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聊城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聊城大学研究生招生] [聊城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聊城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聊城大学考研难吗] [聊城大学研究生院] [聊城大学考研群] [聊城大学研究生学费] [聊城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聊城大学研究生辅导] [聊城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传媒技术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动画专业介绍

传媒技术学院数字媒体系成立于2009年,下设数字媒体艺术和动画两个本科专业。动画专业创办于2009年,培养层次为四年制本科,是聊城大学首个跨学院合作培养试点项目,由传媒技术学院和美术学院采取隔年招生的方式共同培养,第一届39人,由传媒技术学院负责招生;2014年,动画专业改为传媒技术学院独立招生,专业归属于数字媒体系;目前已有六届毕业生共280人,在校生143人;所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动画美术创作、游戏美术创作、三维动画技术、动画应用、美术教育等工作。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满足区域经济和行业市场发展需求,具有良好人文素质、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适应数字时代与信息社会发展,掌握动画相关内容创作、制作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搜集、分析资料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在动画、影视及文化产业相关领域进行动画相关的策划、创作、设计、制作、传播、运营、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目标1:动画策划、创作、设计人员;
目标2:动画传播、运营、管理人员;
目标3:动画应用及动画周边设计人员;
目标4:职业技术教育相关专业教师。
二、主干课程
艺术概论、素描、色彩、动画速写、综合材料、透视学、数字绘画基础、动画概论、动画剧本创作、视听语言、角色造型设计、场景设计、数字声音创作、分镜头设计、动画运动规律、二维动画基础、三维动画基础、数字合成等。
三、办学条件
学院现有公共教学用房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包括8间多媒体教室和2间普通阶梯教室;其中,数字媒体系拥有独立画室2间、展厅2间,总面积288平方米。学院图书资料室、阅览室、书库使用面积共180平方米,涵盖传媒、教育、艺术及人文历史等各类图书共12000余册,总价值近18万元;学术期刊近40种,3500余册,总价值近15万元。
学院实验教学环境优良,设备配置先进。教育与传媒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为山东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有数字媒体艺术、电视艺术创作、现代教育技术三个分中心,实验室面积3000多平米,实验教学设备技术先进、配套完善,设备总值1800多万元。数字媒体艺术分中心拥有“WACOM授权认证教学中心”、“迪生动画授权认证培训中心”实验室各一个,主要服务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与动画专业的实验教学,拥有线拍、无纸动画、三维动画、定格动画、数字视听、数字合成等11个专业实验室,实验室使用面积 847 ㎡,仪器设备 800余台件,仪器设备总值350余万元。
四、办学特色
基于聊城的地理位置与发展机遇,依托鲁西地域文化资源,加强专业内涵与特色建设,凝练专业优势。将动画专业的教师教学、科研与学生实践、作品创作统一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中来,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协同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促进和推动地方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推广。
自2014年起,开展动画专业联合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将日常“基础实验”教学与“专项技能”实践教学相结合,相关课程的“专项技能”实践教学前后关联,模拟动画流水线上的各个环节,循序渐进完成大项目创作,以“能力培养”和“市场接轨”为导向,同时注重地方文化、地方特色的发掘,有效激发了师生的创作潜力与艺术创新能力,形成一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
在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动画专业自2015至2018连续四年位列山东省同类专业第1位。
五、专业师资
经过10年的发展,数字媒体系形成了“老中青”三代、职称结构合理、学缘结构优化的教师梯队,双师型教师比例过半。共有专职教师1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1人,副高级职称教师3人,硕士生导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学位教师10人。近五年来,1人获颁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1人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 1人获校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3人获校级“实验教学先进个人”、“优秀实验教师”,1人获校级“创新创业先进个人”,1人获校级“良师益友”提名。
六、办学成果
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厅级以上课题9项;《非线性编辑》获校级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开放示范课、网络示范课;获全国高校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以上奖励3项,省高校青年教师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以上奖励4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指导省级优秀学士论文4篇,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2项。近三年学生作品获省级以上竞赛活动奖励100余项,其中“新媒体艺术工作坊”科技创新成果荣获教育部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二等奖。
七、就业前景
动画专业被誉为21世纪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朝阳行业,就业前景极具潜力。
毕业生可就业于广播电视部门、影视制作公司、音像出版机构,动画公司、互联网互动娱乐领域,手机游戏、手机动漫等无线娱乐领域,大中专院校及培训机构等;也可选择国内知名高校或海外相关院校继续深造,攻读动画学、戏剧影视学、美术学等相关学科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大专院校、研究所等机构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介绍

传媒技术学院数字媒体系成立于2009年,下设数字媒体艺术和动画两个本科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创办于2007年,培养层次为四年制本科,第一届36人,目前已有八届毕业生共378人,在校生144人;所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于数字媒体编创、数字媒体运营、广告、游戏、影视后期等行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满足区域经济和行业市场发展需求,具有良好人文素质、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适应数字时代与信息社会发展,掌握数字内容创作、制作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搜集、分析资料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在传媒及文化产业相关领域进行数字内容的策划、创作、设计、制作、传播、运营、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目标1:数字内容策划、创作、设计人员;
目标2:数字内容传播、运营、管理人员;
目标3:职业技术教育相关专业教师。
二、主干课程
艺术概论、素描、色彩、设计造型基础、透视学、数字绘画基础、图形创意、数字媒体导论、视听语言、分镜头设计、数字声音创作、数字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动态图形设计、三维动画基础、VA/AR开发技术、数字合成等。
三、办学条件
学院现有公共教学用房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包括8间多媒体教室和2间普通阶梯教室;其中,数字媒体系拥有独立画室2间、展厅2间,总面积288平方米。学院图书资料室、阅览室、书库使用面积共180平方米,涵盖传媒、教育、艺术及人文历史等各类图书共12000余册,总价值近18万元;学术期刊近40种,3500余册,总价值近15万元。
学院实验教学环境优良,设备配置先进。教育与传媒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为山东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有数字媒体艺术、电视艺术创作、现代教育技术三个分中心,实验室面积3000多平米,实验教学设备技术先进、配套完善,设备总值1800多万元。数字媒体艺术分中心拥有“WACOM授权认证教学中心”、“迪生动画授权认证培训中心”实验室各一个,主要服务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与动画专业的实验教学,拥有线拍、无纸动画、三维动画、定格动画、数字视听、数字合成等11个专业实验室,实验室使用面积 847 ㎡,仪器设备 800余台件,仪器设备总值350余万元。
