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兰州理工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 [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兰州理工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兰州理工大学考研难吗] [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兰州理工大学考研群] [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学费] [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辅导] [兰州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点介绍

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培养学科与学位
※ 硕士授权点
  *一级学科硕士点

序号 学科门类 代码 学科名称
1 工学 0808 电气工程
2 工学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硕士点
序号 学科门类 所在一级学科 代码 学科、专业
1 工学 电气工程 08080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2 工学 电气工程 0808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3 工学 电气工程 08080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4 工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080902 电路与系统
5 工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6 工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7 工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03 系统工程
8 工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点
序号 学科门类 代码 领域名称
1    工学 085207 电气工程
2    工学 085210 控制工程
  *在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序号 学科门类 代码 领域名称
1  工学 085207 电气工程
2  工学 085210 控制工程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专业
序号 学科门类 所在一级学科 代码 学科、专业
1 工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2 工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3 工学 电气工程 0808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

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前身为1958年甘肃工业大学创建的“发配电及工业用电”专业,1971年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创建了工业企业电气自动化专业,1990年开设电气技术专业,1998年更名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990和2003年,本专业分别获得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电气工程学科成为甘肃省重点建设学科,2011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成为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同年获得可再生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获得受理,2019年入选兰州理工大学红柳一流特色优势专业。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数学和物理基础以及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试验分析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备应用自动化技术解决复杂电气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学生报考踊跃。本专业为全日制四年学制,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专业设有普通班和红柳基地班,基地班学生面向全校理工科新生考试选拔,学校为基地班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条件。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电磁场理论、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基础、硬件基础等)、自动控制原理、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运动控制系统、电力工程、电力系统分析、继电保护原理等。
本专业的毕业生广泛分布于电力系统、电工电器装备制造、新能源发电、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行业,就职于大型企业、科研院所、政府机关等单位,主要从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系统的开发与设计、电气检测与试验分析、智能电网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方面的工作。毕业生已陆续成长为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和高层主管、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学术带头人以及自主创业的典范。培养的学生以“基础扎实、能力过硬、素质优良,上手快、留得住、用得上”的显著特色,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介绍

