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业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湖南工业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湖南工业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 [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湖南工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湖南工业大学考研难吗] [湖南工业大学考研群] [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学费] [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辅导] [湖南工业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湖南工业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城市与环境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湖南工业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湖南工业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湖南工业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湖南工业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

湖南工业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人居环境设计学专业介绍

 
 
研究特色:以优化和提升农村社区人居环境为研究目标,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针对当前农村城镇化和“空心化”现象,研究通过统筹规划,进行农村住区的科学选址与布局,规划农村中心社区的空间结构、功能分区,集中完善水、电、路、通信、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区公共服务功能,引导散居农村人口向中心社区适度集中,改变当前农村人口散居、公共设施和服务难以全面覆盖、人居环境治理难度大的困局,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四个研究方向:
 
1、建筑与人居环境设计研究:是建筑学科重要的基础研究方向之一,采用“广义建筑学”、“景观学”、“环境学”理念及其研究方法,旨在研究建筑设计及其与人居环境关系的特征、规律和建构方法,将建筑个体置于人居环境的整体中,将单体建筑的设计延伸至人居环境的构建层面,探讨适宜人居环境的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注重建筑创作实践和建筑理论研究的互动,以建筑节能技术为基础,以多学科交融为特征,以创造城乡优美环境景观为目的。
 
2、室内环境设计及理论:通过研究室内环境艺术和科技应用,从艺术与科学两方面入手,既注重对传统装饰文化的研究,同时也善于结合新技术、新材料,更好地为室内设计及景观设计服务,在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等理念下,挖掘和弘扬湖湘地区室内装饰艺术文化,探索出一条适合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室内设计特色之路。
 
3、村镇社区人居环境设计:以优化和提升村镇社区人居环境为研究目标,推动社会主义新村镇建设。针对当前村镇城镇化和“空心化”现象,研究通过统筹规划,进行村镇住区的科学选址与布局,规划村镇中心社区的空间结构、功能分区,集中完善水、电、路、通信、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区公共服务功能,引导散居村镇人口向中心社区适度集中,改变当前村镇人口散居、公共设施和服务难以全面覆盖、人居环境治理难度大的困局,大力改善村镇生产生活条件。
 
4、绿色生态建筑技术研究:是传统建筑学适应时代的发展向相关学科领域交叉融合发展的产物,本研究方向综合各相关学科的技术力量,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建筑节能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及工程设计应用,成为了湖南省绿色生态建筑技术的主要科研主体之一,形成了研究开发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特色。 

湖南工业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绿色包装与低碳管理专业介绍

一、研究方向
 
 
本学科以减少包装行业碳排放量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包装减碳与循环经济、城乡低碳规划建设、管理和人居环境改善为学科核心,最大限度减少包装制品生产、城乡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保护并优化生态环境,最终实现城乡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包装减碳与循环经济、低碳城乡规划与环境、减碳技术与工程等。
 
⑴包装减碳与循环经济
 
为实现全寿命周期的碳减排,需要从生产到流通再到消费三个环节进行碳减排技术与循环经济的集成研究,内容具体包括如下方面:①包装制品生产环节的减排技术:产品包装可靠性分析、产品包装减量化、产品包装无毒害化、产品包装再循环、产品包装资源化、包装废弃物无害化等。②流通环节的减排技术:低碳运输包装的门店配送与终端配送优化设计关键技术,制定运输包装碳排放检验、检测的方法与标准,实现配送过程的低碳排放、高满载率与及时性的完美结合;开发出专业软件系统,以帮助企业搜集店面、客户的地理位置信息,动态的道路状况信息,门店和客户终端的动态变动信息,运输工具的性能信息,利用动态最优规划设计,结合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动态跟踪,实现低碳配送;考虑到交通事故、火灾、水灾等意外情况的危机处理,动员全社会的资源建立起快速反应系统,把商品流通环节因意外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碳排放减至最低程度。③消费环节的减排技术:构建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位一体的低碳包装产品消费教育体系;建立、健全中国低碳包装的法律法规体制;设计科学合理的低碳包装制品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中国低碳包装的法律法规体制,制定各种材质和类型包装制品的低碳认证标准等。
 
