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 [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吉林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吉林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吉林师范大学考研群] [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辅导] [吉林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介绍
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为适应旅游业发展对旅游管理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完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而设置的,其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Tourism Administration”,英文缩写为MTA。我校于2014年开始招收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本专业拥有专兼职教师28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11人,硕士生导师8人。教师团队由不同学科背景(旅游学、地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等)、不同职业生涯(政府官员、企业领导、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等)、不同执业资格(旅行社、景区、酒店、规划公司等)构成,共同研究旅游业态,紧跟学术前沿,加强课程研发。同旅游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现有2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8个校内实训平台,实践基地多元,切实保障了MTA研究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本专业在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管理,旅游企业管理两个特色方向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科研奖励,并与企业开展横向课题研究20多项。能够为MTA教育提供学术支撑。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业创新能力和旅游职业素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能力,能够胜任现代旅游业与相关行业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2.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旅游管理工作需要的基本知识、专业思维、实践能力与技能技巧。
3.具备开放的专业思路和前瞻性的战略思维能力,能够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引领旅游企业发展方向。
4.具备旅游行业及相关行业的管理技能和方法,具有优秀的沟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5.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外语口语交际能力和旅游文献资料的阅读能力。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具有较强信息获取能力。
三、学制与学分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2年,最长4年。实行学分制,课程学分不少于34学分,必修环节学分为26学分。
四、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上采用“双导师制”,每名MTA研究生由一名学术型指导老师和一名具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综合业务素质高的实践指导教师共同指导,使学生在研究生阶段掌握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旅游学、外语、计算机等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体系构建上,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管理技能培养等环节的有机结合;实习实践环节的设置与实践基地的合作密切联系,学生通过顶岗、轮岗实现操作技能和管理技能的全面提升。附件: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点击下载)
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遥感物理及应用二级学科培养方案介绍
遥感物理及应用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概况
遥感物理是运用物理学和遥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电磁辐射与地物相互作用的机理与过程、遥感信息传输模型、大气辐射校正以及遥感信息定量化表达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遥感物理是遥感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主要研究一定空间尺度下地物电磁辐射特性、规律及其大气传输方式,地物辐射与地物其他属性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遥感信息定量反演等。其主要任务是基于遥感数据的地球表层信息提取、分析及应用,主要应用于资源、环境、灾害、城市等进行调查、监测、分析和预测方面的研究。我校于2016年开始招收遥感物理及应用硕士研究生。该学科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形成了具有丰富教学科研经验的学术队伍。现有教学科研用房2600m2仪器设备总价值900万元。近年来,本专业承担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2项,公开发表核心以上学术论文100余篇,科研获奖5项。
二、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坚定的爱国主义思想、高尚的道德品质、朴实的作风与较深的文化素质修养以及社会责任感。
2.掌握遥感物理及应用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野外工作及实验技术,具有深厚宽广、多元化知识结构,能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从事遥感信息定量反演及环境遥感方面的研究。
3.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等现代科技手段,了解遥感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有较好的科学研究修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二)研究方向
A遥感信息定量反演与应用 B灾害与环境遥感
(三)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
本专业学习年限为3年;
1.二学期学习公共政治理论、外语、专业学位课程等公共课;
2.四学期学习选修课程及实习、科研活动;
3.六学期主要做调查研究和学位论文;
实行学分制和中期分流制,总学分为35—38分。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点击下载)
(五)课程简介、教材和文献阅读书目( 点击下载)
(六)科学研究计划
1.文献调研:要基本反映本学科与学生学位论文选题有关的近期主要研究成果,形成文献调研报告。另外,研究生在校期间至少应完成2篇文献调研报告或工作实践调查报告。
2.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践性,具有新思想、新见解,对学科发展具有参考价值和较强实际意义。开题报告要经导师初审、小组报告、修改终审等环节。论文开题报告应包括文献综述和选题两部分(查阅文献资料一般应不少于20篇,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应在2000字左右),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论文工作要有一定的难度、深度和先进性。
3.开展与学科相应的调查与实践工作。
4.参加学术会议,访问专家学者。
5.撰写论文,在核心期刊或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至2篇。
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地理)培养方案介绍
课程与教学论(地理)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概况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是课程与教学论的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地理课程与教学现象、教学变量、教学要素、教学问题及其相互作用过程,揭示地理教学一般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与实践的学科。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要培养的研究生应具有比较宽厚的教育专业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将教育理论和地理教育实践相结合独立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能够比较熟悉当代教育改革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地理学科发展前沿,能够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
