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华中科技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华中科技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华中科技大学考研难吗]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华中科技大学考研群]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学费]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辅导] [华中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招生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师资概况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一直将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通过大力贯彻我校“人才兴校”战略,坚持“引进、培养、稳定、提高”的队伍建设方针,逐步形成了一支结构持续优化、素质稳步提高、高层次人才汇聚、专业领域全面、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队伍。
 
    我院汇聚、培养了一大批以资深教授为带头人,以计划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中青年骨干为代表的高水平人才队伍。目前,学院有专任教师107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39人、讲师40人。按学科方向形成绿色建筑、城乡聚落与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与遗产保护、城市设计及理论、建筑气候调节技术、建筑系统工程、区域与城镇发展、可持续城市规划与设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和乡村发展与规划等学科团队。其中,国务院政府特别津贴专家1人、“国家计划”学者1人、“企业”学者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华中学者晨星岗2人,校学术新人奖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1 人,其中海外博士学位9人,占全部教师比例为45.5%。
 
    教师中,包括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全国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室内设计学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湖北省城乡规划学会等十余个专业委员会的理事、副主委和委员。本院教师主持参与主编的国家行业标准《粪便处理厂评价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导则》、《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近年来,向江苏、湖北等地区派出多名教师挂职,为地方建设提供决策支持。同时,学院主办《新建筑》杂志为国家科技核心期刊,科研骨干兼任《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中国园林》、《新建筑》、《华中建筑》、《南方建筑》等核心期刊编委。
 
    此外,我院多年来坚持开放办学,建立起以国内外知名学者、知名设计院所专家等组成的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和校外导师为主体的近百人的校外专家团队。其中,兼职教授34人、客座教授4人,校外导师55人,其中大部分具有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的教育背景,同时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和管理经验,进一步提高了我院的学术声誉和人才培养水平。  
 
    教授(28人,按姓氏拼音排序)
 
    白舸、蔡新元、陈宏、陈锦富、戴菲、耿虹、何依、洪亮平、黄建军、黄亚平、冷先平、李保峰、李晓峰、刘剀、刘合林、刘小虎、彭翀、谭刚毅、万艳华、万敏、汪原、辛艺峰、徐燊、张健、赵逵、周卫、赵纪军、赵丽元
 
    副教授(39人,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征帆、丁建民、董贺轩、甘伟、管凯雄、郭亮、郝少波、贺慧、侯云鹏、黄涛、姜梅、匡小荣、雷祖康、李景奇、刘晖、刘晓晖、罗吉、潘宜、彭雷、秦凡、邱静、任康丽、任绍斌、尚磊、沈伊瓦、万谦、王天扬、王贞、王智勇、王祖君、熊和平、徐国燕、殷利华、杨毅、张萍、张瑞芳、赵守谅、周钰、朱霞
 
    讲师(40人,按姓氏拼音排序)
 
    白晓霞、陈秋瑜、邓巍、范向光、傅方煜、龚建、龚志刚、管毓刚、郭晓、胡哲、韩依纹、贾艳飞、雷晶晶、李纯、李敏、李蓉、李珎、刘法堂、刘昕、刘育晖、刘遹涵、罗宏、吕宁兴、宋晓东、汤诗旷、汪浩、王爱国、王宝强、王朝霞、王通、王玺、王振、徐昌顺、徐怡静、袁巧生、袁满、张露、周雪帆、曾文、朱继任
 
    兼职教授(34人,按姓氏拼音排序)
 
    蔡德庄、蔡捷、曹亮功、陈淑瑜、陈韦、杜春兰、范思正、范逸汀、高介华、桂学文、郭和平、侯进、黄光宇、黄捷、
 
    黄康宇、雷翔、黎志涛、刘奇志、陆晓明、罗亮、庞伟、沈海宁、沈海宁、石楠、孙九林、孙振华、汪新琛、吴汉榆、
 
    吴洪滨、杨保军、杨鸿勋、张明、张文彤、赵冰
 
    客座教授(4人,按姓氏拼音排序)
 
      潘起胜、彭仲仁、沈青、于立
 
    研究生校外导师(55人,按姓氏拼音排序)
 
    建筑学系(19人)
 
    (1)培养点导师(9人,按姓氏拼音排序)
 
    何镜堂、周恺、孟建民、倪阳、郭明卓、程泰宁
 
    (2)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9人,按姓氏拼音排序)
 
