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研究生招生 专业: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研究生招生

Add复旦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复旦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复旦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复旦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复旦大学考研难吗]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 [复旦大学排名] [复旦大学考研群] [复旦大学研究生学费] [复旦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研究生招生

复旦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中国古代文学的培养方案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本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一、学科研究方向及其研究生导师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生导师
1 中世文学I
(汉魏-南北朝 文学)(博)
主要研究汉末建安时代至南北朝作为中国中世文学发 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文学领域从自发进入自觉阶段所呈 现的一系列新的特征,内容重点包括士族与门阀制度的 形成和文学演变的关系、玄学的盛行对文学发展的影 响,以及文学处于自觉阶段在观念形态和题材、体裁、 表现方式等创作实践方面所发生的重要变化,并由此深 入探讨汉魏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独特的地位。 章培恒教授(博导) 郑利华教授(博导)
2 中世文学II
(唐宋文学)
(博)
主要研究唐宋的诗、词、散文的演变,兼及传奇和通俗 小说。着重探讨上述文学样式在不同阶段的特色及其相 互关系,由此抉发中国文学演进的独特历程及唐宋文学 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并以唐宋时代具有代表性的作 家的个案研究加以印证。 章培恒教授(博导)
3 近世文学(元明 清文学)(博) 本方向以金元至清末文学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这一阶 段文学在内在艺术特质与表现形式上所出现的种种新 的因素及其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力求完整地描 述其发展的总体进程,并反映中国古代文学向五四新文 学演进的脉络。 陈广宏教授(博导) 郑利华教授(博导)
4 明清近代文学
(博)
本方向主要探讨明清及近代文学中重要或有代表性的 作家与作品,重点探究带有前沿性或疑难性的问题,在 此基础上揭示古代文学创作及思想近代化的演变规律。 黄霖教授(博导)
5 先秦两汉文学
(硕)
本方向以先秦两汉文学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中国文学 在自发阶段以及从自发向自觉阶段过渡进程中,在文学 观念及文学样式等方面所呈现的一系列特征,重点涉及 《诗经》、楚辞、汉赋、汉代诗歌等创作渊源、承启关 系、演变趋势以及各自的艺术特色,兼及这一阶段文学 性散文的萌发、发展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章培恒教授(博导)
6 魏晋南北朝文 学(硕) 主要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从自发进入自觉阶段,在观念 形态与在内容题材、创作样式、表现手法等方面所发生 的种种变化,以及对文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政治环 境、文化思潮等一系列重要的因素,由此探讨魏晋南北 章培恒教授(博导) 郑利华教授(博导) 徐艳副教授
 


    朝文学的特征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7 唐宋文学(硕) 主要研究唐宋(含五代辽金)诗词、散文、辞赋、小说 等文学样式的演进及其作家作品乃至诸种文学现象、流 派、思潮和影响其发展的诸重要因素,依据现存文献资 料进行宏观审视和微观考察,以深入阐发中世文学在这 一时期从拓展走向分化乃至向近世文学演化的历程、特 色和意义。 黄仁生教授
8 元明清文学
(硕)
主要研究元明清戏曲、小说等新兴文学样式和诗词、散 文、辞赋等传统文学样式的演进及其作家作品,以及诸 种文学现象、流派、思潮和影响其发展的诸重要因素, 依据现存文献资料进行宏观审视和微观考察,以深入阐 发它作为近世文学的演进历程、特色意义以及它与中世 文学、现代文学的联系。 陈广宏教授(博导) 郑利华教授(博导) 黄仁生教授 黄毅副教授
 
 
二、 培养目标
1. 硕士生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掌握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较 强的从事本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并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的高层次人才。
2. 博士生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开 展本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尤其是在具体研究方向中对某些问题有开拓性研究,并能熟 练运用_门外语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三、 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1. 硕士生
总学分 37学分
其中:公共学位课
学位基础课
须修4 门 门 门 门 门 门 10
6
7
6
2
2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须修 须修 须修 须修 须修 2
3
3
1
1
  学位专业课
专业选修课
跨专业选修课(自选) 跨一级学科课程(自选)
2.博士生            
总学分 22学分          
其中: 公共学位课 须修 3 8 学分
  学位专业课 须修 2 4 学分
  专业选修课 须修 1 2 学分
  跨专业选修课(自选) 须修 1 2 学分
  跨一级学科课程(自选) 须修 1 2 学分
 
