角度探讨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开拓了生命奥秘提示的重要途径,发展成为成为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免疫学结合现代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的前沿技术,发展了免疫学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其理论与技术已经广泛渗透至生物学、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及与生命学科相关的工业、农业、制药、食品、体育、法医等领域的诸多学科。
2、学科研究范围
免疫学的迅速进展形成了免疫学的分支学科,所有这些分支学科都从不同角度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的整体发展,各分支学科的大致研究范围如下:
细胞免疫学和分子免疫学领域的研究范围广泛:有新基因、信号传导,也有病毒免疫、肿瘤免疫和凋亡信号的研究等,学科代表性比较突出。免疫遗传学领域的研究重视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机制的研究。神经内分泌免疫学领域的项目研究内容涉及范围较广,主要是三个系统之间的信号作用机制的基础研究。免疫预防学项目的研究内容主要以疫苗开发为主,有传染性疾病疫苗和非传染性疫苗的机制研究。免疫诊断学的项目研究内容注重免疫诊断方面新的方法和技术创新。免疫治疗学注重免疫治疗的细胞及分子基础的研究。免疫技术学注重免疫学创新性的研究和对免疫学研究有推动作用的技术的研究推广。临床免疫学是对临床和现有疾病进行研究的课题。免疫性疾病领域注重自在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研究方向。微生物免疫学重点为天然免疫在抗感染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抗感染免疫和免疫新分子在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的研究。生殖免疫学寻找计注重划生育的免疫干预制剂的基础性研究。器官移植免疫分支学科注重器官移植临床的基础研究。其它免疫学分支学科,如免疫药理学、免疫病理学、衰老免疫学等。
3、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在国民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展积极作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的科学研究人才,成为掌握本门学科的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具有从事免疫学科学研究,或能免疫学教学工作,或独立进行实验技术工作的专门人材;使成为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祖国、实事求是,并了解本门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动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和写作能力的科学工作者。
4、研究方向
1)肿瘤与免疫
2)免疫分子机制
3)感染与免疫
4)常见疾病免疫发生机制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的介绍
病原生物学(Pathogenic Biology)
1、学科概况
病原生物学是研究病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与机体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学科, 学科内容包括经典的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两大部份。学科范围涉及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各种致病性的生物——病原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生物,研究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致病、诊断、流行和防治。病原生物学是基础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同时是临床各科的感染性疾病、传染病、超敏反应性疾病和肿瘤等重要的理论基础,也是预防医学中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等流行病的理论基础。病原生物还作为研究基本生命现象和生物进化规律的标志和模型,并通过研究病原体的基因结构与功能,有助于人类与其它生物基因组的进化比较研究。
2、学科研究范围
随着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和新病原的不断出现,病原生物学研究充分运用现代新技术从病原生物与宿主相互关系的整体水平上,研究病原生物的生物学性状、生化和免疫特性,以发展敏感、特异、快速、简便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考核诊断方法;研究病原体的毒力、基因结构与功能、宿主应答机制,以阐明病原体的感染、致病、免疫、耐药以及慢性感染中的自身免疫机制,以研制安全、有效的新型疫苗,探讨防止和逆转耐药或抗药性,寻找有效的预防措施;研究抗病原生物和杀传播媒介药物,以获取确有实效的制剂;研究病原体流行与分布的新规律、新特点,以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3、培养目标
研究生应具有基础医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动态和前沿;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和写的能力,并能熟练阅读本学科相关外文文献资料;具有活跃的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独立完成教学工作,具备一名科研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和科研能力,为医疗、卫生保健、检疫和疾病控制等单位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4、主要研究方向
1)病原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
2)药物治疗病原性疾病的机理研究
3)病原免疫学研究
4)病原生物学研究
5)病原性疾病的致病机理研究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介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Path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1、学科概况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在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近三十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步,推动了肿瘤病理、肿瘤免疫及分子病理的形成和不断发展。尤其是分子病理学的出现更使得人们能够在蛋白质、核酸等分子水平上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并逐渐应用到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疾病的预后判断等许多领域。而生物芯片技术、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激光显微切割技术、流式细胞术、形态测量与图像分析等现代新技术在病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则大大拓展了学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目前,国内外病理学科的发展已进入基因时代,对蛋白质和基因功能的研究已进入多基因、多蛋白功能层面。学科在微观领域的研究亦已从二维走向三维,并体现出实验病理与人体病理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及功能与形态相互结合的特征。
2、学科研究范围
根据我国疾病的实际情况,深入开展对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如炎症、肿瘤、器官纤维化、微循环障碍、休克、免疫损饬等)及各系统常见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病毒性肝炎、遗传性和免疫应答异常和器官功能衰竭等)的病因学、发病机制及其早期诊治等基础研究。本学科近期主要围绕器官纤维化、肿瘤分子病理、肿瘤免疫、感染免疫与基因工程、法医病理开展研究工作。
3、培养目标
本学科以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精神和人文素养、科学素质培养为主要目标。掌握本学科和相关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和有关领域的发展方向及动态;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求实的科学态度,掌握和熟悉基本的和先进的实验技术,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初步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能胜任本专业相当于高年助教水平的教学工作;病理学专业硕士应具有一定的临床病理学诊断(活检和尸捡)的能力。
4、主要研究方向
01)器官纤维化病理
02)肿瘤病理
03)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与免疫治疗
04) 抗感染免疫与基因工程
05)法医病理学
06)循证医学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186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36人,实验技术人员34人,党政管理人员8人,工勤人员8人。教学科研人员中教授34人,青年研究员2人,副教授40人,讲师60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90人,占教学科研人员总数的66.2%;学院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席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萃英讲席教授”7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3人, “跨世纪学科带头人”8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2人、第二层次1人,甘肃省飞天学者3人,甘肃省“333”、“555”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员10人,“省卫生厅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7人,甘肃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