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化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辽宁大学化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辽宁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辽宁大学研究生招生] [辽宁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辽宁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辽宁大学考研难吗] [辽宁大学研究生院] [辽宁大学考研群] [辽宁大学研究生学费] [辽宁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辽宁大学研究生辅导] [辽宁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辽宁大学化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化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辽宁大学化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辽宁大学化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辽宁大学化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辽宁大学化学院研究生招生

辽宁大学化学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类别(领域):工程

培养单位:化学院
辽宁大学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5216 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一、专业简介
辽宁大学2010年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化学工程领域研究范围覆盖整个化学与石油化学工业,而且渗透到能源、环境、生物、材料、制药、冶金、轻工、公共卫生、信息等工业及技术领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资源的深度和精细加工、资源和能源的洁净与优化利用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实现能源、资源、环境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化学工程领域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通过与生物、信息和材料等高新技术的交叉融合,按化学工程研究对象的技术发展趋势,拓展出众多新的应用领域,如新能源与新资源化工、新材料化工、微电子化工、计算机化工、信息化工、海洋化工、航空与航天化工等。
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本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侧重于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和工程应用,学位获得者应成为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辽宁大学化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旨在为企业培养高层次工程型、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辽宁大学化学工程学科在功能材料与产品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产品质量控制分析、工业催化等领域已形成稳定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并向新产品开发及产品工程方面拓展和延伸,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二、培养目标
掌握扎实的化学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化学工程的技术开发和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成为活跃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
(一)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二)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
基本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提前或延期毕业按《辽宁大学研究生管理规定》执行。
四、培养方式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主要采取课程学习、实践教学、科研训练、学术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校企合作培养,实行校内外导师组指导模式;实行导师组联合指导模式。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依托行(企)业力量,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协同创新”的原则,选择具备一定条件的行(企)业打造联合培养体。通过基地共建、人员互通、项目合作等,在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设置、课程教学设计、专业实践训练、论文写作指导等方面积极探索联合培养新途径、新方法、新思路,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元一体的合作培养模式。
聘请行(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校外导师,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导师组)共同指导,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充分发挥职业优势。导师(导师组)负责指导研究生制订个人学习计划,组织专业实践报告和开题报告,指导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研究等。
五、研究方向与课程设置
(一)研究方向
功能材料与产品工程;纳米材料合成技术与应用;反应工程与催化;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新型分离技术及应用
(二)课程设置及学分
1.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24学分。同等学力和跨专业入学硕士研究生,补修至少2门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
2.必修环节
专业实践,记6学分。