    丁援、高安亭、金绍华、李小兵、陆晓明、汤群、王晓晖、肖伟、叶炜
 
    (3)CCDI 悉地国际集团(1人)
 
    庄葵
 
    城市规划系(23人)
 
    (1)武汉市规划院(5人)
 
    于一丁、何梅、胡跃平、黄宁、宋洁
 
    (2)湖北省规划院(5人)
 
    黄平、解孝成、蔡洪、倪火明、李红
 
    (3)中规院上海分院(5人)
 
    郑德高、付磊、孙娟、赵一新、朱郁郁
 
    (4)上海慧笔(1人)
 
    张永刚
 
    (5)广东省院(4人)
 
    王浩、杨嘉、任庆昌、温春阳
 
    (6)华科院(3人)
 
    华翔、郑萍、李玉堂
 
    景观学系(13人)
 
    (1)博克景观(3人)
 
    范文革、洪峰、杨耀武
 
    (2)广州土人(4人)
 
    黄征征、李娟、庞伟、张健
 
    (3)武汉园林院(6人)
 
    季冬兰、让余敏、盛聂铭、吴兆宇、谢先礼、杨念东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系方式

 
电话:027-87556714 
 
传真:027-87556714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计学系介绍

华中科技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先后经历了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筹建、初办到高校合并后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发展历程。 
 
1997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艺术设计专业开始试招生,与建筑、城市规划专业同为一系。2000年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整体合并进入新组建的华中科技大学,艺术设计专业仍保留在合并后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与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由教研室升为三个专业系。设计学专业分别设有环境艺术设计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两个专业方向, 2004年招收艺术设计学硕士研究生,其专业经历了十余年的学科初始建设到学科稳步发展的过程。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新型综合性学科,在其艺术造型与技术类课程比重中,我校艺术设计专业以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计算机技术等学科为专业技术基础与支撑,课程专业主要有: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环艺专业);新媒体艺术、数字城市设计、网页设计、动画设计(新媒体专业)。重技术,宽学科,厚基础,合理的师生比例结构,严谨的教风与学风保证了艺术设计系生源质量和教学质量的双优。 
 
历史沿革 
 
2015年获教育部批准,在原有数码设计专业基础上成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2014年在建筑学一级博士点基础上,艺术设计系申报“室内设计”博士点获批。 
 
2013年获湖北省重点学科。 
 
2010年获“艺术学”一级硕士点。 
 
2009年设立“艺术学专业”硕士点。 
 
2006年配设数码艺术设计实验室 
 
2004年增设数码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艺术设计系设立“设计艺术学”硕士点。 
 
2000年5月,艺术设计专业随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整体合并进入新组建的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其中艺术设计专业成立艺术设计系。 
 
1997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武汉城市建设学院招收艺术设计本科生。 
 
建设目标 
 
按照“思路先进、目标明确、改革领先、师资优化、设备精良、教学优秀”的要求,在专业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力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设置、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培养具有设计创新意识、工程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创新能力的“厚基础、宽口径、重技术、专门化”的复合型环境设计设计人才。 
 
办学思路 
 
(1)面向国家建设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服务于社会世界发展要求,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教学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环境设计人才培养体系与机制的改革创新。 
 
(2)开门办学,广泛借鉴国内外环境设计办学经验,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持续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交流授课,制定与落实环境设计科创新实验班学生与国外知名学校艺术类专业互换培养计划,建立一支教学水平与学术造诣高、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 
 
(3)以“基于工程技术平台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立项课题为契机,以环境设计科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为突破,着力打造“环境设计学科的工程技术平台的专业课群”与五个研究领域的“专业设计核心课群”,建立“核心课群+X”模式,提升工程技术大平台的选修课、实践教学、设计参赛的学分比例,落实创新试验区申报所制定的教改措施,进一步调整与完善新媒体艺术教学教学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的计划,使我校环境设计系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在环境艺术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方面达到国内一流专业的水平。 
 
(4) 在人才创新模式与教学系统方面,我校环境设计专业将在充分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重技术、专门化”的人才培养理念为先导的基础上,通过课程的改革与整合,在创造性地建构起以“建筑设计课群”与“环境艺术设计课群”为特色的环境设计专业“平台式”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的同时,以此为起点,通过教改课题研究及用人市场的深入调查,继续完善有我校办学特色的设计专业的创新教学系统,以适应社会对高层次、创新型专业设计人才培养的需求。 
 
