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辽宁师范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 [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辽宁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辽宁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辽宁师范大学考研群] [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辅导] [辽宁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文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学科简介

学科建制: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向 :现代文学与文化 / 现代小说与戏剧研究 / 当代小说研究 /影视文学研究
    博士生专业课考试 : 1.2005文学理论与批评
              2.3011中国现当代文学   
    硕士生专业课考试 :1 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学概论 ( 各占 75 分 ),2 中国现当代文学 (150 分 )
 
  二、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 :古典小说研究 / 先秦两汉文学 / 魏晋至唐文学 / 宋代文学 / 元明清文学
       硕士生专业课考试:1 古代汉语与文学概论 ( 各占 75 分 ),2 中国古代文学 (150 分 )
    古典文献学研究方向 :古籍整理与研究 / 古典文献与文化研究
     硕士生专业课考试:1 古代汉语与文学概论 ( 各占 75 分 ),2 中国古代文学 (150 分 )
 
  三、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方向 : 现代汉语 / 古代汉语
        硕士生专业课考试 :1 古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 (100 分 +50 分 ),2 现代汉语 (150 分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 : 社会语言学 / 对外汉语教学
        硕士生专业课考试 :1 古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 (100 分+50 分 ),2 现代汉语 (150 分 )
 
  四、文艺学学科
    文艺学研究方向: 文艺理论 / 文艺美学 / 文化理论研究
    硕士生专业课考试 :1 中国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 (150 分,各占75分),2文艺学(150 分 )
 
  五、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方向 : 欧美文学 / 俄罗斯文学 /日本文学
        硕士生专业课考试 :1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学概论 ( 各占 75 分 ),2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150 分 )
  
  六、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方向 : 语文教学 / 语文教学与写作
        硕士生专业课考试 :1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 国家统考)
 
学科创始人介绍: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创始人——李世刚教授简介
 
    李世刚(1920—2007),男,辽宁铁岭人,笔名李落。1940年考入东北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曾任四川省三台县二中、成都市女中、四川省立幼稚师范、四川省立女师、长春二中、沈阳三中等学校教员。1951年8月,担任沈阳师专语文科主任。1953年8月,任东北教育学院中文系文选教研室主任。1954年8月,任沈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副主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1958年1月,任辽宁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1958年12月至退休,任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1978年评为副教授,1983年晋升教授职称,是八十年代以来辽师评聘的首批文科教授之一。
    李世刚教授教学与科研并重。曾先后担任过现代文学、文选习作、古代文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长期给中文系学生系统讲授中国文学史,知识准确,有深度和广度,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曾编写了九十多万字的教学资料,受到学生们的广泛好评,教学质量优秀。李世刚教授在各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发表文艺创作四十多篇,并出版有独幕剧《送花》。与李骞教授共同编著的《唐代文学作品选讲》于1958年由辽宁出版社出版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82年以来与人合作点校出版了四部明清小说:《定情人》《鼓掌绝尘》《生绡剪》《金凤箫》,此外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撰写了部分辞条,为古代文学的普及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创始人——边家珍教授简介
 
    边家珍,男,汉族,1965年生,河南杞县人。1981年考入河南大学中文系;1985-1988年在河南大学中文系学习先秦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2000-2003年在山东大学文学院学习先秦两汉文化与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河南大学文学院、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诗经学会理事等职务。
    边家珍教授长期从事先秦两汉文学与文献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侧重于经学与文学之关系方面的研究,有志于弘扬传统学术文化之精华。边家珍教授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完成省部级项目多项,在《光明日报》(理论版)、《人民日报》(理论版)、《文史哲》、《孔子研究》、《学术研究》、《中国文化研究》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之《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人大复印资料之《中国哲学》、《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儒学年鉴》、《中国美学年鉴》等转载、摘编、介绍多篇,一些学术观点为海内外研究者引述。边家珍教授的专著《汉代经学发展史论》、《汉代经学与文学》、《经学传统与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形态》等受到了同行专家的肯定。边教授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经学作为汉代以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始终有必要被放到显要的位置上;从经学角度来观照古代作家的创作思想与文学观念、理解作品的涵蕴,从而能够更为具体、准确地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特质及其发展流变的某种内在规律性。边家珍教授在《诗经》研究、先秦诸子研究等方面也不乏创见。
 