专业实践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开展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有两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两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1年。专业实践应有任务要求和考核指标,实践成果能够反映工程类硕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工程能力及工程素养方面取得的成效。
对专业实践的考核包括实践基地考核和学校考核两部分。实践基地考核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综合表现,可侧重于实践任务和完成情况以及专业(职业)素养等方面。学校考核依据研究生所提交的专业实践总结报告,主要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水平等方面进行。
实践基地考核形式为实践基地对研究生专业实践情况的评价报告,学校考核形式为研究生撰写的专业实践总结报告。二者的评价结果为量化评分(百分制),两部分考核结果均及格者方为通过专业实践考核。
专业实践考核通过者获得专业实践学分,同时取得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资格;考核不通过者,须重新进行专业实践。
六、开题报告
根据《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与考核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按时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专业实践及实验、实践类课程除外),成绩合格取得相应学分,即可开始学位论文开题工作。
1.选题要求:选题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来源于应用课题或专业(职业)领域实际问题,面向专业实务,必须具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
2.形式要求:须区别于学术型学位论文,可采用专题研究、案例分析、调研报告、计划书、项目设计、评估分析、专业作品、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实验/设计等形式。
3.内容:论文背景与意义;国内外发展动态;论文拟研究的内容;论文拟采用的技术路线;论文的预期成果;论文的工作计划;查阅文献资料清单等。
4.在双导师共同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开题报告会原则上安排在第3学期进行。
七、学位论文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关于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者研究课题,可以是技术攻关、技术改造专题,或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研发等。
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由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具有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较充足的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取得良好的成效。
论文可以采用产品研发、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
八、论文评审与答辩
(一)论文评审应审核:论文作者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的情况;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
(二)工程类硕士学位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三)论文须有2名本领域或相关领域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由3-5位本领域或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应有相关的企业专家参加。
九、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辽宁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授予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
附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课程设置
学院(所):化学院 类别(领域):工程
研究方向:功能材料与产品工程;纳米材料合成技术与应用;反应工程与催化;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新型分离技术及应用
课程属性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 方式 应修最低学分说明
必 修 公共课 S000001
S000003
S000005
公共英语上
公共日语上
公共俄语上
40 2 1 考试 8学分
S000002
S000004
S000006
公共英语下
公共日语下
公共俄语下
40 2 2 考试
S0000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研究 36 2 1 考试
S000016 就业与创业指导课 20 1 3 考查
S160062 工程伦理 20 1 1 考查
S000015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1 考查 1学分/理工
学科必修
基础课 S160051 高等工程数学 60 3 1 考试 6学分
S160001 结构现代分析方法 54 3 1 考试
专业课/专业 必修课 S160055 高等化工热力学 32 2 1 考查 6学分
S160054 高等分离工程 32 2 1 考查
S160052 化学反应工程 32 2 1 考试
选 修 方向课/选修课 S160045 化工设备 32 2 1 考查 4学分
方向课和拓展课 至少选修2门
S160056 现代精细化工 32 2 1 考查
S160053 工业催化理论及应用 32 2 1 考试
S160057 中级有机化学 32 2 1 考查
S160024 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 32 2 1 考查
S160018 文献查阅和科研表达 32 2 2 考查
S160083 应用催化基础 32 2 2 考查
S160050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催化有机反应 32 2 1 考查
拓展课 S160081 科研制图 32 2 1 考查
限 选 补修课 S169041 有机化学 52   2 考试 补修课2门,计算成绩,不计学分。(限同等学力和跨专业入学硕士研究生选修)
S169042 物理化学 52   2 考试
 
