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湖南科技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湖南科技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湖南科技大学考研难吗]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湖南科技大学考研群]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费]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辅导] [湖南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招生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系方式

地址: 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桃园路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邮编:411201     
E-Mail: law@hnust.edu.cn
党政办:0731-58290481 教务办:0731-58291394 研究生办:0731-58290793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是湖南科技大学法学院,由湘潭师范学院法学院和湘潭工学院社科部于2003年6月合并组建而成。2010年12月,学校成立独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担负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研究生人才培养的任务。
 
学院现有教职工93人。其中,教师86人,教授(含研究员)20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32人,讲师3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6人。高级职称比例为60.5%,具有博士学位比例为65.1%。专任教师队伍中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省高校学科带头人、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省青年骨干教师(含培养对象)等20多人次。
 
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本科专业,是湖南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湖南省“十三五”优秀省级重点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名第40位,等级为B,是湖南省“国内一流培育学科”。在艾瑞森中国校友会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学科评估报告》中进入前40位方阵,办学层次为“中国高水平学科”;在2017、2018年中国软科学最好学科排名中,排名第28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
 
学院下设党政、教务、学科、学工、研究生等5个行政办公室,设有政教系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6个教研系部和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毛泽东与湘藉革命家群体研究、哲学研究等3个校级研究所,湖南省党建理论研究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毛泽东研究基地等4个省级科研基地和湖南科技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湖南科技大学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湘潭市多党合作研究基地等挂靠在学院。
 
学院成立以来,共承担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3项、一般和青年项目30余项,教育部项目20多项,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重点和一般项目、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省教研教改项目等省级科研教研项目等近200项。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学术著作40余部,在CSSCI源刊、《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理论版)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260多篇;获第六届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5项,教育部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课件奖、省教学成果奖、思想政治理论课空间建设项目优秀奖以及省级各类教学竞赛奖等25项。
 

湖南科技大学2013年马克思主义学院考研报录比

年份 地区 学校 学院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报名人数 录取人数 报录比 推免人数
2013 湖南 湖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010100 哲学 9 9 100.00% /
2013 湖南 湖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030204 中共党史 7 5 71.43% /
2013 湖南 湖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030500 马克思主义理论 16 18 112.50% /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招生专业、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拟招人数(其中拟招推免生人数) 复试科目(同等学力加试)
013  马克思主义学院
●030500 马克思主义理论
01  (全日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2  (全日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  (全日制)思想政治教育
04  (全日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05  (全日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研究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6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④ 839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5 复试:01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02方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概论;03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04方向中国近现代史;05方向宪法学。
加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014年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考研复试录取工作方案

  根据湖南科技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为确保复试录取工作的顺利进行,经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特制订本方案。
       一、复试录取的原则及办法
       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禁弄虚作假、搞不正之风。
       2、坚持以人为本,在复试录取过程中做到尊重学生,服务考生,维护考生合法权益。
       3、坚持科学选拔、客观评价的原则,对考生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4、学院内部专业调剂坚持自愿、协商的原则,调剂生纳入调剂后的专业进行复试。
       5、学术型研究生优先从应届毕业生和能够脱产学习的考生中录取,不能承诺全日制脱产学习的考生,或转入专业学位录取,或不予录取。
       6、各学位点或专业方向成立不少于5人的复试专家组(成员当年应无直系亲属考生参加本院复试),负责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
       7、拟录取考生必须参与师生互选并填写《湖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师生互选协议》;师生互选在尊重学生、导师双向选择的同时,各学位点或专业方向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二、复试录取的组织与管理
       1、学院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院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和录取工作的协调与管理。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长:徐德刚
       副组长:米华
       成员:吴怀友、李连根、许彬、朱春晖、刘敏军、赵惜群、尹杰钦、杨松菊
       联络员:刘俊
       2、各学科专业成立复试专家组
       (1)马克思主义理论组
       组长:许彬
       成员:尹杰钦、徐德刚、吴怀友、李连根、朱春晖、杨松菊、吴毅君、李红革
       记录:李冰
       地点:十教318

 (2)中共党史组
       组长:刘敏军
       成员:刘大禹、戴开尧、米华、李端祥
       记录:李潇涛
       地点:十教421
       (3)思政专业学位组
       组长:赵惜群
       成员:李琳、刘龙洲、戴树根、禹旭才、吴文峰、关洁
       记录:黄蓉
       地点:十教506
       三、各学位点或专业方向招生计划与复试名单的确定
       1、学院招生计划总数。2014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共招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24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5人。
       2、学院招生计划的分配办法。学术型学位复试名额按各学科科研经费(40%)、第一志愿上线人数(30%)、导师数(20%)、研究生就业情况(10%)等指标及比例进行分配。
       3、各学位点或专业方向招生计划分配:马克思主义理论18人,中共党史6人,思政专业学位15人。
       4、各学位点或专业方向复试名单的确定办法:按照招生计划的1.2倍左右划定复试最低控制分数线。
       5、经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各学位点及专业方向复试分数线:
 
 
复试专业名称 复试分数线 复试人数 拟录取人数 备注
马克思主义理论 324(分) 18人 18人  
中共党史 364(分) 6人 6人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 315(分) 15人 15人  
        6、各学位点及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复试名单:
 