(5)结合科研项目、工程设计服务和社会实践教学模块,建设校内实验室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专业实训基地。使学生了解社会对环境设计实用人才与创新人才所需的实学能力。使学生能获得社会交往、职业道德、综合协调、组织沟通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着力打造德、智、体、美、才兼备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专业建设 
 
资金投入与办学条件 
 
坚持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办学方针,充分发挥建筑、规划、景观设计甲级资质优势,实施了“强院、强系、强专业”战略,充分发挥环境设计系“城市景观设计研究所”等四个与五个专业研究室的学科条件,整合环境设计与建筑学、城乡规划设计交叉融合资源开拓社会横向科研等多种途径。通过科研立项、学校支持与教师的社会服务,筹措学科建设资金。 
 
实验区建设 
 
“基于工程技术平台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建设项目己进行4年。利用国家拨款80万元与“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拨款50万元,按计划主要用于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设备、实验室设备、数字化信息设施等学科建设上。完善实验区硬件环境与优化师资教学水平,在现有的设计创新团队基础上,2010年筹措开办一个环境设计科实验班。2011年起实施每学年在环境设计专业3个班级中,择优选录一个实验班(约20-25名学生)。通过实验班的建设,提升环境设计专业的“强系、强专业”发展平台,将其建设成为一流的环境设计人才培养基地。 
 
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制定与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相配套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以四年为一个建设周期,我校环境设计系在国家“十一五”发展计划基础上,继续推进青年教师国际化、博士化计划,形成良好的人才储蓄。每年选派1-2名青年教师赴国内外研修。参照国家教委对艺术类教师编制标准,每年计划引进1-2名高水平、高学历的专业教师。通过争取重大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促进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教师团队、学术梯队的发展。制定教学奖励机制与科研鼓励机制,为青年教师的长远发展营造良好的学科环境,为我校环境设计学科建设夯实基础。 
 
人才培养方案与教改计划 
 
确立“一流教学、一流本科”的办学思想,探索与完善环境设计人才培养实验区规划,在继续保持我校环境设计专业“技术与艺术”、“应用型与创新设计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基础上,按照华中科技大学总体办学思路,加大创新型、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力度。在教学计划中与授课内容中,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注重学生写作能力、表达能力、方案能力、创意能力与交流能力的培养,探索富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以专业主干课与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深化“核心课程群+X”模式,提升大平台的选修课,实践教学、设计参赛的学分比例。鼓励采用启发式、师生互动式教学,充分发挥“教”的积极性与学生“学”的主动性。 
 
实施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立学院领导、系主任任期本科质量目标责任制;建立学院、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课堂教学质量、主干课程、毕业设计及实践教学环节质量进行评估及监督,建立教授、副教授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与教师职务评聘挂钩制度。从管理体制、机制上保证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学科建设 
 
在我校环境设计科建设至今19年的发展基础上,依托从2003年申报获批的设计艺术学二级学科硕士授予点(2011年申报获批为环境设计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及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取得的学科建设成果,目前已启动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下室内设计及其理论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建设工作,以构建起我校环境设计科从“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学科建设系统与人才培养梯次。 
 
 与此同时,以数码艺术设计为基础数字媒体专业已有11年本科招生办学为基础,该专业能展现我校办学特色,使我校环境设计学科作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其本科专业办学的基础更为宽阔。 
 
组织结构 
 
 设计学系由分管教学的副系主任主持教学例会,各教研室主任参加,研讨全系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督促教学计划的执行,协调有关问题,并听取意见、建议,研讨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各教研室分别召开教学研究会议,协调有关教学问题,研讨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介绍

华中科技大学景观学系的前身是1960年开办的武汉城建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创办人为中国风景园林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余树勋先生。中国以“风景园林”命名学科的院校有5所,我校为其中之一。作为中国最早开办景观专业的建筑类院校之一,于1985年便设立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专业。其后经建设部批准成立风景园林研究所,中国风景园林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任第一任所长。 
 
目前,本系已经形成涵盖本科、硕士及博士的完整培养体系。自1994年起以景观(风景园林方向)获工学硕士授予权;2006年首获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是我国第一批具有该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2007年景观学专业获教育部批准恢复招生;2008年获得工程景观学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予权;2012年取得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予权。景观学系学科方向立足于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建立了园林与景观设计、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工程景观研究等4个研究方向,并在园林与景观设计、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工程景观设计三个领域独具特色。 
 