辽宁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创始人——郭栋简介
 
    郭栋(1919—1996),汉族,中共党员。1944年毕业于伪满建国大学(长春)文教学科,在校学习六年,曾赴日本帝国大学留学。曾任辽西师专教务副主任,哈尔滨师院教务副主任、校长办公室副主任、图书馆主任、教研室主任,辽宁师范学院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主任等。辽宁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创始人,1979年开始带研究生。1951年被评为模范教师代表,先后两次出席辽西省工农兵模范代表大会,教师模范代表大会,评为二等模范;分别于1962年被评为教学先进工作者,1972年被评为院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1978年被评为院先进工作者。
    郭栋先生多年从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教学工作,还为中学教师举办二十余次古代汉语短期讲座。结合古汉语教学实际进行科研工作,独立编写古汉语教材《文言文语言知识》,1962年出版,1973年又作了修订。这份教材到1976年印刷8000冊,除供中文系学生使用外,在省内销行5—6千冊,本溪教师进修学院、营口第二师范学校等还作为本校教材。发表论文《岁赋其“二”解》《柳宗元诗选注解中的一些问题》《要联系上下文意读解文言文》等,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郭栋先生注重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如73年、78年分别对两届青年教师进修班教师进行指导和培养。对本教研室新任课的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和培养,成绩很大,像当时的王翊、薛安勤等,都深受其益。1979年开始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研究生,辽宁师范大学古代汉语教研室主任陈榴教授就是他带的第一届硕士研究生,之后有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颜洽茂教授等,都是郭栋先生的研究生。
 
语文学科教学论硕士点创始人——陈学法简介
 
    陈学法,1939年出生于大连,1962年高校毕业分配到大连市第一中学,先后担任过语文教研组组长、教导主任。1978年调到大连市西岗区教育局任视导室主任。1979年到辽宁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法教研室任教,1989年作为中文系语文学科教学论硕士点创始人,开始带研究生,从此主要担负起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任务。
    多年来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培训部主任,全心致力于提高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师素质,先后举办过多期辽宁省、东北地区及全国语文教师培训班。尤其是1998年7月于大连市举办的“全国中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演示会”创造了学会办会史上到会人数的“第一”,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1750人,在全国语文界引起强烈反响,也给我校和学科争得了荣誉。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发表了《个性培养与素质教育》等几十篇论文,并有《语文教育学》、《语文教学研究》等学术专著,主编了《语文素质教育新探》、《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语文创新教学》、《语文教学与创新》、《语文教学新视野》、《语文教学新拓展》等教材,主编了全国性期刊《中学课程资源》。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鲁刚教授简介
 
    鲁刚,1928年3月生,山东省菏泽巨野人。早年参加革命,1956年哈尔滨外国语学院研究班文学专业肄业。曾任黑龙江大学校长,辽宁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是国内著名的文学史家、教育家。
    鲁刚教授长期从事外国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在黑龙江大学中文系和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讲授欧洲文学史。参与创建了辽宁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硕士学位点,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了十多届研究生,现在文学院外国文学任职的赵琨老师就是他的高足。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为学生讲授古希腊罗马文学时,鲁刚先生萌发了编写古希腊罗马神话的想法,三十年来一直孜孜以求致力于神话比较学的研究,在神话文化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主要著作有《希腊罗马神话词典》(合编),《世界神话词典》(主编);主要论文有《“帝”字解》,《论羿与后羿》等。
    《文化神话学》是鲁刚先生近年在旅美期间完成的一部学术论著,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7月重点推出。2010年9月21日,鲁刚先生的新著《文化神话学》研讨会在沈阳辽宁政协会馆举行。省作协名誉主席、著名作家王充闾,省作协顾问、著名作家金河,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名誉院长、著名文化学者彭定安,辽宁大学副校长、教授陆杰荣,以及郑晓凯、沙宪增、张颖、王多圣、吴玉杰、李黎、李霞、晓宁等近20名作家、评论家出席会议并发言。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朱庆昌到会讲话,省作协副主席、辽宁文学院院长高海涛主持了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从文化学、史学、哲学、文学等多角度,对鲁刚先生的学术风格与贡献,以及这本论著的结构特点与开拓性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与交流。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学科创始人叶纪彬教授简介
 
