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吉林大学926结构力学考研真题资料全套
优惠价:¥218
¥436
1
|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吉林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吉林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吉林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吉林大学考研难吗] [吉林大学研究生院] [吉林大学排名] [吉林大学考研群] [吉林大学研究生学费] [吉林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建设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
导师姓名 | 培养单位代号 | 培养单位名称 | 招生专业名称 |
陈剑平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赵大军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彭枧明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孙友宏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宋盛渊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董维红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达拉拉伊.帕维尔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高科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苏小四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何满潮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郭威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孙金声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曹品鲁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刘宝昌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林学钰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王茂森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王清岩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杜尚海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孟庆南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张文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王如生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陈 晨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苏义脑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戴振学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张延军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王伯昕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王清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于永平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陈慧娥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郑传峰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徐燕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蔡美峰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张敏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王常明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秦胜伍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杜立志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张晓影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于子望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二、学术硕士
导师姓名 | 培养单位代号 | 培养单位名称 | 招生专业名称 |
陈剑平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董维红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杜尚海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殷其雷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马银龙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张立杰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孟庆南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陈宝义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杨志双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张文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赵研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邓孙华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王如生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陈 晨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贾瑞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苏义脑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李强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郭明义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范晓鹏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张楠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王茂森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王清岩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达拉拉伊.帕维尔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高科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苏小四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郭威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博坤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孙金声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曹品鲁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刘宝昌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林学钰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张晟瑀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徐佩华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赵大军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彭枧明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孙友宏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宋盛渊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张延军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牛建军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张敏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胡忠君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王常明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秦胜伍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杜立志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张晓影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于子望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沈世伟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徐燕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郑一峰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苑晓青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代树林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于清杨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陈慧娥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郑传峰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周林聪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戴振学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王伯昕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王清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高欣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于永平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吕岩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三、专业博士
导师姓名 | 培养单位代号 | 培养单位名称 | 招生专业名称 |