本系师资结构合理、梯队分明、具有多元的国际化背景。现任专职教师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其中多位海归博士来自景观专业的国际一流名校。本系的教师不仅取得了丰富的教学及科研成果,而且依托于学院的风景园林甲级、景观甲级资质,承担了许多重大的风景园林工程设计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2004年设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方向以来,我系获得5项资助,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2,;近5年我系承接实际工程项目85项;合同金额2460万元。 
 
 自从1960年办学以来,作为全国重要的风景园林教育基地,本专业为全国城建领域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风景园林专业技术人才,其中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走上了各省市园林部门领导岗位,成为风景园林、景观领域的知名专家。 
 
近年来,本系加快了国际化进程,不仅大力引进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高级人才,而且与美国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伯克利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荷兰戴尔夫特理工大学、日本千叶大学等保持着持续而密切的合作交流。我系特邀百余位外籍专家讲学,开展中外国际化课程教学、中外研究生联合景观规划设计及其他广泛而深入的学术合作。此外,近十年连续主办五届“城市与景观新思维”国际学术会议及大学生设计竞赛,在业界拥有较大的学术影响。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专业介绍

历史沿革 
 
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先后经历了原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和现华中科技大学共三个学校的发展历程。 
 
1979年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建筑工程系恢复城市规划招生,是当时我国最早开办城市规划专业的三所院校之一。至1983年共招收5届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共5班,170人。 
 
1985年2月,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在校的三个班搬迁至原建设部所属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并成立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城市规划系,同时成立相关的城市管理系和风景园林系。 
 
1991年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系部调整,风景园林系、城市管理系的部分城市规划专业教师和城市规划系共同成立城市规划与建筑系,下辖建筑学、城市规划两个专业。 
 
2000年5月,城市规划专业随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整体合并进入新组建的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其中城市规划专业成立城市规划系。 
 
发展历程 
 
(1)原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城市规划专业 
 
1979年9月,在原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招收四年制本科生,至1983年9月共招收五届、170名本科学生。 
 
(2)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城市规划专业 
 
1984年9月,在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继续招收四年制城市规划本科学生,并由1995级始改为五年制本科生。 
 
1994年9月,城市规划专业取得“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点并招收硕士研究生。 
 
1998年,城市规划学科被评为原建设部及湖北省重点学科。 
 
(3)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 
 
2000年,城市规划专业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教育评估并获优秀。 
 
2004年9月,城市规划专业开始招收“城市规划与设计”工学博士研究生。 
 
2005年,正式设立“城市规划与设计”二级学科博士点。 
 
2006年第二次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及研究生教育评估,双获优秀。 
 
2008年,城市规划专业又取得“工程景观学”工学博士点;同年6月,被重新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2009年被评为湖北省品牌专业。 
 
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2011年获城市规划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2012年第三次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及研究生教育评估,双获优秀。 
 
201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联合发文批准设立城市规划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2012年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本学科整体水平得分73分,位列全国第10。 
 
城市规划系发展历程 
 
发展规模 
 
城市规划专业办学35年来,已有30届本科毕业生1930人、17届硕士毕业生482人、6届博士毕业生28人。另在1985~1990年间,共招生六届建设部规划干部班136人。目前在校本科生规模295人,硕士生124人,博士生24人。
学科优势与特点 
 
35年来,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作为全国一流、中部地区最重要的规划教育基地,为全国城市建设领域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城市规划研究与规划设计专业人才。近年来,城市规划系逐步扩大国际合作办学力度,注重与欧美等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城市规划系领导及教师代表团几次赴欧美规划院校进行外访和讲学,并成功举办了6届“21世纪城市发展国际双年会”等国际大型学术活动,不断扩大我专业的国际影响力。同时,我系与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华盛顿大学、佛罗理达大学、德州南方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法国瓦尔德塞纳建筑学院等保持着持续而密切的合作交流,目前已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达成“4+1+1”联合培养本硕士生协议,与美国佛罗理达大学签有双硕士培养协议。此外,近年来,我系特邀百余位外籍专家讲学,每年开展中外国际化课程教学、中外研究生联合城市规划设计及其他广泛而深入的学术合作。 
 