专业名称 复试学生名单
马克思主义理论 蒋冲(预)、林鹏(预)、王艳薇、黄婷婷、曹娟、郭小丹、刘婕、侯林艳、唐彩娥、刘怡希、胡思思、仇珊珊、曹璐、杨萍、赵其、赵婷、刘宁、彭俊霖
中共党史 李荔(预)、周亚捷(预)、余璐(预)、康丽萍、王磊波、万建军、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 王浩、熊乐乐、吴圣慧、肖露珊、杨修凯、杨玲莉、温汝英、张焕男
   四、复试时间与安排
       1、复试时间:3月31日—4月2日。3月31日全天办理报到和资格审查手续。地点:南校区学生活动中心。
       2、复试安排:
       (1)年4月1日上午9:00-11:00专业课笔试,成绩满分为100分(思政专业学位专业笔试由教育学院统一命题和组织)。具体安排详见下表:
 
 
专业名称 考试地点 专业方向笔试科目 监考老师
 
马克思主义理论
 
十教506
01方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许彬、赵惜群
02方向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03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04方向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共党史 十教319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 刘敏军、戴开尧
思政专硕 八教310 教育学 教育学院安排
        (2)4月1日下午2:30—5:30综合面试,分马克思主义理论组、中共党史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位组分别进行;面试内容:
       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测试(本科阶段学习情况及成绩;创新精神和能力;本专业的发展潜力;考生运用本学科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语水平测试(由各专业具体掌握)。
       综合素质测试(考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考核;考生的科研和社会工作能力、实践经历考核,事业心、责任感、协作性、举止礼仪、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心理健康情况等)。
       4、4月1日晚上7:00-9:00同等学力考生加试(同等学力加试成绩不计入复试成绩总分,但加试成绩不合格的考生不予录取)。具体安排详见下表:
       专业名称考试地点加试科目加试考生监考老师
       中共党史十教506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王磊波戴开尧
       马克思主义哲学
       5、复试成绩公布:时间:4月3日上午;方式:张榜公布;地点:十教5楼大厅。
       6、拟录取考生名单公示:确定拟录取考生的原则:按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确定。总成绩计算公式:初试总分×0.6×0.2+专业笔试成绩×0.25+综合面试成绩×0.15(思想专业学位总成绩由研究生学院计算,马克思主义学院确定、公示拟录取名单)。已公示的拟录取考生上网确认“同意录取”。
       7、师生互选:时间:4月2日下午2:00—4:30;方式:由学位点或方向负责人组织进行(全体导师参与师生互选环节,拟录取考生自我介绍,师生互动,学生填写师生互选表,学生退场。学位点或方向负责人组织导师组根据双向选择的情况及适当调整的原则,协商确定师生互选名单)。
附:马克思主义学院各专业方向导师名单(导师名单中第一位为二级学科学位点负责人)
       1、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学位点负责人为:许彬)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导师6人
       朱春晖;徐德刚;李连根;陈春萍;胡正昌;吴四江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向导师10人,其中后面4人为外聘硕导
       尹杰钦、刘建武、吴怀友、廖和平、莫江平、李云霖、季正聚、孙伟平、汤建军、赵中源
       (3)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导师15人
       赵惜群、李琳、刘龙洲、戴树根、吴毅君、李红革、谭建平、余杰、张琳、禹旭才、喻军、颜柯、吴克明、关洁、刘美玲
       (4)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导师4人
       杨松菊;许彬;周韬;谢忠;
       2、中共党史:共7人,其中外聘1人
       刘敏军;刘建武;米华;李端祥;戴开尧;刘大禹;任贵祥(外聘)
       3、全日制教育硕士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导师17人
       赵惜群、李琳、刘龙洲、戴树根、吴毅君、李红革、廖和平、谭建平、余杰、张琳、禹旭才、喻军、颜柯、徐德刚、米华、吴克明、关洁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介绍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由上世纪80年代的湘潭师范学院政教系以及湘潭工学院社科系发展而来。2003年湘潭工学院与湘潭师范学院合并组建为湖南科技大学后,学校以原湘潭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湘潭师范学院马列德育部和政治系为基础设立了湖南科技大学“两课”教学部,2006年更名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主要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并拥有历史悠久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2010年12月,为了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建设,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74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5人,博士2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5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及其培养对象6人。高级职称人员约占教师人数的68%,博士占教师人数的36.4%。近五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项,省部级各类项目20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主编或参编教材近20部,先后在各级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50余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70余篇,10余篇被《新华文摘》摘录或辑目。学院先后获得了教育部2009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各项奖励20余项。

  学院在继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同时,近年来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2009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被省学位办、国务院学位办先后确定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学科”。目前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两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共党史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挂靠教育学院招收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硕士研究生和教育硕士思想政治教育方向专业硕士。在读全日制研究生近200人,本科生240余人。

  学院资料室有相关学科的海内外图书5余万册,中外期刊200余种。设有湖南省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研究基地、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3个省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共党史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近年来,学院广泛开展高水平的对外交流,多次主办与承办各类学术会议,定期邀请专家举办学术讲座,始终以“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