王常明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秦胜伍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杜立志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张晓影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张文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王如生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陈 晨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陈剑平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苏义脑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赵大军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王清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彭枧明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孙友宏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宋盛渊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董维红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陈慧娥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高科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苏小四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郭威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孙金声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曹品鲁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刘宝昌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林学钰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徐燕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王茂森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杜尚海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张敏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四、专业硕士
导师姓名 | 培养单位代号 | 培养单位名称 | 招生专业名称 |
胡忠君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水利 |
王常明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水利 |
秦胜伍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水利 |
杜立志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水利 |
张晓影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水利 |
于子望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水利 |
沈世伟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水利 |
周林聪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水利 |
徐燕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水利 |
郑一峰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水利 |
苑晓青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水利 |
代树林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水利 |
牛建军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水利 |
吕岩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水利 |
张敏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水利 |
佴磊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水利 |
张延军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水利 |
王伯昕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水利 |
王清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水利 |
高欣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水利 |
于永平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水利 |
于清杨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水利 |
陈慧娥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水利 |
郑传峰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土木水利 |
陈宝义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杨志双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张文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赵研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邓孙华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王如生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陈 晨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贾瑞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陈剑平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苏义脑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博坤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孙金声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曹品鲁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刘宝昌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林学钰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张晟瑀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徐佩华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李强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郭明义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范晓鹏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张楠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王茂森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王清岩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杜尚海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殷其雷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马银龙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张立杰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赵大军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彭枧明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宋盛渊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董维红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高科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苏小四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郭威 | 603 | 建设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 |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研究生培养专业介绍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现有学科专业情况:
一、博士学位授权点
1. 地质工程(二级学科专业,属于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
2.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自设专业,属于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
3. 能源与环保(工程博士授权点)
2019年起:
1. 地质工程(二级学科专业)
2.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专业)
3. 能源与环保(工程博士授权点),今后合到 “资源与环境”类
1. 地质工程(二级学科专业)
2. 岩土工程(二级学科专业)
3. 结构工程(二级学科专业)
4. 桥梁与隧道工程(二级学科专业)
5.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二级学科专业)
6. 地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分全日制、非全日制两种)
7.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分全日制、非全日制两种)
2019年起:
1. 地质工程(二级学科专业)
2.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专业,包括岩土工程、工程灾害与防治、桥梁与隧道工程、结构工程四个培养方向)
3. 地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分全日制、非全日制两种),今后合到 “资源与环境”类
4.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分全日制、非全日制两种),今后合到 “土木水利”类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地质工程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富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具备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协作精神和国际视野,具有工程地质和岩土钻掘工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在城镇建设、土木水利、能源交通、资源开发、国土防灾等领域从事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资源勘探与开发、岩土钻掘与工程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经过五年以上的学习与实践,能够达到以下职业能力:
1.能够独立完成地质工程领域的工程设计、技术研发、工程组织和管理等工作,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综合考虑法律、伦理、社会、环境和经济等多方因素,组织和管理工程活动;
3.具备沟通和协调的能力,能够参与和带领团队完成工程项目;
4.通过终身学习,拓展国际视野,在地质工程及相关领域具有持续职业竞争力。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努力使学生具有基础厚、专业强、素质高的特点,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人文科学、职业道德等修养,使学生成为地质工程领域的专业人才,并具有复合型、创新性精英人才的潜质。地质工程专业按照勘察工程与工程地质两个方向进行培养。
本科毕业生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将达到如下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地质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地质学、力学、机械工程学和工程地质学等基本原理,用于分析复杂的勘察工程与工程地质问题,并做出准确地判断。