 办学优势  
 
(1)办学历史长 
 
本校城市规划专业创办于1950年代。恢复高考制度后,本校于1979年招收本科生,被城市规划教育界称为“老三校”(同济大学1977年恢复招生、原重庆建筑工程学院1978年恢复招生),是我国城市规划院校中办学历史最长的学校之一。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我国目前开办城市规划专业的学校已有近200所。 
 
(2)师资力量强 
 
从全国城市规划专业院校情况来看,本校教师队伍的数量、执教年限和经验、学历背景、学术水平、教学成果等都位居全国前列。比如,本校城市规划专业教师中有3位是1978级的,有3位是1979级的,有2位是1980级的;这在全国除同济大学以外就只有我校了。另外,这些教师分别来自同济大学、原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和本校等一流专业院校。 
 
(3)办学层次全 
 
本校于199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全国城市规划学科较早的硕士授予单位及中南地区最早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硕士点。本校于2005年取得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博士点;目前,全国只有9个学校招收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博士。 
 
多层次办学为本校城市规划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和学习环境。 
 
(4)办学质量高 
 
本校城市规划专业办学质量高,除历届学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外,还有以下几个明显的指标可以说明。 
 
一是本校城市规划专业于2000年通过全国城市规划本科专业教育评估,评估结论是优秀(6年复评),并于2006年、2012年分别通过全国城市规划本科专业教育复评,评估结论亦是优秀(6年复评);同时也分别通过了全国城市规划专业研究生教育评估,评估结论也是优秀(6年复评)。在全国能够通过城市专业教育评估的学校不多,尤其是一次性通过本科、研究生优秀级评估的更少。 
 
二是武书连等主持的《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已连续多年评价本校城市规划本科专业为A++专业,A++是最高级别的专业。 
 
(5)社会影响大 
 
本校自1979年恢复招收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以来,本校城市规划专业坚持开门办学、质量优先的办学方针,培养了大量高质量的城市规划人才。目前,这些毕业生中有不少已经是各级城市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相关设计、教育和研究部门的领导和技术负责人,为我国城市发展建设发挥了重大的贡献和作用,同时也产生并将继续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自2000年合校以来,本校城市规划专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尤其是在学术交流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和国外院校的合作。同时,坚持举办国际双年会“21世纪城市发展”(已办五届,今年办第六届)以及全国双年会“U+L新思维全国学术研讨会”(已办六届)及全国大学生概念设计竞赛(已办六届),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办学特色 
 
(1)综合性大学的办学背景 
 
华中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优势,涵盖文、理、医、管等11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多学科的支撑及交叉融合,促进了本校城市规划学科及专业发展。 
 
(2)文理兼收的招生政策 
 
自2003年开始,本校城市规划专业在生源选择上一改常年只收理科生的惯例与传统,率先采取文理兼收的招生政策;这一方面顺应大学本科“宽口径”教育的宏观政策,另一方面也应对了城市规划学科从工程技术向公共政策转向的要求。 
 
(3)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本校城市规划专业注重学生美术及设计基本功的训练;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重点,结合专业实践,全面推进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与时俱进,不断拓展规划专业教学内容。经过30多年的长期努力,逐步形成了本校注重“创造性、开放性、实践性”的本科教学及人才培养特色。 
 
① 创造性及个性培养 
 
•大量设计课中交流式、启发式教学; 
 
•设计作品的多样性及特色,非标准化培养模式; 
 
•学生大量参加国内外设计竞赛。 
 
② 开放性 
 
•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持续邀请国内外知名建筑师、规划师、景观师来校授课; 
 
•开办中外联合设计workshop;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从校园走向社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③ 实践性 
 
•结合工程实践,组织专业教学(本校规划工程实践项目遍布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 
 
•多途径的综合社会实践锻炼(社会调查、暑期支农支边规划队等)。 
 
人才培养特色 
 
人才定位:创新型、复合型高级人才。 
 
职业型教育与研究型教育并重,特色方向性与综合全面性兼容。 
组织结构 
 
城市规划系由分管教学的副系主任主持教学例会,各教研室主任参加,研讨全系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督促教学计划的执行,协调有关问题,并听取意见、建议,研讨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各教研室分别召开教学研究会议,协调有关教学问题,研讨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机构 
 
我校城市规划系下设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城市可持续发展与规划、城市空间形态理论与设计、城市规划方法与技术等4个教研室。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系介绍