四、办学特色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依托区域经济社会现实确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发展方向,将具有鲁西区域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审美价值取向融入课程内容,积极研究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定期邀请相关专业与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及民间艺人进行授课,使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更多的讨论、探究与实践时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与聊城电视台、聊城市博物馆等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到校地、校企合作中去,使学生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相接轨。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非常注重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与手段的创新方面均取得了斐然成绩。自2015年起,将协同创新理念引入课程体系建设中,通过组建协同课程群,打破传统教学中固有的课程领地意识,实现协同课程一体化,从传授型课程向创造型课程转变,极大的优化了课程体系和资源,提高了课程建设效率。
在2018年度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位列山东省同类专业第4位。
五、专业师资
经过10年的发展,数字媒体系形成了“老中青”三代、职称结构合理、学缘结构优化的教师梯队,双师型教师比例过半。共有专职教师1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1人,副高级职称教师3人,硕士生导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学位教师10人。近五年来,1人获颁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1人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 1人获校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3人获校级“实验教学先进个人”、“优秀实验教师”,1人获校级“创新创业先进个人”,1人获校级“良师益友”提名。
六、办学成果
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厅级以上课题9项;《非线性编辑》获校级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开放示范课、网络示范课;获全国高校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以上奖励3项,省高校青年教师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以上奖励4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指导省级优秀学士论文4篇,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2项。近三年学生作品获省级以上竞赛活动奖励100余项,其中“新媒体艺术工作坊”科技创新成果荣获教育部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二等奖。
七、就业前景
目前,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缺口大约每年在45万左右,就业前景广阔。《就业蓝皮书: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数据显示,按照就业率、薪资等因素进行排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被列为七个绿牌专业之一。
毕业生可就业于各类企事业单位中与设计、媒体及数字展示相关的部门,互联网公司的游戏与设计部门,大中专院校及相关培训机构等,如电视台、影视动画制作单位、电视频道及栏目包装部门,互动娱乐公司、传媒与广告公司、展示设计公司、形象企划公司、软件开发公司,动画公司、游戏公司等;也可选择国内知名高校或海外相关院校继续深造,攻读设计学或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大专院校、研究所等机构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简介

编织美丽梦想,导演精彩人生
                             ——聊城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简介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导、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制作、主持以及摄影、音响、撰稿、编剧、广告、社教等方面工作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科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类别:自2018年开始,山东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行全省统考,隶属文学编导类。本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授予艺术学学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电视艺术学、中外电影史、电视栏目策划、视听语言、影视作品分析、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影视编剧、电视导演、电视摄像、电视编辑、影视特效、摄影技术与艺术、电视照明、电视音乐音响、电视新闻与采编、纪录片创作、专题片创作、科教片创作、微电影创作等。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主要就业方向:电视台、网络媒体、传媒机构、影视制作公司、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毕业生可以从事各类电视节目的策划、创意、采访、写作、导演、拍摄、制作工作,适宜在电视媒体和流媒体平台从事视频内容的制作与传播。
本专业办学历史悠久: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创办于2004年,是山东省较早设立的广播电视编导本科专业之一,是山东省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工程专业。2014-2015年我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全国排名第16位,2015-2016年我校广播电视编导全国专业排名第14位。2016,2017年武书连排行连续两年山东省专业排名第1
本专业形成了本硕、硕博连读机制:我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自2012年开始招收艺术学影视理论与实践方向研究生,2015年开始招收艺术硕士广播电视领域研究生,已经建立包括本科、研究生培养在内的完整培养体系。自2007年开始与韩国清州大学合作创办电视节目制作专科专业,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与韩国清州大学合作创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已有近12年的历史。2019年6月与清州大学签署联合培养博士协议,本项目学生实现本硕,硕博连读。 
本专业享有良好的办学声誉:在过去15年的办学历史中,聊城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已为社会培养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近2100余人,毕业生广泛分布在知名媒体机构、高校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在安徽师范大学,山东工艺美院、山东政法学院、上海政法学院、滨州学院等高校就校的毕业生有40余人,许多毕业生供职于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山东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等知名媒体,本专业毕业生已有数人创立了影视传媒公司,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省内外用人单位的高度赞誉。
本专业拥有良好的师资队伍。聊城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共有现有专任教师20人,教授、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人,拥有硕士学位教师7人,硕士生导师7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1个,聊城大学百人计划1人,聊城大学“实验教学能手”1人,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专业教师中有多人有电视台工作或者独立从事电视节目创作的经历,实践教学经验丰富。