3.设计/开发解决问题:能够应用地质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针对复杂的地质工程问题,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地质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实验设计、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地质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地质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利用地质工程的专业知识,合理分析、评价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地质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体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针对复杂地质工程问题能够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用于复杂地质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及管理。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能力,能及时了解地质工程最新理论、技术及国际前沿动态。
三、主干学科及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地质工程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材料力学、工程测量、工程制图、计算机基础、地质学基础、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动力地质学、灾害地质学、流体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钻探工艺学、钻探设备、岩土工程施工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测量实习、认识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生实习及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岩土工程课程设计、机械制图综合实践、钻探工程设计、钻探设备课程设计、水文水井课程设计、工程地质编图技术、岩土工程分析课程设计、工程动力地质学课程设计。
主要实验:普通化学实验、大学物理实验、数学实验、材料力学实验、建筑材料实验、钻探工艺学实验、钻探设备实验、钻井液工艺学实验。
四、专业特色及专业方向
专业特色: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具有扎实的数学、力学和地质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有宽广的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毕业生基本功扎实,业务能力强,素质高。
专业方向:本专业设勘察工程和工程地质两个专业方向。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富有良知和责任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意识和国际视野,具备数学及力学等知识基础,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一定的国际视野,能面向未来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继续在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在建筑、道路、桥梁、隧道及岩土等各类土木工程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及管理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在土木工程专业领域经过五年的实践锻炼,达到工程师的素质和能力,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能够运用土木工程理论与先进的技术方法手段,分析、研究并解决土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预期能够胜任科研、设计、创新和管理业务岗位工作。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努力使学生具有基础厚、专业强、素质高的特点,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人文科学、职业道德等修养,使学生成为土木工程领域的专业人才,并具有复合型、创新性精英人才的潜质。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力学、土木工程、工程项目与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力学分析、结构设计、施工技术与工程管理、文字图纸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在土木工程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教育、投资和开发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土木工程专业按照岩土工程、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和地下工程四个方向进行培养,本科毕业生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将达到如下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复杂的土木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土木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土木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工程结构或施工工艺,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土木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及时了解土木工程最新理论、技术及国际前沿动态。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力学、土木工程。
主要课程:土木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学、工程岩土学、岩土工程分析设计、基础工程、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地下建筑结构、地下工程、桥梁工程、路基路面工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土木工程认识实习、工程测量实习、生产实习、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基础工程设计、桥梁工程设计、地下建筑设计、岩土工程设计、毕业设计。
主要实验:普通化学实验、大学物理实验、数学实验、材料力学实验、土木工程测试技术、道路材料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结构基本构件实验、土力学实验、岩石力学实验。
四、专业特色及专业方向
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有宽广的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和实践动毕业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力学和土木工程结构方面的基础知识;有宽广的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毕业生基本功扎实,业务能力强,素质高。
专业方向:本专业设有岩土工程、建筑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道桥工程四个专业方向。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科介绍
吉林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学科代码0814)是在创建于1952年的长春地质学院工程地质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95年招收岩土工程专业本科生,1998年招收岩土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03年招收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三个二级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2010年被评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7年土木工程被增列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土木工程具有岩土工程、工程灾害与防治、桥梁与隧道工程、结构工程4个稳定的学科方向,已形成了以岩土工程为优势、与地质工程交叉为特色的学科专业,在岩土微观力学与多场耦合、工程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岩土特性探测仪器研发、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隧道监控量测与地质超前预报、工程结构新型材料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
土木工程学科紧紧瞄准国家战略和经济建设的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就重大建设工程的岩土工程问题、地下水与环境工程问题,对人类发展形成严重威胁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重大灾害问题,重大交通工程建设中的桥梁、隧道设计、施工与监控关键技术,以及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为突破口,深入开展科学研究。立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辐射全国经济建设的服务理念,为国家与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土木工程学科继2011年被评为吉林省“十二五”特色重点优势学科后,于2018年被评为吉林省“十三五”特色高水平学科(A类)。土木工程专业被评为吉林省一流专业。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吉林大学土木工程学科被评为C。据上海软科排名,2019年土木工程已提升为前39%。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地质工程学科介绍
吉林大学“地质工程”学科(学科代码081803)是1998年由原长春地质学院的“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和“探矿工程”两个学科整合而成。前者历史较长,创建于1952年,是在原长春地质学院第一任校长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倡导下,由著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家刘国昌教授创建而成,195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得我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91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后者成立于1976年,由著名钻探专家张祖培教授创建而成,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4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始终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探矿工程”两个优势学科整体紧密融合,其学科内容覆盖了整个地质资源(地下水、固体矿产和能源)的勘探开发和整个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下水安全、工程安全)的勘察、评价、设计、和治理,逐步形成了独具优势和特色的4个研究方向,即“复杂条件钻探技术与装备”、“岩土体基本特性及地质灾害评估与防治”、“地下水安全工程与技术”、“地下污染环境的控制与治理”。近年来年来拓展了极地钻探技术、非常规能源钻采技术等研究方向。
本学科被列为吉林大学“211”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2年和2006年该学科连续两次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学科。所在一级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被评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一流学科A类”、地质工程本科专业被评为国家一流专业。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B+。据上海软科排名,2019年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已进入前8%。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师资概况
学院现有教职工145人,教授42人,副教授38人,博士生导师38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学钰
中国科学院双聘院士:何满潮