 
建筑学系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原华中理工大学建筑学系成立于1982年,当年招收本科生,次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学校聘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周卜颐教授出任首届系主任,多位国内知名教授参与创系。1999年建筑学专业本科及研究生教育通过国家专业教育评估。   原武汉城建学院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第一所城建学院,是建设部直属高校之一。1986年武汉城建学院开办建筑学专业。 2000年原华中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与武汉城建学院规划建筑系合并,两校的建筑学专业实现整合,2003年,合校后的建筑学专业顺利通过国家本科及研究生专业教育评估。2007年及2014年本专业本科及研究生教育通过国家专业教育评估,并获得双优秀级。在2012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进行的全国建筑学学科评估(专业排名)中并列第9。 
 
 
 
多年来本系学生曾获国际建协一等奖及国际景观学会大奖,学生参加国内大学生设计竞赛更是获奖频繁,早年的毕业生均已成为国内各大设计院的主要技术骨干,有些校友成为美国、欧洲及香港建筑事务所的主持建筑师,多位校友在诸如美国哈佛、加州伯克利及荷兰delft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成为美国、香港、中国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及同济大学等著名大学建筑学系的教师。  30年来建筑学系坚持国际化办学模式,与美国哈佛、MIT、IIT、亚利桑那、佛罗里达大学、德国慕尼黑工大、Detmold建筑学院、日本东京大学、法国Val de seine 建筑学院、Nante建筑学院、荷兰Delft理工大学、挪威Bergen建筑学院及Fiuni建筑学院等保持着密切的合作。目前已与美国亚利桑那、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及英国邓迪大学签署4+1+1联合培养协议,与美国弗罗里达大学签有双硕士协议。   本系完成的“营造开放式育人环境,培养创造性建筑学人才”教改项目获得湖北省优秀教改成果一等奖,国家教育部优秀教改成果二等奖。建筑设计课程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2013年,建筑学被评为湖北省重点一级学科。  
 
建筑学专业本科培养目标为职业建筑师,毕业生可获得国际认证的专业学位:建筑学学士。本系硕士招生分为六个学科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国际认证的专业硕士学位)、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城市设计、建筑遗产保护及室内设计;本系具有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本系现有专职教师39名,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6人,讲师12人,另有来自国内外的全职客座教师3名(不等)。其中19人具有博士学位,大部分教师具有国外留学或进修的经历,多位教师在国内外不同学术组织任职。自1982年以来,本系教师共承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余项,教师及研究生完成的大批设计作品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级及省部级设计奖。 
 
 
 
系主任:谭刚毅 
 
副系主任:刘剀 姜梅 刘小虎 
 
系教授委员会主席:汪原 
 
 
 
The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was founded in 1982 in the former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undergraduate program was first enrolled in the same year while the postgraduate program was established in the following year. Prof. Zhou Puyi who graduated from Columbia University of America in 1947 had engaged as the first head of the department, and also several famous Chinese architectural professors participated in the department creation. A large number of teachers have been designated by the Department to study abroad successively. Therefore, the Department has been well equipped from the starting point and has accumulated abundant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experiences. In May 1999, the Department successfully passed two national accreditations, one is the undergraduate program of the architectural discipline education, and the other one is the master program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its theory. 
 
 
 
Wuhan Urban Construction College was the first institute for urban construction in New China, established with the approval of the State Council. It is one of the institutes that were directly affiliated with the national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The program of architectural discipline education was started in 1986. 
 
 
 
In 2000, the former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Wuhan Urban Construction College merged into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ST), integrating the programs of architectural discipline education to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After that, the program successfully passed the Architectural Accreditation of Under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2003.The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passed the Architectural Accreditation of Under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Education again in 2007 and 2014, and they also respectively achieved excellent level of evaluation results. The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ranked No.9 in 2012 China Discipline Ranking (CDR) organized by China Academic Degrees and Graduate Education Development Center (CDGDC) approved by the Chines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ur students have participated in many kinds of competitions and won numerous honors, including the first price of International Union of Architects (UIA) and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IFLA) student competitions awards. Some of our early graduates have become backbones in some China high-level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s. Some others have worked as main architect in American and European architecture firms. A number of alumnus have been awarded PhD degrees by lots of world-renowned universities like Harvar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and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then joined many famous universities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 
 
 
 