本专业建设有高水平的实验教学中心。广播编导专业所属“教育与传媒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是山东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各类专业实验室20余个,实验室面积3000多平米,实验教学设备技术先进,配套完善,设备总值1700多万元。为了服务于实践教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心不仅建立了包括摄影、摄像、编辑、录音、配音、特效、演播室等实验室,购置了包括高清摄像机、电影摄影机、无人机媒体平台、中高级单反相机等多类、大量的专业实践教学设施,确保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心设有山东省大学生微电影创作中心1个。学院还设有校内实训基地1个,校外实习基地24个,建立了包括实验、实训、实习在内的完整实践教学平台。
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是把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学段进行统一规划,制定面向全体学生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其中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安排在第一、二学年,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领域、提高思维能力、养成独立人格、提升生命境界;专业核心课安排第二、三学年,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接受严格系统的专业教育和训练,既要掌握完善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全过程的技能。
“分方向教学确保学生个性发展”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技能优势进行多方向发展,也是在分类达标基础上对因材施教的进一步深化。这一过程主要是在第三、四学年开设方向课程,为学生提供专业提高、专业任选、专业应用三个,供学生选择学习。
按照2018版培养方案,本专业开设艺术学概论、中外艺术史等学科基础课程,开设视听语言、电视摄像、电视编辑、电视导演等专业核心课程以及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网络与新媒体经营、电视广告创作、纪录片创作、专题片创作、科教片创作等分专业方向课程。
本专业构建“6+3+2”技能训练达标体系,实现专业培养的个性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十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努力让学生学有所长,成为专业拔尖人才。根据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由6项单项专业技能、3项综合技能及2项实战训练项目组成的技能达标体系。其中6项单项专业技能由影视编剧、电视导演、电视摄像、电视编辑、电视照明、电视音乐音响等技能组成,学生可以选择3项技能进行课外训练并完成达标考核;3项综合性技能由科教片、专题片、剧情片编制技能组成,学生可以选择1项技能进行课外训练并完成达标考核;2项实战训练项目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学生均需参与训练。在技能达标体系执行过程中通过“6选3”和“3选1”的模式使学生的专长得到充分发展;通过2项实战训练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使学生了解视频媒体的运作模式、制播流程、业务标准等,达到与传媒业无缝对接。
本专业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认真执行聊城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积极贯彻实施“三二三”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深化专业技能培养、社会需求和专业建设相协调”为导向,经过多年的探索,已初步形成独有的办学特色:
一是学生综合素质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通过“通识教育学段”的跨学科学习可以拓展知识面,激发学生创作灵感,提高学生对电视片制作的驾驭能力。本专业毕业的学生除了从事广播电视媒体相关行业工作以外,还广泛分布在高等学校、事业单位及其他企业,用人单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二是专业实践能力强。学生作品多次入围全国大学生电影节、四川“金熊猫”国际电视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海大学生电视节等,获奖200余项。从2010年至今,本专业学生在科讯杯比赛中先后提交作品68部,获得特等奖4次,一、二优等奖15次,二三等奖3次,优秀指导教师奖4次,优秀院校组组奖3次,在国内外各专业比赛共获各类奖项40余项,平均每年获得奖励10项以上,其中《一米阳光》获得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电视作品大赛一等奖第四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紫丁香评委会奖、最佳编导奖、最佳演员奖,获得2012年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电影类二等奖,入围2013世界民族电影节和2013洛杉矶家庭电影节。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多次获得各级专业比赛优秀组织奖。
三是专业拔尖人才多。我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以培养多数学生的专业修养与专业技能为基本目标,以期实现学生学有所长的教学效果。同时,对于确有专业爱好与专业特长的学生实行“一对一”的导师培养模式,学院根据学生的兴趣与专业优势派专业教师给以单独培养指导。这就实现了普及教育与重点培养相结合的教育目标,以专业特长生推动院系整体教育与发展水平的提高,用学生整体专业水平的提高为院系专业拔尖人才的成长提高丰厚的土壤,两方互相促进,实现良性循环。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得的单项奖:最佳摄影、最佳剧本、最佳影片奖、最佳表演奖、最佳导演奖等。如:《运河缩影》获第三届中国大学生微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我的大学》获第四届科讯杯捷图最佳摄奖;《一米阳光》获第四届上海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编导奖。
四是创新创业能力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通过与聊大电视台联合教学、与知名影视公司开展联合创作、设立专业实践基地、开办网络电视台、推动第二课堂建设和专业实践社团建设等多种方式推动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升。自2010年以来,本专业学生先后承担聊城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29 项。毕业生除了积极寻求就业之外,还勇于创业,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开办了多个传媒公司及其他小微企业。如:2007级学生付传海毕业后考入上海大学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2015年成立上海申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008级学生冯天昊带领5名同学,在毕业后创立济南马上传媒公司;2010级学生张强强,毕业后创立济南企视传媒公司;2010级学生张恒,2015年获得15万风险投资,创立上海毅力传媒工作室;2012级学生肖长博,毕业后创立聊城市果然文化传媒公司,并荣获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的简称)大赛山东赛区创业实践挑战赛金奖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介绍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针对国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的决策部署,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培养坚守党的教育方针,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科学素养和师德素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教育教学等学科知识与技能,能胜任中学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教育教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与维护工作的自我发展型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专业主要就业方向:中小学技术类课程,包括小学科学、初中信息技术、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和企事业单位培训机构的教师。以及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从事新闻宣传,各类教育机构从事教学设计、 教育软件开发、教育设备管理及维护的教育技术人员。
专业招生和毕业类别:本专业招收普通理科生,标准学制为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本专业主要开设多媒体技术、摄影技术与艺术、平面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计算机二维动画设计、计算机三维建模设计、教育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程序设计基础、教学系统设计、网络远程教育、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教育媒体理论与实践、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等课程。。