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苏义脑、蔡美峰、孙金声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入选者:殷琨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孙友宏
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殷琨、佴磊、孙友宏
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孙友宏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殷琨
国土资源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殷琨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苏小四
国土资源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科技领军人才:孙友宏
中央组织部直管优秀专家:殷琨
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银锤奖)获得者:
张晓培、王清 、王常明、张延军、彭枧明、郭威 、张 文 、秦胜伍
全国优秀教师:殷琨
霍英东基金优秀教师奖:殷琨
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殷琨
吉林省教学名师:王清
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殷琨、王清
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郭威
吉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郭威
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郭威
吉林省省管优秀专家:殷琨、佴磊、孙友宏
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孙友宏
吉林大学唐敖庆特聘教授:钱鸣、马科夫
吉林大学唐敖庆讲座教授:吕晓姝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联系方式
姓名 | 职务 | 办公室名称 | 办公地点 | 电话 |
---|---|---|---|---|
林学钰 | 院士 | 院士办公室 | 前卫北区理化楼287 | 88502595 |
戴振学 | 院长 | 院长室 | 朝阳校区水工楼306 | 88502066 |
衣长涛 |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 书记室 | 朝阳校区水工楼308 | 88502175 |
陈宝义 | 执行院长 | 执行院长办公室 | 朝阳校区水工楼305 | 88502891 |
王常明 | 副院长 | 副院长室 | 朝阳校区水工楼311 | 88502337 |
陈晨 | 副院长 | 副院长室 | 朝阳校区水工楼311 | 88502337 |
刘宝昌 | 副院长 | 副院长室 | 朝阳校区水工楼311 | 88502337 |
闫国栋 | 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 | 副书记室 | 朝阳校区水工楼308 | 88502891 |
吴新明 | 行政副院长 | 副院长室 | 朝阳校区水工楼305 | 88502891 |
陆健 | 主任 | 行政综合办公室 | 朝阳校区水工楼303 | 88502352 |
王兴国 | 工作人员 | 行政综合办公室 | 朝阳校区水工楼303 | 88502352 |
潘宏宇 | 工作人员 | 行政综合办公室 | 朝阳校区水工楼303 | 88502352 |
吕优 | 主任 | 党委办公室 | 朝阳校区水工楼308 | 88502352 |
王慧娣 | 主任 | 研究生综合办公室 | 朝阳校区水工楼309 | 88502353 |
王莉莉 | 主任 | 科研与外事办公室 | 朝阳校区水工楼309 | 88502353 |
汤海燕 | 工作人员 | 研究生综合办公室 | 朝阳校区水工楼309 | 88502353 |
邹琳琳 | 主任 | 本科教学办公室 | 朝阳校区水工楼310 | 88502152 |
张晓皖 | 工作人员 | 本科教学办公室 | 朝阳校区水工楼310 | 88502152 |
李雪 | 专职外事秘书 | 科研与外事办公室 | 朝阳校区水工楼310 | 88502152 |
张潇弌 | 主任 | 学生工作办公室 | 朝阳校区水工楼307 | 88502590 |
常荣剑 | 团委副书记 | 学生工作办公室 | 朝阳校区水工楼307 | 88502590 |
郜宇超 | 辅导员 | 学生工作办公室 | 朝阳校区水工楼307 | 88502590 |
张晓光 | 主任 | 实验中心办公室 | 朝阳校区水工楼301 | 88502504 |
苏向荣 | 副主任 | 实验中心 | 朝阳校区水工楼301 | 88502504 |
达拉拉伊 | 主任 | 吉林大学极地研究中心 | 朝阳校区水工楼405 | 88502791 |
侯传彬 | 副主任 | 吉林大学油页岩产学研用合作创... | 朝阳校区油页岩楼205 | 88502007 |
苏小四 | 所长 | 吉林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 前卫北区理化楼285 | 88502595 |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介绍
建设工程学院成立于2001年5月,是由原长春科技大学环境与建设工程学院的工程地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技术学院的勘察工程专业组建而成,其发展历史可追溯到1952年。建国之初,百业待兴,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布局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在原长春地质学院设立了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专业和探矿工程专业。著名工程地质教育家刘国昌教授,著名探矿工程专家刘广志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探矿工程教育家张祖培教授,苏联工程地质学家诺沃日洛夫教授,苏联探矿工程专家波波夫教授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曾在学院执教,开启了我国工程地质专业和探矿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的先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设土木工程专业。2012年教育部颁布新版专业目录,将工程地质专业和勘察工程专业更名为地质工程专业。
学院按土木类招生,包含地质工程和土木工程2个本科专业。地质工程专业于2019年被评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土木工程专业于2019年被评为吉林省一流专业。地质工程专业已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院拥有地质工程、土木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3个博士点、资源与环境(能源与环保领域)工程博士点,资源与环境(地质工程领域)、土木水利(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设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其中,地质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群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土木工程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A类)。
学院现有教职工145人,教授42人,副教授38人。博士生导师38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入选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4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土资源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土资源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科技领军人才1人,中央组织部直管优秀专家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霍英东基金优秀教师奖获得者1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2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吉林省省管优秀专家3人,吉林省教学名师1人,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银锤奖)获得者8人,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吉林大学唐敖庆特聘教授2人,吉林大学唐敖庆讲座教授1人。教师队伍中8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25%的教师具有在国外学习和深造的经历。学院特有的人才优势为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提供了强大的师资保障。
学院建有“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与钻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有“自然资源部复杂条件钻采技术重点实验室”、“地热资源开发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信息探测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部级重点实验室,“页岩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获得教育部批准建设”,有“吉林省油页岩勘探开发利用工程实验室”、“吉林省环境岩土工程实验室”、“岩土力学与结构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和“吉林省油页岩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4个省级实验室。依托学院建有“吉林大学极地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国家潜在油气资源(油页岩勘探开发利用)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基地”“吉林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等3个科研机构。
近7年来,承担国家、部(省)级各类科研项目392项,科研经费约3亿元。科研成果“顶部驱动精准控压科学钻探装备关键技术及应用”、“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冷钻热采关键技术”分别获2019年度和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此外还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一、二等奖共6项。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200余件,发表SCI和EI论文55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29部。大部分科研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国际领先水平,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院拥有良好的国际化办学环境。多年来,与韩国汉阳大学、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岩土力学研究所、俄罗斯超深钻井与地球内部综合研究科学工业中心、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等十几个国家的二十余所大学和研究所建立了长期密切合作关系。学院每年聘请国际学术声誉高、研究成果丰硕的优秀外籍专家来院讲学、交流;定期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大力资助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学院现有本科生1146人,硕士研究生222人,博士研究生112人,留学研究生11人。部分本科生赴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沙特、韩国等国家留学深造;每年有超过40%的本科生考取本校及国内重点高校硕士研究生,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学生就业形势良好,就业率达95%以上,社会对毕业生满意率达到90%以上。
60多年来,学院共培养各级各类高级人才1万余人,培养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级勘察大师9名。毕业生广泛分布在教育、科研、国土资源、能源开发、水利水电、交通、国防、地矿、城市规划与建设、海洋、极地探索等专业领域或就职于相关政府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考研联系方式
学院(所)名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建设工程学院 | 王慧娣 | 885023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