3. 硕博连读生
总学分 46学分
其中:公共学位课 须修 4 10 学分
学位基础课 须修 3 9 学分
学位专业课 须修 5 11 学分
专业选修课 须修 4 8 学分
跨专业选修课(自选) 须修 1 2 学分
跨一级学科课程(自选) 须修 1 2 学分
 
 
具体的课程设置请看《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
四、 必修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 实践的基本范围或基本形式
1. 硕士生
(1) 根据实际需要,可协助导师参与教学或科研方面的一些辅助性工作;
(2) 可利用课堂讨论的方式,安排讨论发言,以提高对有关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 述能力;
(3) 在导师的指导下,以撰写读书报告的方式,进行必要的学术论文写作的训练,以 加强从事学术研究的素养。
2. 博士生
(1) 根据实际需要,可协助导师参与教学或科研方面的一部分工作;
(2) 根据实际需要,可适当安排1-2次为本专业硕士生所作的学术报告进行学术点评, 以提高对有关问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述能力;
(3) 在导师的指导下,定期撰写读书报告,并开展适当的交流活动,增强研究能力。
(二) 学术活动的次数、考核方式及基本要求
1. 硕士生
每位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作学术报告1次,听前沿学术讲座5次。学术报告的基本要 求为所论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逻辑思维较为严密,表达较为清晰。考核的方式为 根据每位研究生的具体报告内容进行评分。
2. 博士生
每位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作学术报告2次,听前沿学术讲座10次。学术报告的基本 要求为所论述的问题具有较为重要学术意义,逻辑思维严密,表达较为清晰。考核的方式为 根据每位研究生的具体报告内容进行评分。
五、 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或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
1. 时间:
一般安排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进行。
2. 方式:
由研究生本人向本专业的有关指导教师作口头或书面汇报。汇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位 公共课、学位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等的学习情况、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入学后开展有关研 究与发表学术论文情况、参加学术活动情况等;同时应说明在具体的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及 拟所采取的改进措施。
3. 标准:
学位公共课、学位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等各类课程成绩均必须合格,学位论文能按计划
有序进行,已完成撰写1-2篇学术论文的,能按照有关规定参与学术活动。
4. 考核形式:
本专业的有关指导教师根据研究生的个人汇报,结合学生在学业方面的实际表现,给出 接受考核的研究生学科综合考试合格或不合格的考核结果。
六、 硕博连读生学科综合考试或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
1. 时间:
一般安排入学后的第四学期进行。
2. 方式:
由硕士生本人提出申请,并提交所学课程成绩单、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情况材料、导师 对该生道德品质、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意见。
3. 标准:
各门所学课程成绩一般均要求在“良”以上,并且优等成绩占到多数;至少已完成撰写 一篇学术论文;道德品质良好,并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
4. 考核形式:
由本专业有关的指导教师组织资格考试(笔试),并结合研究生各方面的实际表现,作 出是否同意硕博连读的建议。
七、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 硕士学位论文
(1) 选题应对学科的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意义;
(2) 论述内容具有独到的学术见解;
(3) 所引用的资料翔实、可靠;
(4) 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文字表述明晰。
(5) 总字数一般不少于三万。
(6) 从选题到具体完成写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
(7) 论文的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
2. 博士学位论文
(1) 选题应具有很强的前沿性,对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2) 论述内容、特别是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上具有开创性的学术见解;
(3) 所引用的资料翔实、可靠,具有权威性;
(4) 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文字表述明晰;
(5) 总字数一般不少于十万;
(6) 从选题到具体完成写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
(7) 论文的工作时间不少于二年。
八、 科学研究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1. 硕士生
(D应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动态,并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
(2) 具有独立的开展科研工作和担当教学工作的能力;
(3) 掌握一门外语,能较为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书籍;
(4) 具有利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和资料检索的能力;
硕士学位论文经修改后达到公开发表的水平。