    叶纪彬,笔名荆溪,1938年10月生,福建闽侯人,汉族,中共党员,著名文艺学家。196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理事,辽宁省美学研究会副会长、省文艺评论家联谊会理事,大连市作协理事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7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艺术创作规律论》、《中西典型理论述评》,主编《文学概论》等,论文《试论艺术内容的特殊性》、《论文学作品倾向性的艺术表现》、《“美学和历史的观点”内涵浅探》等100余篇,分别发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学术月刊》、《社会科学战线》等权威学术期刊上。学术反响很大。《论邓刚中短篇小说创作特色》获大连市政府优秀创作奖,12次获辽宁省、大连市优秀学术成果奖。获大连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及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
代表性论著介绍:
    《艺术创作规律论》(47万字,东北师大出版社1987年出版),此书侧重对艺术创作中难度大、争议多、对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美学指导意义的理论问题,作出较为深入的理论探讨、阐释与概括。力图大综合比较、分析研究、总结吸收中外古今学术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学术沉思,在较高的理论层次上,慎重而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学术见解。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审美反映论与艺术心理学相结合的方法,从美学角度阐释艺术创作的审美本质与特殊规律。该书获吉林省1987年度优秀图书二等奖,获辽宁省1987年一1991年社会科学省级优秀学术成果专著类二等奖,获辽宁省教委人文社科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获大连市社科联1987年一1988年优秀学术成果专著一等奖;
    《中西典型理论述评》(45万字,华东师大出版社1993年出版),此书以欧洲典型理论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典型类型说、典型特征说、典型个性共性统一说等三种主要理论倾向与马克思主义典型理论作为研究专题,探讨其历史发展线索与规律,评析其理论内涵与特点,同时根据其理论倾向有重点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家,较为系统全面、深入地总结、概括、评述其理论观点。此书研究方法采用史、论、评统一的方法。获辽宁省级优秀成果三等奖,大连市社科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
 
现当代文学学科创始人——陆文采
 
    陆文采(1931-2005),曾用名江沙、绿华、绿苗,江苏张家港人。1951年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1955年毕业后到大连外国语专科学校任教,1956年加入共青团,并荣获“旅大市教师积极分子”荣誉称号。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后流放到内蒙古一个偏远的山村务农,1978年被调到内蒙古师专任教,1979年1月被彻底平反调回大连,在辽宁师范学院(辽宁师范大学前身)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任教,先后任讲师、副教授,1988年晋升为教授职称。1985年被评为大连市“九三”学社优秀社员,1987年被批准为辽宁省第六届政协委员。1994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辽宁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于1989年开始招研究生,作为学科带头人,一直致力于学科建设。1985年作为主要负责人成立“中国丁玲研究会筹备组”并且当选中国丁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
    陆文采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女性文学研究,为女性文学研究的拓荒者,先后出版《中国现代女性形象初探》、《时代女性论稿》(与王建中先生合著)以及《中国现代女作家论》、《高兰评传》等,还参加了《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史》等10部书稿的编写工作。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新文学论丛》《文学评论丛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等权威性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论文《新时期丁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文,是1994年中国现代文学学术讨论会上的重点宣读论文,于1995年《文史哲》上发表后,被中国社会科学选入《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选》第四卷,后又译成英语,发表在1997年4期《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上。在“七五”和“八五”期间,主持辽宁省社会科学重点课题“茅盾小说的人物及美感”、“东西方文化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等,学术著作和论文先后获国家、省、市级等学术成果奖励15项。
    在研究生人才培养上言传身教,先后开设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与女性文学等多门课程,培养出中文系第一位考取国家重点大学的博士生,现如今多名学生成为知名学者,并将他的学术精神传承下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王文襄
 