自动化专业介绍

兰州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前身为1958年甘肃工业大学创建的“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和热能动力装置”专业,1964年更名为机动系,1971年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创建了“工业企业电气自动化”专业,1994年更名为“工业自动化”专业,1998年调整为“自动化”专业。2010年被遴选为国家和甘肃省的“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被教育部遴选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1983年自动化学科专业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7年获得“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至今一直被列为甘肃省高等学校省级重点学科,并于2003年获得该学科博士授予权,标志着该学科的学术水平和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及肯定,达到了国内较高的水平,同年还获得“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及“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高校教师硕士授予权,2005年获得“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2006年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2011年获得“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12年获得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16年“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获批国防特色学科。
本专业的定位是“立足甘肃,面向西部,服务全国,培养自动化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拓宽人才培养内涵,本专业已建成符合专业定位的各级平台。本专业拥有“电气与控制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业有色冶金综合自动化重点实验室”和“甘肃省工业过程先进控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自建有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罗克韦尔实验室、ABB自动化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和电子创新实验室等13个专业实验室,现有实验设备1590台(套),资产总值3080万元,实验室面积约2000平方米,主要承担本专业课内实验、实践教学、科技创新及竞赛培训等教学任务。同时,本专业与金川集团信息与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兰州电机有限责任公司、天水电气传动研究所、甘肃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兰州卷烟厂和兰州电源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建立了实习和实训基地22个。
本专业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招生,招生规模基本稳定在230人左右。本专业自创建以来,先后为国家输送本科毕业生4300余人,各类研究生800余名,因毕业生的优异表现和社会的旺盛需求,使学生就业率连年保持93%以上,表明专业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肯定。毕业生遍布于冶金与石化、机械与建筑、能源与动力、汽车与航天等行业,已陆续成长为各用人单位的技术骨干和高层主管。本专业已成为西部地区自动化人才培育的摇篮,为地区的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学科介绍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学科于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控制理论及应用),从1998年起一直被列为省级重点学科进行建设,2003年获得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得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得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多年来,本学科针对西部地区有色冶金、化工过程、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所涉及的过程控制等难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目前有教授20人,博士生导师11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26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8人,在复杂系统控制理论与应用、冶金过程先进控制、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等方向已经形成明显特色和稳定的研究方向。近三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506篇,其中168篇被三大索引收录;科研进款3780万元,其中纵向课题880万;获厅局级以上奖励36项。
      本学科的科学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强调理论成果的应用与工程化。在复杂系统控制理论与应用方向,主要研究复杂系统控制理论与方法在冶金、石化等领域的应用,主要研究领域涉及网络控制系统理论与工业控制网络、复杂系统分析、容错、优化理论与方法、复杂系统建模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在冶金过程先进控制方向,行业特色、工程特色和产学研特色十分明显,该方向针对甘肃及西北众多铝、铜、镍等有色金属大型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利用先进控制技术和方法,开发专用的控制系统和装备,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内容涉及工业参数检测、建模与控制方法、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与实现、特种装备与自动化生产线开发等,已为相关企业创造了重大经济效益。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该方向立足于控制科学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沿,开展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促进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特别在生物医学信息检测、识别与控制方向,以检测与信息处理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为特色,研究基于视觉测量的脉搏指感信息检测及其表征方法,开展生物医学信号的多相信息分析;目前该方向的研究已经在人体亚健康识别、视觉疲劳识别、机器视觉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在研究平台建设方面,先后建设了施耐德综合自动化实验室、先进控制技术实验室、DSP实验室、运动控制实验室、机器人及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等,实验设备与研究手段齐全、先进,实验室总面积4165平方米,设备总资产2300余万元。多年来,本学科一直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促学术水平的提高,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及甘肃省工业强省、振兴装备制造业计划的深入,本学科将紧紧围绕甘肃经济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加强学术交流,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主线,以有色冶金过程先进控制为特色,为国家培养更多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在为区域经济发展作贡献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科层次和水平。

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科的介绍

 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始于1958年创办的发配电及工业用电专业。1990和2003年,该学科分别获得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得电气工程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电气工程学科成为甘肃省重点建设学科,被评为兰州理工大学特色优势专业,2011年成为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同年获得可再生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学科;目前,电气工程学科已成为兰州理工大学规模较大、专业特色明显、整体实力雄厚的骨干专业,是学校首批建设的特色优势专业,在西部地区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该学科梯队现有人员2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0人。正高级职称9人,副高职称6人,中级职称6人。梯队人员中硕士以上学位18人,博士学位5人。年龄结构为30岁以下3人,30~40岁10人,40~50岁8人。其中3人为甘肃省“333”、“555”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二层次”。
      本学科紧密结合西部,特别是甘肃经济发展和资源优势,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强调理论成果的应用与工程化,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开发研究、新产品开发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特别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自动化、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方向已经形成明显特色和稳定的研究方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方向主要研究现代电气传动系统基础理论和国产化关键技术、高性能交流伺服系统的控制与设计、工业用特种电源、以及现代电力电子设备的智能化和网络化;研究广泛用于电源、传动、电力系统的各类电力电子电路的控制原理,确立系统理论和分析方法;同时探索新的电路拓扑结构,改进系统的性能,并致力于电力电子系统的高频化、小型化、集成化研究。电力系统自动化方向主要研究电力系统的分析与控制,高效谐波治理与无功补偿,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电气设备在线检测与故障诊断,智能电网等。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方向,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围绕西部地区能源和甘肃省“陆上三峡”风电建设计划,结合我省风电大规模高集中开发模式的特点,以保障电力系统供电充裕性和运行安全稳定性为目标,主要开展智能电网中大规模新能源电力安全高效利用的基础研究;研究适合于风力发电应用的新型发电机和电力电子拓扑结构,大规模风能、太阳能发电与电网相互作用;故障情况下,风力发电系统的安全运行;风电场输出功率的预测和风电并网系统的调度策略;太阳能综合利用等。
      电气工程学科将以“规模、质量、特色、效益”协调发展为目标,以教学、科研协调发展为原则,进一步提升科学建设水平,加快科研基地和创新支持体系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和学术梯队的建设力度;使电气工程学科逐步成为我省具有明显特色和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科