 
 

辽宁大学化学院应用化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化学

培养单位:化学院

辽宁大学

全日制应用化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1704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简介
辽宁大学应用化学学科点于2003年设立。
应用化学是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主要的二级学科之一。应用化学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互动及融合而形成的综合性工程化学学科,其研究内容涉及国民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化工产品制备、分离与精制、产品复配及商品化,以及精细化学品、专用化学品、功能材料及其研制过程中的合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单元反应及工艺、生物技术的应用等,是近年来化学化工领域发展迅速的学科之一。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宽厚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及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从事化工生产过程中与化学相关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和开发研究的工程技术专门人才,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技术管理工作。具体要求为:
(一)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国内外研究的近期动态及与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
(二)能够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掌握应用化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在研究实践中加以创新运用;
(三)熟悉并掌握与本学科领域有关的研究方法、现代技术、实验方法和技能及各种实验设备的安全操作和有效使用;
(四)掌握一门以上外语,能够在研究中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能够熟练地查阅与本学科有关的文献、技术资料及撰写论文。
三、研究方向
(一)聚合物高性能化技术
(二)绿色化学与环境分析
(三)精细化学品分子设计、合成
(四)功能材料研究与应用
四、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制。采取由指导教师负责和导师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优化机制。导师应在思想品德、业务学习、生活等方面关心和教育研究生,要将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交给研究生,帮助研究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和研究计划,对研究生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和指导,充分挖掘研究生的学术潜力和创新能力。
五、学习年限
基本学制为3年,经学校批准可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提前或延期毕业按《辽宁大学研究生管理规定》执行。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表。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修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1学分,其中必修课不低于23学分,选修课不低于8学分。同等学力和跨专业入学硕士,补修至少2门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
七、必修环节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参加学术活动或实践活动,记2学分。
(一)学术活动
在读期间参加相关学科的学术报告6次以上;
(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硕士研究生必须完成至少36学时的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包括授课、答疑和指导学生实验等,教学对象为本科以上学生。
八、开题
开题按《辽宁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工作的规定》执行。
九、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和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研究生对应用化学领域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论文应有一定的创新性或一定的学术价值或社会价值。
论文内容不少于2万字。
附表: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课程设置
学院(所):化学院 学科、专业:应用化学
研究方向:(一)聚合物高性能化技术
(二)绿色化学与环境分析
(三)精细化学品分子设计、合成
(四)功能材料研究与应用
课程属性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 方式 应修最低学分说明
必 修 公共课 S000001
S000003
S000005
公共英语上
公共日语上
公共俄语上
64 2 1 考试 7学分
S000002
S000004
S000006
公共英语下
公共日语下
公共俄语下
64 2 2 考试
S0000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研究 36 2 1 考试
S000016 就业与创业指导课 20 1 3 考查
S000015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1 考查 1学分/理工 学科必修
基础课 S160001 结构现代分析方法 54 3 1 考试 6学分
S160002 合成化学 54 3 1 考试
专业课 S160017 材料化学导论 54 3 2 考查 9学分
S160015 当代聚合物化学 54 3 1 考查
S160016 高分子材料剖析 54 3 2 考查
选 修 方向课 S160073 高分子结构与性能 32 2 2 考查 6学分
方向课和拓展课 至少选修3门
S160018 文献查阅和科研表达 32 2 2 考查
S160076 聚合物纳米粒子概论 32 2 2 考查
S160078 现代应用化学前沿 32 2 1 考查
S160079 化学工艺学 32 2 1 考查
S160080 环境化学 32 2 1 考查
拓展课 S160024 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 32 2 1 考查
S160081 科研制图 32 2 1 考查
公共 选修课 学校开设各学科综合前沿课程 32 2 2 考查 2学分
至少选修1门 (跨一级学科选修)
限 选 补修课 S169042 物理化学 52 0 2 考试 补修课2门,计算成绩,不计学分。(限同等学力和跨专业入学硕士研究生选修)
S169040 分析化学 52 0 1 考试
 
 
 

辽宁大学化学院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学术学位硕士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化学

培养单位:化学院

辽宁大学全日制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学术学位硕士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305 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简介
辽宁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点于2005年设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是化学领域最主要的二级学科之一,是以高分子为研究对象的交叉学科,是高分子科学的基础。根据人类生活的实际需要,在深入发展和优化天然高分子性质和应用的同时,通过分子设计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合成高分子材料。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要求研究生能够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掌握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在研究实践中加以创新运用。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近期研究动态,掌握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方法及各种实验设备的安全操作和有效利用,并能够在研究中熟练地查阅与本学科有关的文献与技术资料,熟练使用计算机,掌握一门外语。学位获得者应具备良好的道德风范和研究素质,并可以独立地从事与本学科相关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三、研究方向
(一)可控聚合与新材料制备
(二)环境友好高分子
(三)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
(四)高分子材料改性与加工

 

四、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制。采取由指导教师负责和导师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优化机制。导师应在思想品德、业务学习、生活等方面关心和教育研究生,要将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交给研究生,帮助研究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和研究计划,对研究生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和指导,充分挖掘研究生的学术潜力和创新能力。

 

五、学习年限
基本学制为3年,经学校批准可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提前或延期毕业按《辽宁大学研究生管理规定》执行。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表。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修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1学分,其中必修课不低于23学分,选修课不低于8学分。同等学力和跨专业入学硕士,补修至少2门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

 