专业办学综合水平高:本专业创办于1993年,是山东省高校开办的第二个教育技术学专业。2000年获批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2005年11月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点,2007年获评校级重点学科,2009年获批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硕士招生资格。2013年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是学校分类拨款B类专业,2015年获批“卓越信息技术教师”培养计划,同时是山东省十二五人文社科重点建设基地“教师教育创新研究基地”的三大领域之一,2016年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2017年获得“聊城大学本科专业学历提升工作奖”,2018年名列武书连大学排名山东省同类专业第2名。
本专业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确立卓越技术教师培养定位,实施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分类培养。技术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个方面。本专业在信息技术教师培养方面具有传统优势,2015年获批“卓越信息技术教师”培养计划。同时我校在通用技术师资培养积累了坚实基础,已连续多年开设《通用技术教学论》课程,并建设了通用技术实验室及多个见习与实习基地。2018年山东省教育学会通用技术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落户本专业本专业教师任学会理事长,秘书处设在本专业,是山东省内第一个培养通用技术师资的专业
本专业拥有良好的师资队伍。教育技术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共有专职教师17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4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0人,高级职称占比80%;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人,硕士学位教师12人,硕博占比85%;2人入选聊城大学百人计划,2人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2人被评为聊城大学师德标兵,1人获得校级“教学新星”称号。
本专业建设有高水平的实验教学中心。本专业所属“教育与传媒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是山东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环境优良,设有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音频、摄影技术、通用技术实验室等10余个实验室,面积1000多平米。实验中心设备配置先进,拥有数码单反相机、调音台、高清摄像机、多媒体工作站、交互式电子白班、3D打印机等设备,总值700多万元。学院还设有聊城一中、二中、三中等校内外实习基地,建立了包括实验、实训、实习在内的完整实践教学平台。
本专业教学研究水平高。本专业多年来持续推动立体丰富的课程资源建设。《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先后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山东省在线课程联盟课程,并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新形态教材。另有9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网络教学示范课程,14件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获奖作品。目前,本专业全力打造各类“金课”,其中混合式金课和虚拟仿真实验金课已经上线。此外还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和管理深度融合。通过“天空教室”网络教学平台,现代教育技术、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等课程学习网站,以及学生考勤、作业、论文、作品等管理系统,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获得省部级教改课题5项连续两届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近三年来发表教研论文30余篇,出版教材2部,及多项其他教研课题和奖励。
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好。本专业依托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与传媒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积极探索建立由课内实验、综合实训,课外大学生创新项目、见习实习组成的“两系统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形成教学做协同理念指导下的讲练合一教学法、精品案例指导下的模仿训练教学法、赛事项目驱动下的创新训练教学法等实践教学方法。
通过以上改革,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近两年来学生得全国ITeach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共6项;获得山东省大学生新媒体科学艺术创意大赛一二三等奖10项;山东省首届科普大赛一二三等奖共9项。获得国家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项;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大赛2项;获得省级优秀学士论文2篇
最近三届毕业生分别有56%、65%和68%的毕业生考取研究生,2015级学生的教师资格证获得比例为80%95%以上的学生在各级各类教育部门从事教育对口工作。在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岗位、基础教育一线、企事业单位的培训部门、教育技术学的学术期刊和出版社都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校友,成为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的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信息技术教研员、山东省泰山中学的学科教研组组长等。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介绍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学专业
1、信息化教育
2、计算机教育应用
3、教育电视
学制与学习年限
本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学习年限为二至五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原则为一年,学位论文时间原则上不得少于一年。对于品学兼优、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修满学分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允许其提前毕业;对于完不成学业,没有达到学校培养要求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4年(含休学)。延期学习期间,培养经费自筹。
授予学位类别
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培养方式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导师(组)要全面地关心硕士生的成长,既教书又育人。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制定和调整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组织开题、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导师组的指导作用,又要特别注重硕士生自学、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术活动与实践活动
(一)学术活动(2学分)
1、科研成果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后方具有获得参加毕业(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规定研究生在论文答辩之前要在公开发行的合法学术期刊上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至少1篇与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论文(不包括增刊、专刊、学术会议论文和一般论文集等)或出版专著1部(位列前两位)或具有已通过鉴定的省级以上(含省级)应用成果(位列前三位),且第一署名单位为聊城大学,否则将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2、学术报告
为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促进研究生关注和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本学科专业专业鼓励研究生进行科研工作,规定在学期间,每名硕士研究生听取学术报告或参加学术会议不少于10次,公开做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否则将不能参加论文答辩;听取学术报告或参加学术会议应做好笔记、总结,写出心得体会,以及所做学术报告文本经导师认可后存档,方可给予相应学分。
(二)实践活动(2学分)
1、教学实践