⑵低碳城乡规划与环境
 
研究内容将逐步涵盖以下方面:①低碳城乡规划理论框架和数据支持系统研究。重点包括:低碳城乡规划理论框架研究;低碳城乡规划理论框架的技术和数据支持系统研究等。②低碳城乡总体规划创新研究。重点包括:低碳城乡系统耦合关系研究;大城市地区规划低碳编制技术创新研究;城市总体规划低碳编制技术创新研究;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低碳编制技术创新研究等。③低碳城乡专项规划创新研究。重点包括:低碳城乡生活模式研究;低碳城乡产业系统研究;低碳城乡能源系统规划研究;低碳城乡交通与物流系统规划研究;低碳城乡扩大碳汇系统研究等。④低碳城乡规划技术方法和指标体系研究。重点包括:低碳城乡规划技术方法创新研究;低碳城乡规划指标体系研究等。⑤低碳城乡规划制度建设与实施机制研究。重点包括:低碳城乡规划制度建设研究;低碳城乡规划的决策机制研究;低碳城乡规划的实施与评估研究等。
 
⑶减碳技术与工程
 
计划研究内容包括:①清洁能源系统集成工程:改进能源供应和配送效率;煤改天然气;核电;可再生能源(水电、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②低碳交通工程:城市布局及路桥结构的优化;更节约燃料的机动车;混合动力车;低碳燃料替代;公共交通优先;非机动化运输(自行车、步行等)。③废弃物处理技术:废塑料、废橡胶的处理;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废水处理和利用;垃圾焚烧发电;垃圾热解气化技术。污水热能技术;垃圾处理资源化和产业化。④城乡碳汇工程:城乡生态系统碳汇计量方法研究;城乡绿地生态系统碳汇保护与提升的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城镇水系生态系统碳汇保护与提升的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城乡建筑物空间立体绿化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⑤低碳建筑技术及设备工程:建筑能耗统计与评价体系及行为节能控制技术;建筑围护新结构与材料;冷暖空调系统节能新技术;可再生能源建筑技术应用;节能建筑设备的应用。
 
二、师资队伍
 
计划到2015年的建设目标是该学科教学科研人员达到32人,其中正高职称16-18人,副高职称14-1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4人以上,团队中争取进入湖南省“121人才”梯队3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5人。
 
   为达到以上师资建设目标,拟采取的主要措施有:①有计划选派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或院所攻读博士学位或做访问学者,每年2—4人。②引进人才,充实教师队伍,近5年中,拟引进10人,均需毕业于“211工程”以上著名高校的博士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授。③制定政策鼓励教师多出科研成果,积极组织职称评定工作,改善职称结构。此外,扩充兼职教师队伍,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补充师资也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措施。拟从校内外科研院所选择高水平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构建“双师型”的师资结构。
 
三、人才培养
 
⑴绿色包装与低碳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低碳城乡规划建设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
 
⑵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培养思路,建构网络式多元并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从微观的包装产品(生产环境)、建筑(建筑环境)到中观的城乡(城乡环境)再到宏观的区域(经济社会);从基础理论到专业理论再到多学科交叉理论;从单个项目到综合项目再到实践综合。
 
⑶硕士的培养过程改变重方案与图纸表现能力、轻社会实践的做法,突出专业实践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半年;加强减排意识、城乡认识、技术经济、政策法规等人文知识的教学;增加计算机技术课学时,自主开发和设置GIS与建筑设计软件等课程。
 
四、科学研究
 
⑴建立院内各级科研课题和学术论文阶梯奖励制度,强化科研创新意识,鼓励师生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
 