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124 名,其中教授25名,副教授及高工42名,讲师及工程师40 多名,博士生导师21名,硕士生导师45名。教师队伍中有双聘院士2人,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1名,“飞天学者”讲座教授3名,“飞天青年学者”2名,甘肃领军人才6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

*教授、正高(25人):   张爱华、缑新科、王惠中、李文辉、丁守成、安爱民、李  炜、潘峥嵘、骆东松、赵小强、王志文、王  君、强明辉、王晓兰、陈  伟、杨新华、王兴贵、党存禄、王树东、包广清、张明光、郝晓弘、李战明、陈  辉、张晓英
*副教授、副高(42人):王  强、国玉红、周红莉、林  洁、李  宇、王进花、杜先君、余亚冰、黄  玲、陈晓雷、裴喜平、于  波、刘满强、鲁春燕、刘仲民、李二超、何俊学、唐伟强、祝超群、蒋红梅、郭永吉、陈玉武、吴丽珍、李恒杰、张  萍、杨巧玲、曾贤强、杨维满、黄  瑞、肖利梅、乔平原、吴延明、冯小林、马  平、尹晓霈、王  迎、张维权、王文琰、毛海杰、曹慧超、程生毅、孟凡成
*讲师、中级(40人):   汪哲民、杨  彬、王  琦、王琢玲、李建海、任崇玉、马永炜、刘  梅、林冬梅、杨富龙、马永强、马  晶、段晓燕、余  萍、刘俊莹、贾彬彬、李涟凤、苏  敏、张  宁、朱  翔、赵正天、蒋栋年、申富媛、张浩琛、魏祥林、马洪飞、李晓英、张宏亮、骆作颢、宫玮丽、郭  群、杨世洲、刘  婕、曹  正、刘朝荣、安  平贾  景、陈  冲、鲜  龙、谢兴峰
*未定级(10人):刘昀强、马玉润、金  海、任鹏丽、李正安、李  婷、郭  凡、李亚洁、张文旭、王小耶

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的联系方式

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的联系方式
地址:七里河区兰工坪路287号 电话:(0931)2973506,2973507 Email:gddx@lut.cn

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的介绍

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起源于1958 年成立的动力系,当时仅设有发电和无线电两个专业;1971 年设立工业企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并成立自动控制系 ,1990 年开设电气技术专业,1996 年建成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系,1998 年电气技术专业更名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0 年扩建为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2002 年设立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9 年设立了机器人工程专业。六十多年来已经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12000多名,为我国经济建设特别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现有教职工124 名,其中教授25名,副教授及高工42名,讲师及工程师40 多名,博士生导师21名,硕士生导师45名。教师队伍中有双聘院士2人,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1名,“飞天学者”讲座教授3名,“飞天青年学者”2名,甘肃领军人才6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
学院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具有可再生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博士学位授予权;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为国防特色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学院是公安部技侦装备列装综合类合作单位,具有“甘肃省工业过程先进控制重点实验室” 和“机械工业冶金综合自动化重点实验室”两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校的“工程学”学科进入了ESI排名全球前1%。
学院现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机器人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均为省级特色专业。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电工电子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和省级教学团队各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与控制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各1个。一个门类比较齐全、产学研结合、强弱电并举、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电气、控制、电子信息学科群已初步形成。
学院科学研究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资源优势,围绕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电工电器、新能源发电和装备制造、国防科技、武器装备研制等支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冶金过程先进控制、复杂系统理论与应用、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机器人与嵌入式系统、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分布式发电与智能电网、新能源发电与电能质量控制、电工电能新技术、复杂系统分析与综合(国防特色学科方向)、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国防特色学科方向) 等方向的研究工作。未来将力争建设成为西部地区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电工电器、新能源发电和装备制造、国防科技、武器装备研制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基地、科技创新基地、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