本学科200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时刻关注教育实际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立足地理教育理论建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行动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在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理论研究、地理新课程改革研究、地理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研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吉林省乃至全国同行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本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6人,专任教师1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9人,已形成了一支研究实力雄厚、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师队伍。近年来,承担教学科研课题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目前,本学科正朝着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提供更直接的理论支撑的方向努力探索。
二、培养目标
培养系统掌握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具有较强的地理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的研究型高层次地理课程与教学的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
1.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遵纪守法。正确理解与把握国家教育政策和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为基础教育发展服务的社会责任感。
2.熟悉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地理科学的理论前沿和最新发展动态,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中学地理教学现状及中学生的地理学习需求,能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查找资料、调查研究及撰写学术论文。
3.关注国内外地理科学、地理教育发展的动向和趋势,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熟悉地理课程与教学相关研究的前沿及热点,具有相对全面的学术视野。
4.具有从事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创新意识,以及在学习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并具有学术对话的能力、科研合作的精神。具有健康的体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5.熟练地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运用各类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搜集,能熟练运用通用的现代教学设备。
三、研究方向
1.地理教学论
2.地理课程论
3.地理比较教育
四、学制与学分
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修业年限为5年。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低于32学分,其它必修环节6学分。
五、培养方式
1.课程学习
前三个学期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如第三学期末课程学习未达到32学分,需要在毕业前继续修完所需学分。课程学习采取教师讲授、小组讨论等形式。
2.导师指导
采取导师指导与专业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实行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师要注重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和科研积极性,同时注重小组讨论、专题研究与论文写作等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3.科研活动
积极参加各类科研活动,在毕业前需要在省级以上期刊以第一作者(或以导师第一作者本人第二作者)署名发表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以上。
4.实践活动
严格按照学校有关规定,认真完成教育实习及各类实践教学活动,并完成教育实习记录等相关文件。
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地理学一级学科培养方案介绍
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概况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各圈层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空间差异与变化过程,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的学科。研究方向可以概括为以地理要素为主线的研究和以区域为框架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各国各地区经济开发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地理学逐渐成为一门具有坚实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的基础性学科,又是一门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学科。
我校地理学科始建于1984年,2006年获得自然地理学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14年获得遥感物理及应用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多年来,本学科以地理学基础理论及应用为研究对象,在与“东北振兴”紧密相关的东北黑土保护与开发研究领域,对土壤生态与新型肥料、生态环境调控与建设、黑土资源利用与管理、数字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集成、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资源环境遥感监测与人地关系协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具有重要创新和应用价值的成果。
本学科现有教师35人,其中教授8人,博士18人,硕士生导师1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拥有一支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的学术队伍。现有地理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吉林省高校新型肥料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绿色发展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具有扎实的地理科学理论基础与实验技能、能独立从事地理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研究与实践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
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和道德意识,具有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能立志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2.掌握系统的地理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并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具有良好的数学和理化生等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应用基础,良好的部门和区域地理基础;具有良好的数量地理分析能力,地图表达技能,以及野外调查技能。
3.具有地理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工作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地理学理论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4.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并具有撰写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三、研究方向
1.自然地理学
2.人文地理学
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四、学制与学分
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修业年限为5年。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6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低于32学分,其它必修环节4学分。
五、培养方式
1.采用导师个人指导与导师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新生入学第一个月内完成师生互选。在导师直接负责和全过程指导的同时,充分发挥导师组的集体指导优势,拓宽硕士生的学术视野,引导和促进研究生的自主和个性化发展。
2.充分发挥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的作用;硕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包括学习计划和研究计划,并提交学院备案;注重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理论结合实际能力的培养。
3.论文工作环节侧重于对硕士生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训练,培养硕士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野外工作和实践教育环节注重培养学生野外调查和关注实践、立足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的态度与能力;采取丰富多样的实践教育形式,将实践教育贯穿于硕士生培养全过程,充分发挥实践教育的全面育人功能。