复旦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培养方案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本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一、学科研究方向及其研究生导师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生导师
1 版本目录学 认识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概念与范畴,以熟悉古今典籍聚 散历史、精读目录版本校勘学原著为基础,对古籍版本 学和古典目录学的内容与要点作深入研究,同时参与古 籍版本鉴定、古籍目录编制的实践,以期造就理论与实 践兼长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吴格教授(博导) 陈正宏教授(博导) 谈舊芳教授
2 古籍校释学 熟悉古籍校释学的历史、内容、方法及流变,研究历代 著名古籍校释学者的生平及著述,在此基础上对有关古 籍作尽可能完善的校勘与诠释,並进行相关的专题研 究,以期传承前人对于古籍的研究整理遗产,造就融贯 古今学术思想及研究方法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吴格教授(博导) 钱振民研究员(博导)
3 海外的汉籍收 藏与研究 从当前全球化的文化背景出发,在掌握中国古典文献学 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有关专门课程的学习,了解国 外及港台地区汉籍文献收藏的基本特点和具体内容,以 及相应的海外汉籍研究成果,使学生对海外汉籍收藏及 研究在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并 掌握利用海外所收藏的汉籍深入开展中国古代文化研 究的具体方法。 谈舊芳教授
4 文学文献学 以中国古典文学文献为中心,一方面对现存的古代文学 原始文献进行合乎学术规范的整理与诠释,另一方面从 理论上总结作为一种学术的中国文学研究的传统路径 与方法,探索其现代效用,以期为中国文学研究者提供 可靠并可读的文本资料,彰显传统学术的现代意义。 陈正宏教授(博导) 陈广宏教授(博导) 郑利华教授(博导) 钱振民研究员(博导)
5 美术文献与美 术史 以书面文献为中心,联系图像资料,对现存关涉中国古 代美术的原始文献进行合乎学术规范的整理与考释,并 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美术史、图文互释史、美术文献史等 展开以实证为主的深入研究,以期推进人文学科的交 叉,拓展古文献研究的视野。 陈正宏教授(博导)
6 古典文献学与 计算机技术的 应用 以中国古典文献学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研究为中 心,考察目录学的新发展,探索编制古代文献资料目录、 索引的新方法,研讨计算机技术在古代文献整理中的应 用、进程、作用及发展前景,以期对于古典文献学的研 究有所推进。 钱振民研究员(博导)
 
二、 培养目标
1. 硕士生
通过完整的课程学习和目录版本校勘学专业训练,培养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身心健康, 掌握系统的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知识,初步具备合乎学术规范的文献整理及相关专业研究与 教学能力,能运用外语(一门)和计算机工具,从事古籍的文本整理、版本鉴定、目录编纂 等相关工作,或特定专题的文献研究,适应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出版社、图书馆、博物馆 等部门基础工作的较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2. 博士生
通过特定且具有前瞻性的课程学习和目录版本校勘学专业训练,培养热爱中国传统文 化,身心健康,掌握完整系统的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知识,具备合乎学术规范的文献整理及 相关专业研究与教学能力,能运用外语(至少一门)和计算机工具,独立从事古籍的文本整 理、版本鉴定、目录编纂等相关工作,并能就特定专题的文献展开深入研究,且在相关领域 或研究方向具有长期发展的学术前途,适应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出版社、图书馆、博物馆 等部门专业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三、 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1.硕士生
总学分 37学分
其中:公共学位课 须修 须修 须修 须修 须修 须修 4门 10
6
7
6
2
2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位基础课 学位专业课 专业选修课 跨一级学科课程 跨专业课程 2
3
3
1
1
门 门 门 门 门
2.博士生            
总学分 24学分          
其中: 公共学位课 须修 3 8 学分
  学位专业课 须修 2 6 学分
  专业选修课 须修 1 2 学分
  跨一级学科课程 须修 1 2 学分
  跨专业课程 须修 1 2 学分
 
 
具体的课程设置请看《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
四、必修环节的基本要求
1.硕士生
(1) 在学期间,须至少参加下列实践活动中的一项:担任相关专业课助教一学期;在 导师或本中心其他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中担任辅助工作;参加导师组织的古籍整 理或古籍编目工作。
(2) 在学期间,作学术报告一次;在学期间,听由本校主办的学术报告和前沿讲座合 计不少于五次。