七、必修环节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参加学术活动或实践活动,记2学分。
(一)学术活动
在读期间参加相关学科的学术报告6次以上;
(二)实践活动
硕士研究生必须完成至少36学时的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包括授课、答疑和指导学生实验等,教学对象为本科以上学生。

 

八、开题
开题按《辽宁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工作的规定》执行。

 

九、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和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研究生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领域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论文应有一定的创新性或一定的学术价值或社会价值。
论文内容不少于2万字。
附表: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课程设置
学院(所):化学院 学科、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研究方向:(一)可控聚合与新材料制备
(二)环境友好高分子
(三)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
(四)高分子材料改性与加工
课程属性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 方式 应修最低学分说明
必 修 公共课 S000001
S000003
S000005
公共英语上
公共日语上
公共俄语上
64 2 1 考试 7学分
S000002
S000004
S000006
公共英语下
公共日语下
公共俄语下
64 2 2 考试
S0000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研究 36 2 1 考试
S000016 就业与创业指导课 20 1 3 考查
S000015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1 考查 1学分/理工学科必修
基础课 S160001 结构现代分析方法 54 3 1 考试 6学分
S160002 合成化学 54 3 1 考试
专业课 S160014 高分子合成新技术 54 3 2 考查 9学分
S160015 当代聚合物化学 54 3 1 考查
S160016 高分子材料剖析 54 3 2 考查
选 修 方向课 S160018 文献查阅和科研表达 32 2 2 考查 6学分
方向课和拓展课
至少选修3门
S160073 高分子结构与性能 32 2 2 考查
S160074 凝胶化学 32 2 2 考查
S160075 高分子材料改性 32 2 2 考查
S160076 聚合物纳米粒子概论 32 2 2 考查
S160077 高分子共混及复合材料 32 2 2 考查
拓展课 S160024 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 32 2 1 考查
S160081 科研制图 32 2 1 考查
公共 选修课 学校开设各学科综合前沿课程 32 2 2 考查 2学分
至少选修1门
(跨一级学科选修)
限 选 补修课 S169042 物理化学 52 0 2 考试 补修课2门,计算成绩,不计学分。(限同等学力和跨专业入学硕士研究生选修)
S169040 分析化学 52 0 1 考试