全日制研究生应参加教学第一线工作,教学实践工作量应不少于20学时,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教学实践的形式可以是讲课、辅导、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验、指导本、专科生课程论文、辅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等多种形式。其中给本、专科生上课的课内学时数一般不少于10学时。研究生要提供备课教案和教学总结,经导师和分管教学院长认可后,教学实践方为合格,给予相应学分。
2、社会实践
全日制研究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毕业论文答辩以前,要至少完成1篇高质量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否则将不能参加论文答辩。社会实践活动在寒暑假完成。
中期筛选
中期筛选是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以后,以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其目的是为了考查研究生入学以来的学习、科研情况,及时发现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探讨解决的途径,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促使研究生由课程学习阶段转入论文写作阶段,强化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监督,保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由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成员、导师组成员和研究生秘书等组成考核小组;研究生向考核小组汇报入学以来的政治思想、课程学习、论文选题及研究进展情况;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德、智、体诸方面做出评价,合格者进入论文写作阶段。在筛选过程中,对不能按期完成个人培养计划、达不到中期筛选要求的研究生,应进行淘汰或分流。
本学位点在第四学期初对研究生进行中期筛选,4月中旬前完成。在筛选过程中,对不能按期完成个人培养计划、达不到中期筛选要求的研究生,进行淘汰或分流。
毕业和获得学位认定条件
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最低限度总学分的前提下,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学位必修课修满规定的学分,
2、学术活动、社会实践获得规定的学分,
3、学位外语和科研成果达到相关要求,
4、同等学力或跨专业考入的研究生须补修本专业大学主干课程2-3门;补修课程不能代替本专业的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一律不计学分,以考试及格为准。未补修者或未通过考试者将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
(一)论文选题
论文题目由导师和学生共同商定。在选题上既要兼顾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又要考虑社会需要和学术发展状况。论文的选题要有意义,观点要有新意,思路要清晰,论证要缜密、充分。应坚持宁深勿广的原则,题目不宜过大,以保证论文有一定的深度。
(二)论文开题
研究生在通过中期筛选后,最迟在第三学期末,确定论文选题并通过论文开题报告论证,写出论文工作计划。提前修满学分者,可向所在培养单位和研究生处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可随上一年级进行论文开题。毕业(学位)论文从通过开题论证到论文答辩,应有一年以上的时间;否则,将不准参加论文答辩,延期授予学位。
(三)中期论文检查
第五学期11月份,学校组织各培养单位就研究生论文的撰写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各学位点根据硕士生的论文开题报告,检查论文写作计划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并针对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指导,以保证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中期论文检查须在论文作者申请答辩6个月前完成,否则学校将不受理其答辩申请。
(四)论文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
第六学期4月初,研究生向培养单位提交学位论文。培养单位在4月中旬组织论文评阅,5月中旬组织论文答辩。论文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按《聊城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细则》办理。
学位授予
按照《聊城大学研究生手册》及相关文件的要求执行。

教育技术学    专业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目录

必读文献
[1]陈昌曙,《技术哲学引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年
[2]艾伦•查尔默斯著,《科学究竟是什么》(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1版
[3]戈菲著,董茂永译,《技术哲学》,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1版
[4]威廉.维尔斯曼(袁振国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7
[5]李克东,《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7]加涅等著《教学设计原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8]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9]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0]W•迪克等著,庞维国译,《系统化教学设计(第六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11]张祖忻,《绩效技术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
[12]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3第1版
[13]钟启泉,《课程设计的基础》,山东教育,2000年
[14]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15]巴巴拉.西尔斯,丽塔.里奇,《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
[16]丁兴富,《远程教育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17]丁新著,《国际远程教育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18]大卫•麦克奎恩《理解电视:《电视节目类型的概念和变迁》,华夏出版社,2003年
[19]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著,陈亮,周立方,李启译,《传播学概论》
[20]简•斯托克斯 著,黄红宇,曾妮 译,《媒介与文化研究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21]约翰•塔洛克,《电视受众研究:文化理论与方法》,商务印书馆,2005年
[22]祝智庭主编、《网络教育应用》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3]王吉庆《信息素养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4]黄荣怀《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5]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6
[26]斯科特《社会网络分析法》,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27周跃良《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科学出版社,2008
泛读文献
[1] LindaCampbell,《多元智能教育学的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 斯滕伯格,《超越IQ-人类智能的三元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 钟启泉主编,《求索》丛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5] 岑国桢,《学校心理干预的技术与应用》,广西教育出版社
[6] 金一鸣,《教育社会学》,河北教育出版社
[7] 李定仁、徐继存,《教育论研究二十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8] 欧定文,《教育组织行为学》,罗伯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9] 马斯洛,《人的潜能与价值》,北京大学出版社
[10] 桑新民,《呼唤新世纪的教育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11] 桑新民、陈建翔,《教育哲学对话》,河北教育出版社
[12] 沈湘秦译,《自主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3] 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
[14] 朱慕菊,《走向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重要学术期刊目录

[1]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
[2]全球教育展望,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
[3]电化教育研究,西北师范大学主办