        王文襄,女,1924年9月出生,祖籍天津,燕京大学毕业,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副教授,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主任。
        1982年首次招收研究生,给研究生开设课程有:普通语言学、语音学、词汇学。
        1988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王文襄、罗日新、孟守介、孟庆奎、贺水彬、鲁启华、欧阳光逊合著的《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为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做出的突出贡献。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专业介绍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0501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以能够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能够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目标。培养能够从事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与研究,能够从事文秘公关、行政管理、编辑出版、新闻传播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同时,该专业为更高层次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培养提供优质生源。
二、师资力量
  本专业现有教师48人,其中专任教师41人,外聘4人,岗位异动3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4人,副教授20人,讲师7人,博士学位22人,博导3人,硕导3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近十年来,共承担国家级项目10余项,省部级项目10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50余部,发表学术论300余篇。现有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示范专业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级教学大赛奖1人。多位教师做客百家讲坛、辽海讲坛,深受好评。本专业培养了大批优秀语文教师和各类人才,很多人已成长为教学名师或中学校长,“辽师毕业”已经成为一块金字招牌,为本专业的生源和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专业特色
  本专业始建于1951年,当年开始招收专科生,195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学校创办最早的专业之一。有张震泽、李世刚、周欲达、鲁刚等老一辈学者执教于此,在学术界享有很高声誉。禀承良好的学术传统,经过六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中国文学研究和中国语言研究协调发展、并驾齐驱,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得益彰,在省内以及全国都显示出了较强的优势与实力。在人才培养上,本专业以学生为主体,以学风建设为中心,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把握行业需求为主导,以素质训练和专业实践为两元,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专业优势
  本专业1978年就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已成为辽宁省省级示范专业。2006年,中国语言文学获批了一级学科硕士点,形成了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古典文献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八个学科学术方阵。2008年,现当代文学学科获批二级学科博士点,是辽宁省第一个、大连市唯一一个现当代文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同年,现当代文学获批辽宁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目前文学院正在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而努力。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师范)(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原对外汉语专业)是2004年申报并获批的新专业,2005年开始招生。2006年文学院获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本专业成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的主要方向。2008年获批辽宁师范大学重点建设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扎实的汉语与语言学基础知识、中外文学、中国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等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在国内外各类学校进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师资和以汉语为母语的语文教师;同时为各职能部门、涉外机构等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从事与语言文化交流与传播相关工作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二、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学缘结构广、学历层次高,涵盖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等学科。骨干教师由正高 2 人、副高2人、多名讲师组成,其中具有博士学位5人(博士后2人),硕导6人。1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1人为省级骨干教师,2人入选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近4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近20项,在《中国语文》等发表论文近百篇,获辽宁省、大连市政府奖多项,获辽宁省教学成果奖2项。主持完成省教改项目和“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三、专业特色
  本专业依托省属师范大学学科专业的综合优势资源,依托文学院积淀深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立足大连,服务辽宁,辐射日韩及欧美,形成了“专业性、国际性、师范性、实践性”四位一体的专业特色,形成“理论与实践并重、内外结合,分层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中注重扎实汉语、中国文化、中国文学基础;结合外向型教育特征,注重强化国际意识和外语教学;重视教育学、心理学学习与应用;构建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国内与国外结合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汉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专业优势
  1.高质量的专业建设。专业建设基础扎实,起点高,发展快,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居区域领先地位;以教改立项促进专业和课程建设,注重科研成果的教学转化及汉语本体研究与汉语教学研究的结合。专业教师实力雄厚,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科研成果奖及教学成果奖。
  2.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考研率持续位居文学院各专业首位,最高达43%。其中有被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等世界名校录取;还有大量考入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重点高校;同时为海内外各类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培养了高素质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学生多次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一等奖,获全国师范院校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三)新闻学专业(050301)
  