4.提倡和鼓励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创新培养方式。包括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授课,或派出硕士研究生到其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院所修读部分课程,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
5.导师每学年要完成不少于20学时的文献阅读指导。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导师组集体智慧对研究生拓宽学术视野的积极作用。
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介绍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数字地球空间信息时代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掌握地图、遥感、地理信息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本专业实际应用和科学研究方面获得初步训练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鉴于该专业为地学、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等之间的交叉学科,要求学生一方面掌握地学(主要是地理和测绘科学)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较多的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基础知识、技能、程序设计和应用开发能力;要求学生掌握GIS理论和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了解其前沿研究、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强调GIS应用开发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训练,毕业后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科学的开发和应用工作。
二、主干学科和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地理信息科学、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遥感
主干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地图学、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ARCGIS软件应用、遥感软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空间数据库等。
三、学制
标准学制4年。
四、毕业学分及授予学位
学生必须修满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160学分方能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吉林师范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规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介绍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行社、旅游涉外酒店、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事业单位和旅游教育部门从事旅游管理与教育工作的实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遵纪守法观念,具有改革创新意识、诚信敬业品质和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2.具有较高的人文科学素质,掌握系统、扎实的旅游管理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
3.具有科学缜密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有关旅游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
5.数量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期刊,并能进行日常语言交流,初步掌握第二门外语。
6.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健全的体魄和良好的身心素质。
7.具有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及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主干学科和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经济学、工商管理
主干课程:管理学、西方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经济法与旅游法规、饭店经营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景区管理等。
三、学制
标准学制4年。
四、毕业学分及授予学位
学生必须修满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160学分方能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吉林师范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规定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介绍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与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坚持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以基础教育教师人才需求为导向,立足吉林,面向全国,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广博的人文基础、厚重的科学底蕴、优良的师德规范、美好的教育情怀,具备扎实的地理知识、系统的地理思维、熟练的地理技能,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能力、出色的班级管理能力、突出的教研能力、基本的国际交流能力,富于创新精神、反思精神,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从事地理教学、教研及教育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中学地理教师。
毕业生5年后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素养:
(一)政治素质过硬,政治责任意识强,有坚定的国家认同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充分理解和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法律法规和专业伦理。
(二)能够整合运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地理专业知识、系统的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拓展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发展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并促进学生了解地理学、产生地理学习兴趣、热爱地理学。
(三)成长为成熟的地理教师,善于钻研教学问题,能够灵活运用地理学习指导方法和教学策略,具备高超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掌握综合育人的方法,形成反思能力、独立学习能力,能够正确处理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善于与同事合作交流,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四)热爱地理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学生,理解地理学科对于学生成长的独特价值,具有正确的教师观,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在于创造条件促进学生自主和全面发展。
二、毕业要求
(一)师德规范:1)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宪法原则,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立志成为新时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二)教育情怀: 1)热爱中学地理教育事业,对中学地理教师职业有积极的认识和评价,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了解地理教学过程特点以及中学地理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专业要求,有正确的人地观念、家国情怀。2)自觉提升自身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尊重学生人格,严慈相济,诲人不倦,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富有责任心和使命感,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三)学科素养:1)掌握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及地理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地理术语、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地理空间分布、地理过程、地理因果关系、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科学史等,形成扎实的地理学科知识体系。2)掌握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学科思想演变历程与方法体系,建立起地理思维模式,掌握地理探究的基本方法,形成一定的地理研究能力,具备地理实践活动策划、实施等行动能力。3)理解地理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并能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应用于地理教学,掌握将学科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的基本方法,整合形成学科教学知识,习得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指导方法和教学策略。