辽宁大学化学院物理化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化学

培养单位:化学院

辽宁大学

全日制物理化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304 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简介
辽宁大学物理化学学科点于1998年设立。物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学科,作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物理化学从化学现象与物理现象的联系去寻找化学变化规律。物理化学要用物理的理论与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化学的一般理论,是理论与实验并重的学科。在材料、能源、环境、生命、信息等科学和技术等领域,物理化学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要求研究生能够比较系统地和全面地掌握物理化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近期的动态,掌握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方法与实验设备,能够在研究中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快速地查阅与本学科有关的文献与技术资料。学位获得者一般能在有关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独立从事科研、教学、产品开发工作,也可以从事有关部门的科技管理工作。
三、研究方向
(一)溶液化学与量热学
(二)界面与胶体化学
(三)理论与计算化学
(四)纳米电化学与光催化
四、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制。采取由指导教师负责和导师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优化机制。导师应在思想品德、业务学习、生活等方面关心和教育研究生,要将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交给研究生,帮助研究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和研究计划,对研究生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和指导,充分挖掘研究生的学术潜力和创新能力。
五、学习年限
基本学制为3年,经学校批准可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提前或延期毕业按《辽宁大学研究生管理规定》执行。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表。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修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1学分,其中必修课不低于23学分,选修课不低于8学分。同等学力和跨专业入学硕士,补修至少2门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
七、必修环节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参加学术活动或实践活动,记2学分。
(一)学术活动
在学期间至少应参加6次以上学术活动。
(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硕士研究生必须完成至少36学时的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包括授课、答疑和指导学生实验等,教学对象为本科以上学生。
八、开题
开题按《辽宁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工作的规定》执行。
九、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和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研究生对物理化学领域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论文应有一定的创新性或一定的学术价值或社会价值。
论文内容不少于2万字。
附表: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课程设置
学院(所):化学院 学科、专业:物理化学
研究方向:(一)溶液化学与量热学
(二)界面与胶体化学
(三)理论与计算化学
(四)纳米电化学与光催化
课程属性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 方式 应修最低学分说明
必 修 公共课 S000001
S000003
S000005
公共英语上
公共日语上
公共俄语上
64 2 1 考试 7学分
S000002
S000004
S000006
公共英语下
公共日语下
公共俄语下
64 2 2 考试
S0000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研究 36 2 1 考试
S000016 就业与创业指导课 20 1 3 考查
S000015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1 考查 1学分/理工 学科必修
基础课 S160001 结构现代分析方法 54 3 1 考试 6学分
S160002 合成化学 54 3 1 考试
专业课 S160012 高等物理化学 54 3 1 考查 9学分
S160013 计算化学 54 3 2 考试
S160061 化学热力学 54 3 1 考查
选 修 方向课 S160018 文献查阅和科研表达 32 2 2 考查 6学分
方向课和拓展课 至少选修3门
S160072 材料表征与环境污染控制 32 2 1 考查
S160063 纳米材料化学 32 2 2 考查
S160050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催化有机反应 32 2 1 考查
S160064 光电化学原理 32 2 1 考查
S160065 催化科学导论 32 2 1 考查
S160084 胶体与界面化学 32 2 1 考查
拓展课 S160024 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 32 2 1 考查
S160081 科研制图 32 2 1 考查
公共 选修课 学校开设各学科综合前沿课程 32 2 2 考查 2学分
至少选修1门(跨一级学科选修)
限 选 补修课 S169042 物理化学 52 0 2 考试 补修课2门,计算成绩,不计学分。(限同等学力和跨专业入学硕士研究生选修)
S169040 分析化学 52 0 1 考试
 
 
 

辽宁大学化学院有机化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化学

培养单位:化学院

辽宁大学

全日制有机化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303 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简介
辽宁大学有机化学学科点于1986年设立。有机化学是化学领域最主要的二级学科之一。有机化学是创造新物质的一门基础学科,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相互转化的规律及相关理论和方法,极具创新性。进入21世纪,有机化学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机化学中的分子设计、分子识别和组装的概念正在渗透到各个领域,新兴功能有机材料不断发现,选择性反应尤其是不对称合成反应不断取得进展。本学科专业立足于有机化学的基础研究领域,积极结合新兴研究方向,大力拓展研究领域。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好专业理论基础、较强有机化学研究能力以及较高综合人文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具体要求为:
(一)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近期的研究动态;
(二)能够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掌握有机化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在研究实践中加以创新运用;
(三)掌握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方法与各种实验设备的安全操作和有效使用;
(四)能够掌握一门外语,可以熟练地查阅与本学科有关的文献、技术资料,能够在研究中熟练地使用计算机。

 

三、研究方向
(一)有机合成化学
(二)有机超分子化学
(三)物理有机化学
(四)有机材料化学

 

四、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制。采取由指导教师负责和导师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优化机制。导师应在思想品德、业务学习、生活等方面关心和教育研究生,要将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交给研究生,帮助研究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和研究计划,对研究生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和指导,充分挖掘研究生的学术潜力和创新能力。

 

五、学习年限
基本学制为3年,经学校批准可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提前或延期毕业按《辽宁大学研究生管理规定》执行。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表。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修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1学分,其中必修课不低于23学分,选修课不低于8学分。同等学力和跨专业入学硕士,补修至少2门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

 

七、必修环节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参加学术活动或实践活动,记2学分。
(一)学术活动
在读期间参加相关学科的学术报告6次以上;
(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硕士研究生必须完成至少36学时的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包括授课、答疑和指导学生实验等,教学对象为本科以上学生。

 