⑵规范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及时督促课题工作和进行成果鉴定。
 
⑶至“十二五”期末,争取获得3项以上国家级科研课题,6项以上省级科研课题,12项以上地市级科研课题。
 
⑷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继续加大支持力度,积极鼓励撰写科研论文,五年内该学科团队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达到以下目标:被三大目录检索的论文不少于6篇,国家级权威核心期刊不少于10篇,国家级核心期刊不少于20篇。
 
五、学术交流
 
为开拓专业视野,促进专业定位,提升我校绿色包装与低碳管理专业的学术知名度和影响力,将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采用“引智”方式引进兼职、客座教授,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我院举办学术讲座;同时,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公派教师赴国外攻读博士研究生和交流访问,组织教师和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各类学术会议和考查调研,与国内外多所大学和著名轻工类、土建类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并联合培养研究生,并主办一系列学术会议和专题论坛等,如计划在“十二五”期间以全球低碳城市联合研究中心为依托创办《低碳技术与工程》、《低碳包装》学术刊物,成立低碳学会和低碳协会,举办一年一度的“低碳包装”、“低碳城市论坛”,为该专业的学术交流提供更为广阔和开放的平台。
 
六、教学科研基本条件
 
学校正筹建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教学科研大楼,届时教学和办公场地和设施可以充分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同时在5年内还将基本建成与该硕士学科相配套、较完整的实验室设备体系,并将继续完善校内实训基地。仿真教学设施也可以提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企事业单位提供科学技术服务。学校还将根据低碳工程专业的设置,陆续购进配套的实验仪器设备,并牵头与国内外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战略合作,成立大规模、多学科、全方位、综合性的“全球低碳城市联合实验室”,提供一流的学科建设平台。
 

湖南工业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联系方式

电话:22183167|传真:22183167|邮政编码:412007

湖南工业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简介

城市与环境学院是依托长株潭两型社会研究院、全球低碳城市联合研究中心组建成立的教学研究型学院,2017年6月由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更名而来。目前,学院拥有建筑学、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环境生态工程四个本科专业,绿色包装与低碳管理、人居环境设计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农村与区域发展一个专业学位硕士点,以及“绿色包装与安全”特殊需求博士项目“包装废弃物高效能源化技术与装备”培养方向博士点。其中,建筑学为“十二五”湖南工业大学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为湖南工业大学“十三五”拟重点建设学科。涵盖工学、理学两大学科门类,隶属建筑学、城乡规划、地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四个一级学科,本科专业文理结合、多学科交叉特色鲜明。
 
学院目前共有教职员工56人。其中,专任教师36名,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2人。教授3人(含教授级高工1人),研究员2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6人,在读博士5人。拥有湖南省“121”工程人才1人,湖南省潇湘英才1人,湖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1人,株洲市科技领军人才1人。拥有“包装废弃物资源化高效洁净利用技术与装备”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本科人才创新团队1个,“生态人居环境设计”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1个、“两型社会建设与低碳管理”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1个、“智慧两型”湖南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实验班1个。
 
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学科与科研平台建设,现建有“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非金属类包装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绿色工业与城市低碳发展”湖南省社科研究基地、“绿色建筑设计与低碳城乡规划”中央支持地方专项实验室、“包装废弃物资源化高效洁净利用技术与装备”中央支持地方专项实验室。
 
为强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积极对接国家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学院建有全球低碳城市联合研究中心、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国家森林公园研究中心、湖南省特色小镇项目管理中心、生态旅游规划研究院、新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低碳城市研究所、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先后承担了一系列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横向课题。
 
自建院八年来,学院共获得科技部、国家基金委、教育部、住建部等省部级立项资助项目70余项,立项经费近30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20余篇,国家权威CSSCI/CSCD期刊60篇,其它中文核心期刊38篇。出版专著20余部,其中《中国城市低碳发展报告》年度绿皮书相继被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资助以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类别发展报告项目资助,低碳城市研究的影响力日益提高。《绿色低碳城市》和《绿色低碳交通》著作已于2011被列为“十二五”国家重点规划图书,并入选国家出版基金。学院共获各类科研奖励50余项,其它各级各类论文奖励40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