2. 博士生
(1) 在学期间,须至少参加下列实践活动中的一项:担任相关专业课助教一学期,并 讲授一次;参加导师或本中心其他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参加导师组织的古籍整 理或古籍编目工作。
(2) 在学期间,作学术报告两次;在学期间,听由本校主办的学术报告和前沿讲座合 计不少于十次。
五、 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或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
1. 时间:
本专业博士生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应参加学科综合考试,并接受综合考核。
2. 学科综合考试:
由本中心指派专人负责命题,采取笔试、口试和实践能力考察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考察 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完整系统程度、科研水准与发展前景。
3. 综合考核:
在学科综合考试的基础上,中心组织由博士生导师担任组长的综合考核小组,对学生的 思想政治表现、学科综合考试成绩和平时业务表现,作全面的综合考核,通过综合考核的研 究生,方可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写作阶段。
六、 硕博连读生学科综合考试或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
1. 时间:
本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最迟在第四学期)应参加资格考试,并 接受综合考核。
2. 资格考试:
由本中心指派专人负责命题,采取笔试、口试和实践能力考察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考察 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科研素质与发展潜力。
3. 综合考核:
在资格考试的基础上,中心组织由博士生导师担任组长的综合考核小组,对学生的思想 政治表现、资格考试成绩和平时业务表现,作一次全面的综合考核,通过综合考核的研究生, 方可进入硕博连读的博士学位论文写作阶段。
七、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 硕士学位论文
(1) 论文选题初定后必须进行开题报告,经导师和本专业其他专家审核批准,方可进 入撰写阶段;
(2) 论文的形式,可以是现代样式的普通论文,也可以是传统体式的年谱、笺注等, 但是单纯标点、简单校勘或白话翻译、浅注、改编等通俗读物不在此列;
(3) 论文应具有独创性,引文翔实,考证合理,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并达到在国内 核心期刊公开发表的水平;
(4) 普通论文字数应在三万字左右,传统体式的年谱、笺注等字数不应少于八万字, 且笺注类论文中的笺注文字不得低于论文总字数的三分之一;
(5) 论文写作时间一般不能少于一年。
2. 博士学位论文
(1) 论文选题初定后须先完成开题报告,经导师和本专业其他专家审核批准,方可进 入撰写阶段;
(2) 论文的形式,可以是现代样式的普通专著,也可以是传统体式的年谱、笺注等, 但是单纯标点、简单校勘或白话翻译、浅注、改编等通俗读物不在此列;
(3) 论文应具有原创性,并以一定的形式显示作者个人独特的学术见解,且引文翔实, 考证合理,结构完整,条理清晰,整体达到在国内出版社正式出版的论著水平;
(4) 普通专著式论文的字数应不少于十万字,传统体式的年谱、笺注等字数不应少于 十八万字,且笺注类论文中的笺注文字不得低于论文总字数的三分之一;
(5) 论文写作时间一般不能少于两年,论文正式答辩前应经过预答辩程序。
八、科学研究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1. 硕士生
(1) 掌握系统的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知识;
(2) 能从事古籍的文本整理、版本鉴定、目录编纂等工作,或特定专题的文献研究, 相关成果合乎学术规范;
(3) 能运用一门外语翻阅专业书刊;
(4) 能运用电脑从事文献整理工作。
2. 博士生
(1) 掌握完整系统的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知识;
(2) 能独立从事古籍的文本整理、版本鉴定、目录编纂等工作,并就特定的专题文献 展开深入研究,相关成果合乎学术规范;
(3) 能运用至少一门外语阅读专业书刊;
(4) 能熟练运用电脑从事文献整理与研究。

复旦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本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一、学科研究方向及其研究生导师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生导师
1 汉语史 主要研究汉语语音、文字、词汇和语法自上古至中古的 发展史。结合古籍校释,探索汉语语音、词汇和语法在 相应历史时期的基本面貌,及其发展演变的趋势和规 律,为古籍整理,为现代汉语以及对外汉语的研究和教 学提供重要的根据,并为世界语言科学提供新的理论和 方法。 吴金华教授(博导) 苏杰副教授
 
 
二、培养目标
1. 硕士生
了解本学科各领域的基本内容,熟练掌握本学科分支的相关理论、内容和研究方法,能 就某一前沿课题撰写论文。掌握一门外语,能运用机算机开展科学研究。具备独立研究语言 学问题的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
2. 博士生
具有本学科的广博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各领域的前沿课题,熟练掌握本学科分支的相 关理论、内容和研究方法,能就若干前沿课题撰写论文。了解邻近学科的基本内容和最新成 果。熟练掌握第一外语,并能用外语口头表达学术观点。一般掌握第二外语。能运用计算机 开展科学研究。具备独立设计课题和研究课题的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
三、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1.硕士生
总学分 37学分
其中:公共学位课 须修 4 10 学分
学位基础课 须修 2 7 学分
学位专业课 须修 3 6 学分
专业选修课 须修 3 6 学分
跨专业选修课(自选) 须修 1 2 学分
跨一级学科课程(自选) 须修 1 2 学分
 