八、开题
开题按《辽宁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工作的规定》执行。

 

九、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和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研究生对有机化学领域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论文应有一定的创新性或一定的学术价值或社会价值。
论文内容不少于2万字。
附表: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课程设置
学院(所):化学院 学科、专业:有机化学
研究方向:(一)有机合成化学
(二)有机超分子化学
(三)物理有机化学
(四)有机材料化学
课程属性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 方式 应修最低学分说明
公共课 S000001
S000003
S000005
公共英语上
公共日语上
公共俄语上
64 2 1 考试 7学分
S000002
S000004
S000006
公共英语下
公共日语下
公共俄语下
64 2 2 考试
S0000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研究 36 2 1 考试
S000016 就业与创业指导课 20 1 3 考查
S000015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1 考查 1学分/理工
学科必修
基础课 S160001 结构现代分析方法 54 3 1 考试 6学分
S160002 合成化学 54 3 1 考试
专业课 S160009 高等有机化学 54 3 1 考试 9学分
S160010 精细化工及功能材料 54 3 2 考试
S160011 应用有机化学 54 3 2 考试
方向课 S160018 文献查阅和科研表达 32 2 2 考查 6学分
方向课和拓展课 至少选修3门
S160083 应用催化基础 32 2 2 考查
S160066 当代有机合成方法 32 2 1 考查
S160067 有机电化学合成 32 2 1 考查
S160068 有机合成中的碳氢键活化 32 2 1 考查
S160069 有机合成新反应 32 2 1 考查
拓展课 S160024 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 32 2 1 考查
S160081 科研制图 32 2 1 考查
公共 选修课 学校开设各学科综合前沿课程 32 2 2 考查 2学分
至少选修1门 (跨一级学科选修)
补修课 S169042 物理化学 52 0 2 考试 补修课2门,计算成绩,不计学分。(限同等学力和跨专业入学硕士研究生选修)
S169040 分析化学 52 0 1 考试

辽宁大学化学院分析化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化学
培养单位:化学院
辽宁大学全日制分析化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302 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简介

辽宁大学分析化学学科点于1993年设立。分析化学是发展和应用各种理论、方法、仪器和策略以获得有关物质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组成和性质信息的一门科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先进仪器不断涌现,促进了分析化学和生物、材料、环境等其他学科紧密结合。采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建立新的分析方法、解决生物和环境检测的难题是我们的主要方向。在发展纳米、量子点合成技术的基础上,建立新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开展有关化学、生物反应的电化学机理的研究,研发高性能电化学传感器等。通过研究:介入环境化学与绿色化学中的分析测试方法研究;纳米材料在环境污染物降解处理中的作用;新型稀散元素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应用;持久性环境污染物的形态、毒性及其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等课题,不断培养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分析化学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要求研究生能够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掌握分析化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近期动态,掌握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方法与实验设备,能够在研究中熟练地运用分析方法,熟练操作大型分析仪器,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基本掌握第二门外语,快速地查阅与学科有关的文献与技术资料。学位获得者一般可以独立从事与本学科相关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三、研究方向
(一)稀散元素的形态分析及催化
(二)新型材料制备及其应用
(三)电分析化学与传感器
(四)荧光材料与探针技术及应用

 

四、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制。采取由指导教师负责和导师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优化机制。导师应在思想品德、业务学习、生活等方面关心和教育研究生,要将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交给研究生,帮助研究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和研究计划,对研究生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和指导,充分挖掘研究生的学术潜力和创新能力。

 

五、学习年限
基本学制为3年,经学校批准可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提前或延期毕业按《辽宁大学研究生管理规定》执行。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表。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修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1学分,其中必修课不低于23学分,选修课不低于8学分。同等学力和跨专业入学硕士,补修至少2门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

 

七、必修环节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参加学术活动或实践活动,记2学分。
(一)学术活动
在读期间参加相关学科的学术报告6次以上;
(二)实践活动
硕士研究生必须完成至少36学时的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包括授课、答疑和指导学生实验等,教学对象为本科以上学生。