[4]中国电化教育,中央电教馆主办
[5]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
[6]开放教育研究,上海远程教育集团和上海电视大学主办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艺术学专业介绍

艺术学专业介绍
本学科专业培养能够从事艺术研究、艺术设计、影视传播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创作的高层次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坚实的艺术学基础理论和较宽广的专业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运用一门外国语查阅本专业相关资料、撰写论文摘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能够独立地进行学术交流;了解本学科理论研究的前沿动态;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能力,能较为熟练地应用媒体技术,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能结合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从事科学研究、设计创作或担负专门教学工作,并取得较系统的研究成果。
研究方向
艺术学专业
1、艺术美学
2、艺术设计史论
3、艺术原理
4、影视艺术理论与传播
学制与学习年限
本专业研究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一般为三年。课程学习时间和毕业(学位)论文撰写时间原则上各占一半。对于品学兼优、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修满学分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学校允许其提前毕业;对于完不成学业,没有达到学校培养要求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四年(含休学)。延期学习期间,培养经费须自筹。
授予学位类别
培养方式
1、本单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和导师组培养相结合,对研究生的德智体全面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采用讲授、自学和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对规定的理论课程进行系统学习,单科考试考查与综合考核相结合,对研究生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的掌握、科研能力和外语水平等做出全面考核和评价,并作为中期筛选的主要指标之一。
3、认真抓好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论文答辩等工作环节,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
学术活动与实践活动
1、学术活动
(1)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后方具有获得参加毕业(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规定研究生在论文答辩之前要在公开发行的合法学术期刊上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至少1篇与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论文(不包括增刊、专刊、学术会议论文和一般论文集等)或出版专著1部(位列前两位)或具有已通过鉴定的省级以上(含省级)应用成果(位列前三位),且第一署名单位为聊城大学,不符合规定者将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2)为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促进研究生关注和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本学科专业专业鼓励研究生进行科研工作,规定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参与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参加本学科专业的国内外学术会议。在学期间,每名硕士研究生听取学术报告或参加学术会议不少于10次,公开做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且有据可查,否则不予认定相应的学分。
2、实践活动
全日制研究生应参加教学第一线工作,教学实践工作量应不少于20学时,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教学实践的形式可以是讲课、辅导、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验、指导本、专科生课程论文、辅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等多种形式。其中给本、专科生上课的课内学时数一般不少于10学时。
全日制研究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毕业论文答辩以前,要至少完成1篇高质量的社会实践调查(野外考察)报告,否则将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艺术设计史论方向的研究生毕业之前办一次展览,否则将不准参加论文答辩。
影视艺术理论与传播方向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之前应创作一部DV艺术短片,否则将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中期筛选
中期筛选是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以后,以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专业知识、艺术创作技能的掌握和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其目的是为了考查研究生入学以来的学习、科研情况,及时发现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探讨解决的途径,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促使研究生由课程学习阶段转入论文写作阶段,强化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监督,保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由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成员、导师组成员和研究生秘书等组成考核小组;研究生向考核小组汇报入学以来的政治思想、课程学习、论文选题及研究进展情况;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德、智、体诸方面做出评价,合格者进入论文写作阶段。在筛选过程中,对不能按期完成个人培养计划、达不到中期筛选要求的研究生,应进行淘汰或分流。
本学位点在第四学期初对研究生进行中期筛选,4月中旬前完成。在筛选过程中,对不能按期完成个人培养计划、达不到中期筛选要求的研究生,进行淘汰或分流。

毕业和获得学位认定条件
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最低限度总学分的前提下,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学位必修课修满规定的25学分,2、学术活动、社会实践获得规定的3学分,3、学位外语和科研成果达到规定的相关要求。4、学位论文完成规定要求。
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开题
研究生通过中期筛选后,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文献检索和野外考察,确定论文题目和研究内容;经导师同意,向专家小组做开题报告,最迟在第三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并通过开题报告论证,制定学位论文工作计划,经专家小组认可后立即开展论文撰写工作。毕业(学位)论文从通过开题到论文答辩应有一年以上的时间,否则将不准参加论文答辩。
2.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主要是根据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检查论文写作计划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并针对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指导,以保证学位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工作由分管院长和学位点负责人会同专家小组在论文作者申请答辩6个月以前完成,否则学校将不受理其答辩申请。
3.毕业资格审查和学位授予资格申请
第六学期4月份,毕业研究生要向学校提出毕业申请,学校将按照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审查研究生的毕业资格,全部完成培养方案要求和个人培养计划任务的研究生方可取得论文答辩的资格。经毕业资格审查合格者,方可获得申请硕士学位的资格。
4.论文评阅、盲审、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
论文评阅、盲审、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按《聊城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细则》办理。
学位授予
按照《聊城大学研究生手册》及相关文件的要求执行。
艺术学硕士生必读文献 :