 
2.博士生
总学分 18学分 其中:公共学位课 学位专业课
专业选修课 须修1 2 学分
跨专业选修课(自选) 须修1 2 学分
跨一级学科课程(自选) 须修1 2 学分
 
 
具体的课程设置请看《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
四、 必修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 实践的基本范围或基本形式
1. 硕士生
(1) 根据实际需要,可协助导师参与教学或科研方面的一些辅助性工作;
(2) 可利用课堂讨论的方式,安排讨论发言,以提高对有关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 述能力;
(3) 在导师的指导下,以撰写读书报告的方式,进行必要的学术论文写作的训练,以 加强从事学术研究的素养。
2. 博士生
(1) 根据实际需要,可协助导师参与教学或科研方面的一部分工作;
(2) 根据实际需要,可适当安排1-2次为本专业硕士生所作的学术报告进行学术点评, 以提高对有关问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述能力;
(3) 在导师的指导下,定期撰写读书报告,并开展适当的交流活动,增强研究能力。
(二) 学术活动的次数、考核方式及基本要求
1. 硕士生
每位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作学术报告1次,听前沿学术讲座5次。学术报告的基本 要求为所论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逻辑思维较为严密,表达较为清晰。考核的方 式为根据每位研究生的具体报告内容进行评分。
2. 博士生
每位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作学术报告2次,听前沿学术讲座10次。学术报告的基本 要求为所论述的问题具有较为重要学术意义,逻辑思维严密,表达较为清晰。考核的方式 为根据每位研究生的具体报告内容进行评分。
五、 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或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
1. 时间:
一般安排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进行。
2. 方式:
由研究生本人向本专业的有关指导教师作口头或书面汇报。
汇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等的学习情况,学位论文 的进展情况,入学后开展有关研究与发表学术论文情况,参加学术活动情况等,同时应说明 在具体的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改进措施。
3. 标准:
学位公共课、学位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等各类课程成绩均必须合格;学位论文能按计划 有序进行;已完成撰写1-2篇学术论文;能按照有关规定参与学术活动。
4. 考核形式:
本专业的有关指导教师根据研究生的个人汇报,结合学生在学业方面的实际表现,给出 接受考核的研究生学科综合考试合格或不合格的考核结果。
六、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 硕士学位论文
论题具有学术意义。选题必须通过开题报告阶段。论文必须是独立完成的。作者能熟练 掌握相关的文献资料,充分了解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论文必须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见解。思 路清晰、行文流畅。字数不少于3万字。
2. 博士学位论文
选题必须通过开题报告审査核准。论题必须是本学科的前沿问题或薄弱环节。论文必须 是独立完成的。作者能熟练掌握相关的文献资料,充分了解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论文要有 新的学术观点,对本学科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价值,或对新的研究方向有所开拓。思路清晰、 行文流畅。字数不少于10万字。
论文的部分章节应达到在权威或核心刊物发表的水平。
七、 科学研究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1. 硕士生
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础。具备独立调查和研究能力。能用第一外语较熟 练地阅读专业文献。所撰重要论文可以达到在核心刊物发表的水平。有担任本专业课程的能 力。
2. 博士生
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础。阅读过本专业中文各种重要的文献资料。能用 第一外语熟练阅读专业文献,并能用外语口头表达学术观点。具备独立设计课题和研究课题 的能力,初步具备组织他人开展专题研究的能力。具备撰写学术著作的能力。能担任两门以 上本专业的本科生课程。
八、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序号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作者或出版者 备注
1 •著作类: 普通语言学教程 索绪尔 必读
2 语言论 布龙菲尔德 必读
3 语言论 萨丕尔 选读
4 语言学简史 罗宾斯 选读
5 中国语言学史 王力 必读
6 中国古代语言学史 何九盈 必读
7 中国现代语言学史 何九盈 心读
8 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 洪诚 必读
9 说文解字注 段玉裁 必读
10 广雅疏证 王念孙 必读
11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   选读
12 语言学史概要 岑麒祥 必读
13 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 刘坚等 必读
14 中国民族语言学史 王远新 选读
15 训诂学概论 齐佩珞 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