    本专业是在我校上世纪九十年代公共关系学、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基础上建立的,于2003年正式招收本科生,属于辽宁省内高校较早开办的新闻学专业。多年来,坚守理论与实践创新并重的教育理念,培养的毕业生已成为省内外新闻出版领域的新锐。辽宁师范大学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中心设在新闻系,这也是大连市第一家媒介素养教育公益机构。中心以新闻学专业本科生为主要力量,组织、培训媒介素养师资宣讲团,向大连市中小学生宣讲媒介素养知识。中心的成立促进专业理论和社会实践对接、高校与地方社会的协同创新。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系统的新闻传播知识与丰富的专业实践技能,良好的人文知识素养,熟悉我国各项新闻管理法规,能够在各类媒体从事编辑、采访、评论等新闻实务,以及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传播的复合型人才。
二、教师队伍
    本专业拥有一支学缘广泛、专业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博士学位获得者2人,硕士生导师 4人。通过向上(提高学历学位)与向下(到一线媒体挂职锻炼)两种途径,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同时,本专业依托沈阳、大连两地丰富的媒体资源,重视兼职教师、兼职教授队伍建设,聘请多位媒体精英为兼职客座教授,以切实提高学生专业技术和应用技能。
三、专业特色
  本专业密切关注新闻行业发展趋势及新闻人才需求变化,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素质修养——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层层推进的课程体系。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已成为本专业的一个亮点,形成了“教室 + 实验室训练 +基地实习 + 田野调查”的多样化实践教学模式。经过近十年的积累,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学科基础以及较强的竞争优势。
四、专业优势
  丰富的人文学科积淀为本专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本专业依托文学院传统人文学科丰富的知识底蕴,以文学、社会学、美学和文化理论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作指导,将新闻学理论知识放到宽广的人文学科背景中解读,同时掌握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行业所需要的技能,培养基础理论与创新能力并重的复合型新闻学人才。近十年来,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已得到社会认可,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广告学专业(050303)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广博的科学与文化知识,掌握广告学基本理论与技能,能在广告公司、新闻媒介广告部门、信息咨询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经营管理、广告策划创意和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策划等工作的具有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师资队伍
  由三方面人员构成:一是文学院本专业教师,二是本校相关专业教师,三是聘请的业界兼职教师。师资队伍保证了教师的专业性,使教学能够与业界保持紧密的联系。本专业教师从文化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对广告传播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积极参与辽宁省及大连市的广告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先后完成了多项省市级研究课题。
三、专业特色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系统的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特色。
  1.科学的培养模式
“以基础教学搭建专业知识体系、以赛事实训促进创新能力转换、以校园文化打造人文素养”三位一体,贯彻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
  2.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以课程实践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实训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开放实验室项目、专业赛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
四、专业优势
  1.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强化能力培养,形成了教学与实训相结合的育人优势。2010年——2013年共有185件学生作品在国内广告业权威比赛中获奖,其中国家等级10项,国家优秀100项,省级等级45项。这些赛事包括中国广告节长城奖、时报广告金犊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学院奖、ONE SHOW中国青年创意竞赛、“中国策”全国大学生营销策划大赛。获奖作品覆盖了平面、广播、影视、户外、策划等类别,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广告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已进入东北地区同类院校的前列。
  2.组合型教师队伍,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优势。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定位目标出发,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本专业学生先后考取了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辽宁大学、鲁迅美术学院、大连工业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还成功申请到美国南加州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香港教育学院、韩国建国大学等学校继续深造。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不仅进入广告公司、媒体工作,还有的成为策划、文案以及市场营销方面的能手,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联系方式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电话:0411-85992305
邮编:116081
地址:大连市甘井子区柳树南街1号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简介

文学院前身是1951年建立的中外文系,1959年建立中文系,2003年成立文学院。1951年开始招收专科生,195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6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文学院下设中国语言文学系、新闻学系、广告学系和汉语国际教育系,包括2个中心、11个教研室。东北地域文化与文学艺术研究中心、辽宁省写作学会、辽宁省鲁迅研究会、大连市明清小说研究所、大连市写作学会、辽宁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辽宁师范大学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中心等均挂靠在文学院。

  60多年来,文学院始终坚守“厚德博学,为人师表”的校训和“尚志、笃行、博雅、乐群”的院训,形成了兼容并包、严谨朴实、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几十年来,文学院培育学生逾万人,其中很多学子已成为省内外知名的教育家、文学评论家、语言学家以及传播学领域的新锐,为基础教育和国家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

  文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国际教育(师范)、新闻学、广告学四个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为辽宁省本科示范专业。2006年,获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包括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字学、古典文献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八个硕士学位点和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艺术硕士(戏剧)两个专业硕士学位点。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为辽宁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辽宁省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文学院现有教授16人,副教授28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30余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凭借数十载厚重的积淀,文学院的教学建设与学术研究并驾齐驱,相得益彰,在省内乃至全国都显示出了较强的优势与实力。教师曾多次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7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多位教师获得国家和省级教师教学大赛奖、全国性大赛指导奖,多位教师应邀赴海内外高校讲学,做客央视百家讲坛、辽宁省辽海讲坛等。近十年来,承担国家级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10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6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中国语文》等发表高层次论文300余篇,成果多次获辽宁省政府奖、大连市政府奖等。