[1]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彭吉象,中国艺术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 赵连元,审美艺术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杨恩寰等,艺术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 蓝凡等,艺术:视像与后现代思潮,北京:学林出版社,2005
[6] 蓝凡等,艺术学研究方法与前景,北京:学林出版社,2004
[7] 蓝凡等,艺术研究:艺术与影像/范式与教育艺术学,北京:学林出版社,2005
[8] 贺志朴等,艺术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9] 丁亚平,艺术文化学,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10] 王何峰,艺术美学论集:1979-1982,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3
[11] 王受之,世界当代艺术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12] 马永建,现代主义艺术二十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13] 马永建,后现代主义艺术二十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14] 廖群,中国审美文化史(先秦卷),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
[15] 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
[16] 陈炎,中国审美文化史(唐宋卷),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
[17] 王小舒,中国审美文化史(元明清卷),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
[18]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19]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20] 李泽厚,中国美学史,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21]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1981
[22] 张岱年,中国哲学史大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3] 李砚祖,中国艺术学研究,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24] 章利国,现代设计美学,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9
[25] 曹田宋,艺术设计概论,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26] 徐思民,中国工艺美术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27] 王荔,中国设计思想发展简史,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8] 吕澎、易丹,中国现代艺术史(1979-1989),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
[29] 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30]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31] 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32] 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3] 诸葛铠,设计艺术学十讲,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34] 柳沙,设计艺术心理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5] 倪建林、张抒,中国工艺文献选编,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36] 李砚祖,外国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上、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7] 张道一,设计在谋,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38] 廖军,视觉艺术思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39][英]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范景中译),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
[40][英]彼得·多默,1945年以来的设计(梁梅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1][奥] 阿洛瓦·里格尔,风格问题—装饰艺术史的基础,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42][英]E.H.贡布里希,秩序感,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43][美]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4][美]马克·第亚尼,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5][美]约翰·拉塞尔,现代艺术的意义(上、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6][法]丹纳,艺术哲学,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47][日]杉浦康平,造型的灵魂,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48][德]卢西奥·迈耶,视觉美学,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49][英]罗宾、乔治、科林伍德,艺术原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50][苏]维戈茨基,艺术心理学,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51][美]阿恩海姆,艺术心理学新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52]倪骏,中国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
[53][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4][美]冉华,电视传播与电视文化,武汉大学出版,1998
[55][美]约翰"塔洛克,电视受众研究:文化理论与方法,商务印书馆,2004

泛读文献

[1]李砚祖,造物之美—产品设计的艺术与文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 卢影,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 韩巍编著,高技术派设计,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4] 许平、潘琳编著,绿色设计,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5] 何晓佑编著,未来风格设计,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6] 袁熙旸编著,新现代主义设计,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7] 韩巍编著,孟菲斯设计,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8] 张承志编著,波普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9] 曹方、邬烈炎编著,现代主义设计,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10] 邬烈炎编著,解构主义设计,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11] 何晓佑、谢云峰编著,人性化设计,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12] 詹和平编著,后现代主义设计,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13] 朱和平,中国设计艺术史纲,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14] 袁熙旸,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15] 董占军,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16] 腾守尧主编,美国艺术教育新台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17] 荆雷,设计艺术原理,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18] 徐庆文,中国传统生活方式概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19] 章利国,现代设计社会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0] 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21] 亚里士多德,诗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22] 荷加斯,美的分析,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23] 狄德罗,狄德罗美学论文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24]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25] 黑格尔,美学(共四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6] 格罗塞,艺术的起源,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7]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8] 叶朗,现代美学体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29]周传基,电影、电视、广播中的声音,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