(四)教学能力:1)具备地理学科教学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三字一话”,能够绘制世界轮廓图、大洲轮廓图、中国轮廓图、重要区域轮廓图,能够绘制地理教学相关的各类板图与板画。2)熟悉地理学科课程标准,并能够基于标准,以学生为中心,独立地进行地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业评价,能够启发学生掌握知识,引导学生学会获得知识的方法并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合理诊断学生地理学习质量。3)具备教学实施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类教学方法,选择恰当媒体与手段,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完成各个教学环节,指导学习过程,并进行案例分析和反馈。4)掌握主流的现代教学辅助信息技术,并能将这些技术支持地理学习设计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五)班级指导:1)能够认识到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中学德育目标、原理、内容与方法,自觉开展德育工作,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2)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与基本方法,胜任班主任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管理和开展班级活动。3)具备班级指导技能,能够完成班集体组织建设、学生指导、综合素质评价、与家长和社区沟通合作等班级工作。能够开展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不断获得经验,提升效果。
(六)综合育人:1)熟悉中学生身体、心理的发展特征,有意识地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2)掌握地理学科全程育人、立体育人的路径,理解地理学科育人的价值,了解在校园文化活动、教育活动中育人的策略和方法,形成综合育人思维。3)能够在地理教育实践中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思想品德养成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引导,自觉在地理教学中有机进行综合育人设计,积极参与组织主题教育、社团活动等教育实践,并获得有效体验。
(七)学会反思:1)具备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的意识,能够正确评估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掌握自主学习的一般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能进行有效的自主管理,依据就业愿景制定学习和专业发展计划,不断提升个人素养。2)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从学生学习、课程教学、学科理解等不同角度发现、思考、分析问题,养成反思习惯,具备独立思考判断和自主分析的能力;掌握教育调查、课堂观察、行动研究等地理教育实践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地理教学研究能力,指导学生进行地理研究活动。3)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自觉追踪国外中学地理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尝试借鉴国际中学地理教育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等进行地理教育教学,并进行综合评价。
(八)沟通合作:1)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在地理学科内以及多学科背景下的学习、科研等各类团队中承担相应角色,并做到相互协作。2)具备沟通合作的知识与技能,主动参与校内外小组实习、专题研讨、团队互助、合作研究等合作活动,并获得有效体验。
三、主干学科和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地理学
主干课程:地质学基础、地球概论、地图学、气象气候学、地貌与第四纪地质、水文学、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四、学制
标准学制4年。
五、毕业学分及授予学位
学生必须修满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162学分方能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吉林师范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规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师资介绍
我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5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7人,讲师18人,硕士生导师1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1人,吉林师范大学教学名师1人。全院教师业务素质强,学术造诣高,形成了以张立峰教授为核心的地理学科教学论教学团队、以陈智文教授为核心的自然地理学教学团队、以刘吉平教授为核心的地理信息科学教学团队和以李国柱教授为核心的人文地理学教学团队。
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介绍
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创建于1984年,现有地理科学、旅游管理、地理信息科学三个本科专业,有1个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和遥感物理与应用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教育硕士(地理)和旅游管理硕士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852人,研究生121人。
我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5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7人,讲师18人,硕士生导师1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1人,吉林师范大学教学名师1人。全院教师业务素质强,学术造诣高,形成了以张立峰教授为核心的地理学科教学论教学团队、以陈智文教授为核心的自然地理学教学团队、以刘吉平教授为核心的地理信息科学教学团队和以李国柱教授为核心的人文地理学教学团队。
学院非常重视教学实践环节,拥有地理标本陈列室、酒店模拟、地理信息科学等8个实验室;注重实习基地建设,教师教育专业建有秦皇岛地质地貌实习基地,长白山、叶赫自然地理实习基地;非教师教育专业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三亚等地建有实习基地。学院将教学、实习和就业有机结合起来,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学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我院毕业生连续多年就业率达96%以上。
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现有3个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所、城市文化研究所和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所。拥有吉林省高校新型肥料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绿色发展研究中心、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四平分院生态农业研究基地和吉林省生物资源与环境信息重点实验室等四个省级科研平台和吉林省地理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北京航天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践教育基地等两个省级实践教学平台。
我院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秉承教学与科研并举的方针,在土壤与新型肥料、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工程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近5年,我院教师共承担科研项目95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部级37项,项目经费1170万元;发表论文310篇,其中SCI、EI、CSSCI收录34篇;获国家专利15项;10项成果获地厅级以上奖励。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反哺本科教学,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在新的时代,学院将秉承“经天纬地,博学笃行”的院训精神,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质量是生命线”的办学理念,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为根本,培养符合社会需求高质量的人才,为把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建设成为特色突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水平综合性学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