  多年来,文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常抓不懈,构建专业突出的课程结构,扎实专业基础,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了“以把握行业前沿为主导,以实践教学和素质训练为两元,通过实践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办学特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语文教师和各类专门人才。

  文学院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资料室包括图书阅览室、期刊借阅室、本科生借阅室和博士图书借阅室,拥有图书 4万余册,报刊合订本 180多种。主要有教学科研基本用书、工具书、大型丛书、总集,有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专题系列刊物,还有大量电子资源。新闻实验室、广告实验室拥有逾百万元的现代化设备,为新闻学专业、广告学专业提供实践教学保障。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建设的教学录播观摩平台和文献网络平台,为课堂教学、地域文化与语言文学研究服务。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201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科目代码 参  考  书  名 出  版  社 作   者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204英语二202日语,203俄语为全国统考科目,请考生到当地书店购买相关资料。
文学院
311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高教出版社 教育部考试中心
705  《中国文学史》 高教出版社 袁行霈主编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 钱理群等
  《中国当代文学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洪子诚主编
706  《古代汉语》 中华书局 王力主编
  《语言学概论》 语文出版社 胡明杨主编
  《语言学概论》 中华书局 高名凯等主编
  《语言学纲要》 北大出版社 叶蜚声、徐通锵主编
707  《古代汉语》 中华书局 王力主编
  《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 高教出版社 童庆炳
708  《中国文学史》 高教出版社 袁行霈主编
  《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 高教出版社 童庆炳
709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 钱理群等
  《中国当代文学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洪子诚主编
  《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 高教出版社 童庆炳
808  《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 高教出版社 童庆炳
809  《现代汉语》 高教出版社 黄伯荣等主编
810  《中国文学史》 高教出版社 袁行霈主编
811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 钱理群等
  《中国当代文学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洪子诚主编
812  《外国文学史》 高教出版社 郑克鲁主编
847  《现代汉语》 高教出版社 黄伯荣等主编
333  无指定参考书

  相关专题: |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院介绍

文学院前身是1951年建立的中外文系,1959年建立中文系,2003年成立文学院。1951年开始招收专科生,195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6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文学院下设中国语言文学系、新闻学系、广告学系和汉语国际教育系,包括2个中心、11个教研室。东北地域文化与文学艺术研究中心、辽宁省写作学会、辽宁省鲁迅研究会、大连市明清小说研究所、大连市写作学会、辽宁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辽宁师范大学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中心等均挂靠在文学院。
60多年来,文学院始终坚守“厚德博学,为人师表”的校训和“尚志、笃行、博雅、乐群”的院训,形成了兼容并包、严谨朴实、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几十年来,文学院培育学生逾万人,其中很多学子已成为省内外知名的教育家、文学评论家、语言学家以及传播学领域的新锐,为基础教育和国家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
文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国际教育(师范)、新闻学、广告学四个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为辽宁省本科示范专业。2006年,获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包括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字学、古典文献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八个硕士学位点和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艺术硕士(戏剧)两个专业硕士学位点。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为辽宁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辽宁省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文学院现有教授16人,副教授28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30余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凭借数十载厚重的积淀,文学院的教学建设与学术研究并驾齐驱,相得益彰,在省内乃至全国都显示出了较强的优势与实力。教师曾多次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7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多位教师获得国家和省级教师教学大赛奖、全国性大赛指导奖,多位教师应邀赴海内外高校讲学,做客央视百家讲坛、辽宁省辽海讲坛等。近十年来,承担国家级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10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6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中国语文》等发表高层次论文300余篇,成果多次获辽宁省政府奖、大连市政府奖等。
多年来,文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常抓不懈,构建专业突出的课程结构,扎实专业基础,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了“以把握行业前沿为主导,以实践教学和素质训练为两元,通过实践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办学特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语文教师和各类专门人才。
文学院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资料室包括图书阅览室、期刊借阅室、本科生借阅室和博士图书借阅室,拥有图书 4万余册,报刊合订本 180多种。主要有教学科研基本用书、工具书、大型丛书、总集,有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专题系列刊物,还有大量电子资源。新闻实验室、广告实验室拥有逾百万元的现代化设备,为新闻学专业、广告学专业提供实践教学保障。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建设的教学录播观摩平台和文献网络平台,为课堂教学、地域文化与语言文学研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