 

八、开题
开题按《辽宁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工作的规定》执行。

 

九、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和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研究生对分析化学领域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论文应有一定的创新性或一定的学术价值或社会价值。
论文内容不少于2万字。
附表: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课程设置
学院(所):化学院 学科、专业:分析化学
研究方向:(一)稀散元素的形态分析及催化
(二)新型材料制备及其应用
(三)电分析化学与传感器
(四)荧光材料与探针技术及应用
课程属性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 方式 应修最低学分说明
公共课 S000001
S000003
S000005
公共英语上
公共日语上
公共俄语上
64 2 1 考试 7学分
S000002
S000004
S000006
公共英语下
公共日语下
公共俄语下
64 2 2 考试
S0000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研究 36 2 1 考试
S000016 就业与创业指导课 20 1 3 考查
S000015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1 考查 1学分/理工 学科必修
基础课 S160001 结构现代分析方法 54 3 1 考试 6学分
S160002 合成化学 54 3 1 考试
专业课 S160007 高等分析化学 54 3 1 考查 9学分
S160008 化学形态分析 54 3 2 考查
S160006 现代仪器分析应用 54 3 2 考试
方向课 S160018 文献查阅和科研表达 32 2 2 考查 6学分
方向课和拓展课 至少选修3门
S160067 有机电化学合成 32 2 1 考查
S160063 纳米材料化学 32 2 2 考查
S160070 稀有金属分离与纯化 32 2 1 考查
S160071 生命分析化学 32 2 1 考查
S160072 材料表征与环境污染控制 32 2 1 考查
拓展课 S160024 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 32 2 1 考查
S160081 科研制图 32 2 1 考查
公共 选修课 学校开设各学科综合前沿课程 32 2 2 考查 2学分
至少选修1门 (跨一级学科选修)
补修课 S169042 物理化学 52 0 2 考试 补修课2门,计算成绩,不计学分。(限同等学力和跨专业入学硕士研究生选修)
S169040 分析化学 52 0 1 考试

辽宁大学化学院无机化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化学

培养单位:化学院

辽宁大学全日制无机化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301    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简介

辽宁大学无机化学学科点于1986年设立。无机化学是化学科学中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近年来,无机化学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有关配位化学、生物无机化学、超分子化学和无机功能材料化学及其相互交叉研究领域,已成为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的重要科学基础和发展源头之一。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要求研究生能够比较系统地和全面地掌握无机化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在研究实践中加以创新运用,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掌握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方法及各种实验设备的安全操作和有效利用,并能够在研究中熟练地使用计算机,掌握一门外语,并能够熟练地查阅与本学科有关的文献与技术资料。学位获得者应具备良好的道德风范和研究素质,并可以独立地从事与本学科相关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三、研究方向

(一)微纳结构制备化学
(二)配位与超分子化学
(三)稀散元素绿色分离与功能材料化学
(四)无机/有机杂化材料

四、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制。采取由指导教师负责和导师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优化机制。导师应在思想品德、业务学习、生活等方面关心和教育研究生,要将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交给研究生,帮助研究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和研究计划,对研究生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和指导,充分挖掘研究生的学术潜力和创新能力。

五、学习年限

基本学制为3年,经学校批准可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提前或延期毕业按《辽宁大学研究生管理规定》执行。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表。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修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1学分,其中必修课不低于23学分,选修课不低于8学分。同等学力和跨专业入学硕士,补修至少2门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

七、必修环节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参加学术活动或实践活动,记2学分。
(一)学术活动
在读期间参加相关学科的学术报告6次以上;
(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硕士研究生必须完成至少36学时的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包括授课、答疑和指导学生实验等,教学对象为本科以上学生。
八、开题
开题按《辽宁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工作的规定》执行。
九、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和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研究生对无机化学领域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论文应有一定的创新性或一定的学术价值或社会价值。
    论文内容不少于2万字。
 
