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兰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兰州交通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 [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兰州交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兰州交通大学考研难吗] [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院] [兰州交通大学考研群] [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学费] [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辅导] [兰州交通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兰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文学与国际汉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兰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兰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兰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兰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介绍
1、培养目标
作为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海外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全面扎实的语言学及中华文化基础知识和一定研究能力,具备汉语国际推广能力,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2)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开拓意识。
3)具备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4)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和传播能力。
5)能流利地使用外语进行教学和交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
6)具有语言文化国际推广项目的管理、组织与协调能力。
7)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偏误、母语负迁移等问题,能够根据相关理论予以解决。
2、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并有志于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工作的应届毕业生。 入学考试采用全国统考方式,实行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办法,着重考核学生的外语水平、专业基础知识及综合素质。复试着重考察考生的教师潜质、普通话水平、外语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
3、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2年,实习及毕业论文1年)。
兰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学院的联系方式
兰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学院的联系方式
院办: (0931)4957021
院团委: (0931)4957020
教务办: (0931)4957032
学生办: (0931)4957031
科研办: (0931)4957032
地址: 兰州市安宁区西路88号
邮编: 730070
兰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学院的介绍
文学与国际汉学院院概况
学院概况
文学与国际汉学院是秉承学校“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和谐统一”的办学指导思想而成立的,学院的前身是兰州交通大学文学艺术教研室。自2006年成为独立办学单位以来,全院师生齐心协力,开拓创新,使学院的各项工作从起步维艰到稳步发展,从思路明晰到特色鲜明,得以长足发展。
截止2010年12月,学院在办学规模、办学思路、教学质量、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和办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文学院现有教职工31人,其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9人,讲师17人。博士8人,硕士18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人,校级学科学术带头人3人、院级学术骨干10人、中青年骨干教师18人。
文学院目前有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2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普通在校本科生416人,国外留学生44人。设有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与比较文学、写作学与语言学等4个教研室和比较文学研究所、非物质文化研究所、普通话等级测试站、对外汉语培训中心。
学院在创办新专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新建优势”和“后发优势”,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经验和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人文专业的建设不仅要适应学校办学目标的要求,为综合性大学提供人文素质教育,而且要在开发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基础上,为全社会培养具有交大特色的人文、社科和管理人才。为此,学院在凝炼“继往圣之绝学,承生民之大任,臻人生之至境” 院训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对人文学理内涵的认识,并立足现状,注重使文科、理科与工科人才培养的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和相互作用,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学术-文化型学院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
科学研究:2007年8月我院举办了国内外学者61人参加的首届“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会议,本院教师提交论文31篇,会议达到了宣传我校、展示学院科研特色和学术实力的目的,有效扩大了学院学术影响力。近年来学院先后选派10余人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7人次参加全国性学术团体并担任理事,开始步入主流学术圈。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学演的科学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一定的优势。生态文学研究成为我院科研强项和特色项目,此外在古代文论研究、中西诗学比较研究、流散文学研究、华文文学研究、敦煌文学及相关研究,“三农”文学及底层文学研究和当代西部文学研究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色。
“十一五” 期间,学院共承担国家社科规划项目4项,累计科研经费总额60.56万元,人均在研经费2万元以上。2007年学院获国家社科规划项目1项,2008年获国家社科规划项目2项,2009年获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国家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2项,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2010年7月获国家社科规划项目1项。另外,我院教师参与国家文学艺术类项目3项。参与国家项目工作的教师21人次,教师发表论文125篇,其中CSSCI及以上的近30篇,出版专著8部,其中国家级级出版社2部;出版教材7部。2008年学院被评为校级科研“先进集体”。
五年来,获甘肃省社科奖三等奖4项,甘肃省敦煌文艺奖三等奖1项,甘肃省高校社科三等奖4项,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黄河文学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