For more than thirty years, the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has adhered to international teaching models. We have maintained continuous and close cooperation with many oth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cluding Harvard University,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University of Arizona,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Florida,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Detmold School of Architecture in Germany, University of Tokyo, Paris-Val de Seine Architecture School, Nantes Architectural Institute in France,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rge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Fiuni School of Architecture in Norway and so o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courses have been approved as provincial key disciplines of Hubei. The main goal of the architecture educational reform programs for undergraduates is aiming to cultivate professional architects. Students will get an international certificated degree: the Bachelor of Architecture. The postgraduate course system is composed of three research fields: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its Theory, Architectural History & Theory, Building Technology, Urban Design,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Interior Design. The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can confer the degrees of Bachelor of Architecture, Master of Architecture, Master of Engineering (Building Technology) and Doctor of Engineer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 Theory), with a post-doctoral station.   
 
The Department now has 47 teachers, including 10 professors, 19 associate professors, and 15 lecturers, in which there are 26 teachers with PhD Degree. There are about 3 full time guest teachers from both domestic and overseas all year round. Most of the teachers have experiences of oversea study or advanced study abroad. Some of them are members of domestic or international academic organizations and academic journals. Since 1982, our department researchers have undertaken more than twenty projects of China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A large number of design works have been done by our teachers and postgraduate students, and won UNESCO,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design awards.  
 
 
 
Head of the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TAN Gangyi 
 
Associate Head of the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LIU Kai, JIANG Mei, LIU Xiaohu 
 
Chairman of the professor committee in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WANG Yuan 
 
 
 
2. 师资力量: 
 
教授9名:李保峰、汪  原、李晓峰、周  卫、陈  宏、谭刚毅、赵  逵、刘  剀、徐  燊、 
 
 
 
副教授12名:黄  涛、刘  晖、杨  毅、郝少波、刘小虎、管凯雄、彭  雷、姜梅、万  谦、邱  静、沈伊瓦、雷祖康、
 
 
 
 
讲师15名:龚志刚、李  纯、王爱国、罗  宏、管毓刚、徐怡静、范向光、王振、周钰、周雪帆、陈秋瑜、汤诗旷、白晓霞、雷晶晶、王玺、
 
 
 
 
 
外聘教师3名:左颂玟、张婷、陈芊 
 
客座教授28名:Thomas Herzog、吴汉榆、王维仁、高介华、向欣然、曹亮功、王友明、赵冰、桂学文、郭和平、庞伟、侯劲、吴洪滨、黎志涛、雷 翔、沈海宁、李保盛、刘德川、沈世莹、陈海忠、邓晓红、王斯波、谢安定、李颖、何建宏、金薇、冯雅、杜文英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与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规划建筑系于2000年5月合并而成;下设建筑学系、城市规划系、景观学系、设计学系、《新建筑》杂志社、图书分馆、模型制作中心、绿色建筑与城市实验教学中心(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居环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并以校办建筑设计研究院(甲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甲级)为学、研、产结合的平台。 
 
   学院学科涉及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设计学及艺术学5个一级学科。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工程景观及室内设计二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有建筑学、城乡规划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有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学位在内的八个硕士学位培养点;学院开设五个本科专业: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目前学院可在建筑学、城乡规划学二个一级学科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可在风景园林、设计学和艺术学授予学士和硕士学位。 
在2012年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找院建筑学排名全国第9,城市规划排名全国第10,风景园林排名全国第15。 
 
建筑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建筑学专业在1999年、2003年、2007年、2014年本科及硕士教学四次通过全国高等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并最终获得优秀级,具有国际认证的建筑学专业学位(BARCH 及MARCH)授予权。 
 
城乡规划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和建设部重点学科,城乡规划专业2000年、2006年、2012年三次以优秀成绩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评估。城乡规划专业被评价为2007年中国大学工学本科114个城乡规划专业中的3个A++级专业之一,2009年被评为湖北省品牌专业,2011年获批国家特色专业。 
 
设计学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9年获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院目前有全职教师112人,管理及教辅人员26人,在校本科生1200余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00余人,博士生约80人。 
 
学院拥有专业教学大楼和图书分馆,许多教师有国外留学经历,大部分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教学及科研成果丰硕,教师和学生多次获得国际、国内设计竞赛高级别的奖项。学院已与美、英、法、德、澳等国家的十余所相关院系建立了联合培养(双学位)、交流合作的机制。毕业生凭借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综合素质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许多学生毕业后在哈佛、剑桥等世界名校深造,大部分校友已成为国内外设计及研究机构的负责人、学术带头人和业务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