[30]卡温布鲁斯F著,李显立等译,解读电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重要学术期刊目录

[1]东岳论丛,山东省社科院主办
[2]北方论丛,哈尔滨师范大学主办
[3]福建论坛,福建省社科院主办
[4]东南学术,福建省社科联主办                   
[5]文艺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
[6]艺术评论,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
[7]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北京电影学院主办
[8]当代电视,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
[9]传媒观察,新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联系方式

  • 本科教务:0635-8238477
  • 研究生教务:0635-8238005
  • 学院地址:聊城市湖南路1号 
  • 邮编:252059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简介

传媒技术学院由始建于1984年的学校电化教育教研室发展而来,1988年更名为电教中心,1993年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1995年成立教育工程系,2001年更名为教育技术系,2003年更名为教育传播技术学院,2007年更名为传媒技术学院。经过近四十年的丰厚积淀和开拓进取,学院已成为山东省内一流的传媒人才培养基地。学院现设有教育技术学、广播电视编导(包含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数字媒体艺术和动画四个本科专业。拥有教育技术学、课程与教学论、广播电视(艺术硕士)、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硕士)四个硕士点,全日制在校生1200余人。
现有教职工5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2人、博士18人。学院有1人被评为山东省省级教学名师,1人获得山东省第六届信息化教学比赛省级一等奖,3人被评为聊城大学教学名师,6人入选聊城大学百人计划和光岳人才,2人被评为校级教学带头人和教学新星,2人被评为聊城大学师德标兵。聘请了华南师范大学徐福荫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李艺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张际平教授、韩国清州大学鱼壹善等教授10余名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学院实验教学环境优良,设备配置先进,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条件。教育与传媒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位于西校区综合实验大楼,设有“现代教育技术分中心”、“电视艺术创作分中心”、“数字媒体艺术分中心”,实验室面积3000多平米,实验教学设备技术先进,配套完善,设备总值2100多万元。2007年中心被评为山东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山东省最早的传媒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同时被山东省教育厅确立为山东省高校师资培训聊城分中心-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基地。2011年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在我院设立山东微电影工作室,成为全省首批5个微电影创作基地之一。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加强专业建设,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取得突出成绩。教育技术学科被评为聊城大学“十一五”重点学科,广播电视编导和教育技术学专业被评为聊城大学特色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被评为聊城大学应用型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被评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2019年获批山东省省级一流专业。学院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MOOC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7门;承担省部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4项,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得山东省优秀实验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拥有1个山东省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学院教师有15部教学课件在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奖,其中一等奖三项;获得山东省多媒体课件大奖赛特等奖1项;2018年学院被评为2012-2018年度教学管理先进单位。
学院以科研为先导,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先后承担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山东省社会科学课题13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共16项,山东省教育厅科研计划课题11项, 山东省文化厅艺术科学课题9项;自2000年以来获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0余项,其中山东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5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共12项,山东省教育科研成果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教师在各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0余篇;录制电视教学片和各类专题片200多部(集),多部电视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行或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其中有 2 部获得山东省优秀电教教材一等奖。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努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教育技术学专业考研率常年保持在30%以上,2016年达到53%,2018年达到68.4%,2019年达到65%,连续位列全校第一。通过校内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不断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和方法,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学生作品在全国级和省级比赛中屡获大奖。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生荣获2018年“创青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的简称)大赛山东赛区创业实践挑战赛金奖;“科讯杯”大学生DV作品大赛“最佳高清摄影奖”、“年度最佳作品奖”等;全国大学生微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金鸡百花电影节“大学生微电影纪实类”作品一等奖;上海大学生电视节“紫丁香”大奖;全国大学生CG作品大赛“最佳剪辑”奖;全国大学生电视节“电视栏目单元”一等奖;全国普通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动画、机器人、DV作品一等奖;全国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山东大学生数字影像大赛“最佳导演”奖;山东省大学生动漫创作大赛一等奖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先后建立20多个社会实践基地,社会实践活动多次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山东电视台、聊城日报等媒体报道。学院毕业生以“思想素质好、动手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近5年来就业率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