附表: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课程设置
学院(所):化学院                         学科、专业:无机化学       
研究方向:(一)微纳结构制备化学
(二)配位与超分子化学
(三)稀散元素绿色分离与功能材料化学
(四)无机/有机杂化材料
课程属性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 方式 应修最低学分说明
必  修 公共课 S000001
S000003
S000005
公共英语上
公共日语上
公共俄语上
64 2 1 考试 7学分
S000002
S000004
S000006
公共英语下
公共日语下
公共俄语下
64 2 2 考试
S0000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研究 36 2 1 考试
S000016 就业与创业指导课 20 1 3 考查
S000015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1 考查 1学分/理工      
学科必修
基础课 S160001 结构现代分析方法 54 3 1 考试 6学分
S160002 合成化学 54 3 1 考试
专业课 S160003 高等无机化学 54 3 1 考试 9学分
S160004 配位与超分子化学 54 3 2 考试
S160006 现代仪器分析应用 54 3 2 考试
选  修 方向课 S160082 稀散元素分离化学 32 2 2 考查 6学分
 
方向课和拓展课 至少选修3门
S160050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催化有机反应 32 2 1 考查
S160018 文献查阅和科研表达 32 2 2 考查
S160066 当代有机合成方法 32 2 1 考查
S160063 纳米材料化学 32 2 2 考查
S160083 应用催化基础 32 2 2 考查
拓展课 S160024 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 32 2 1 考查
S160081 科研制图 32 2 1 考查
公共   选修课 学校开设各学科综合前沿课程 32 2 2 考查 2学分
至少选修1门   
 (跨一级学科选修)
限  选 补修课 S169042 物理化学 52 0 2 考试 补修课2门,计算成绩,不计学分。(限同等学力和跨专业入学硕士研究生选修)
S169040 分析化学 52 0 1 考试
 
 

 

辽宁大学化学院的师资力量

辽宁大学化学院现有教职工110人,其中教授30人(含研究员3人,教授级高级实验师2人),副教授35人(含副研究员2人,高级实验师10人);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5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0人。2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人被评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人获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3人获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资助;1人荣获辽宁省教学名师。形成“绿色合成与先进材料制备化学”、“功能聚集体材料的合成及其应用”2个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绿色合成与先进材料制备化学”、“稀散元素”2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辽宁大学化学院的联系方式

辽宁大学化学院的联系方式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中路66号   邮编:110036
电话:024-62202380   传真:024-62202380

辽宁大学化学院的介绍

辽宁大学化学院现有教职工110人,其中教授30人(含研究员3人,教授级高级实验师2人),副教授35人(含副研究员2人,高级实验师10人);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5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0人。2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人被评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人获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3人获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资助;1人荣获辽宁省教学名师。形成“绿色合成与先进材料制备化学”、“功能聚集体材料的合成及其应用”2个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绿色合成与先进材料制备化学”、“稀散元素”2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学院拥有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3个本科专业。“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3门省级精品课;“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仪器分析”4门校级精品课。近年获省级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3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
学院有化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无机化学(理学)、有机化学(理学)、物理化学(理学)、分析化学(理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理学)、应用化学(工学)、工程硕士(化学工程领域)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无机化学学科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化学学科为辽宁大学“211工程”“九五”一期、“十五”二期和“十一五”三期国家立项重点建设学科。获得辽宁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总计近3000万元,溶液热力学、配位化学和稀散元素研究是本学科传统优势特色领域,以稀散元素为对象的研究工作,已涉及离子液体、配位聚合物合成、有机催化、纳米材料、元素富集与分离等多个研究方面,“稀散金属溶剂萃取热力学研究”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学科人员参编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持编写《无机化学》、《配位化学进展》等著作。曾获辽宁省政府科技奖励十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