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研究生招生

Add华东师范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华东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华东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华东师范大学排名] [华东师范大学考研群]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研究生招生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理科楼A座403室,(邮编:200062)
        A406 Science Building, No. 3663,Zhongshan Road (N.) Shanghai, 200062
 
联系人:陈静 (Chen Jing)
 
电话:86-21-62232113
 
电邮:jchen@saias.ecnu.edu.cn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简称“国关院”)是以国际关系与区域问题为研究方向,承担国际关系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任务的实体性高级研究院。研究院的研究侧重点为俄罗斯与欧亚研究、周边合作与发展研究、欧盟与欧洲研究、国际发展研究、大洋洲研究、两岸关系研究,以及与之相关的大国关系、跨大西洋关系、社会转型、国际关系理论与思想史研究等领域。
 
  设在研究院的重要机构有:教育部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俄罗斯研究中心、上海市高校智库——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余南平工作室、两家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备案中心——白俄罗斯研究中心与中东欧研究中心、欧洲研究中心、两岸关系研究所、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俄罗斯研究》杂志社、莫斯科高等经济大学海外工作室。
 
  研究院现有教师27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0人,讲师5人,管理岗位4人。来自俄罗斯、美国及欧洲的外籍教授3人,占全体教师的20%;博士学位23人,占全体教师的76%;海外博士学位11人,占全体教师的36%。
 
  研究院以研究与教学工作的高层次、开放性与国际化为宗旨,承接研究与培训项目,提供咨询服务、引进优秀人才,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拥有国际关系博士学位及硕士学位点,以及“当代中国研究”全英文硕士学位项目,面向全球招收国际留学生。
 
  研究院实行院长负责制。现任院长由刘军教授担任,党总支书记由贝文力副教授担任,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包括:副书记兼副院长鲁静,院长助理张昕、阎德学,办公室主任陈静。
 
 
 
【基本沿革】
 
国关院的前身是改革开放初期(1981年)成立的上海苏联东欧研究所。当时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加强世界政治研究,并决定改善对苏关系的意见,为配合中央的政策调整,加强上海苏联东欧的研究力量,在时任上海市委书记陈沂与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施平的大力支持下,经上海市委批准,由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合作成立上海苏联东欧研究所,陈沂担任名誉所长,施平担任所长,林世昌担任常务副所长。1982年9月,上海苏联东欧研究所承办中国苏联东欧学会成立大会,在中苏关系正常化过程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1986年,上海市苏联东欧学会在华东师范大学成立,由施平担任会长。1987年起,上海苏联东欧研究所改由华东师范大学管理,由姜琦担任所长,冯绍雷担任副所长(1990年起)。
 
苏联解体后的九十年代前期,因形势发展需要,上海苏联东欧研究所改名为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随后我校进行管理体制调整,成立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冯绍雷任华东师大人文学院首任院长(1994-2001),国际问题研究所也归属该院。1999年,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俄罗斯研究中心,冯绍雷任中心主任(1999—)。
 
2004年9月,为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校批准在俄罗斯研究中心基础上成立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冯绍雷出任首任院长(2004-2015)。时任华东师大张济顺书记指示国关院一定要打破旧模式,推动人才流动,竞争创新,使之成为一个建设多学科、高标准、国际化的重点学科的新平台,和以科研及研究生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实体性的高级研究型学院。2006年,国关院以重点基地俄罗斯研究中心为基础,构建起“俄罗斯及大国关系”985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我院的科研实力得到有力提升。2009年6月,国关院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共建“国家开发银行—华东师大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有力地推动了我院积极参与国家战略决策咨询、深入改革国际研究学科体系继续向前迈进。2016年,作为国关院核心与主干的俄罗斯研究中心,在最新一轮教育部151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评估中(针对“十二五”期间的基地建设),获评“优秀”,成为全国30家优秀基地之一。这些成绩的取得对国关院的科研与学科发展起到坚实的支撑作用。
 
至此,国关院在十五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凝聚出科学研究的特色方向、汇聚并培养出海内外优秀科研队伍、构建起重要的发展平台,切实推进改革创新,开启发展新征程。
 
 
 
【领导关怀】
 
国关院的发展一直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汪道涵、陈元、张德广、戴秉国、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对研究院的发展给予过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积极评价。
 
汪道涵先生早在20世纪 80年代初担任上海市领导时就十分关注苏联问题研究。苏联解体后,他又直接推动学术界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理论探讨。从90年代中期开始,汪老推动全国研究苏联东欧问题的学者相聚于华东师范大学,研讨前苏联东欧地区的发展演变和历史经验教训,探讨俄罗斯转型期的内外事务走向,也研究如何进一步提升和推动中俄关系的全面发展。上海苏联东欧研究所和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先后成为这一定期盛会的承办单位。
 
2009年起,时任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同志提出与国关院的深度合作,这是国家开发银行继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合作办学后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有力地推动了研究院的发展。同年,上海合作组织首任秘书长张德广同志受聘担任“上海合作组织研究院”名誉院长,也大力推动了研究院在本领域的研究。
 
2013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批示我院举办“中俄联合研究院•中俄青年学术精英讲习班”,作为中俄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内容,并充分肯定了我院俄罗斯研究中心的工作:“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等智库型研究机构的学术能力和决策影响力逐步提升,已在相关研究领域享有良好声誉,形成品牌效应。”(选自教育部社科司主办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简报》,2013年第10期) 
 
2018年,前国务委员戴秉国同志亲赴上海出席我院与俄罗斯“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联合举办的定期年度中俄关系论坛,并对论坛给予高度评价。此前,戴秉国同志也多次指导我院俄罗斯研究中心的科研工作。
 
此外,全国政协、教育部、外交部、中联部、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等党和国家部委领导也对我院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肯定,并多次莅临指导工作。
 
上海市委市政府、市教委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的领导也经常到我院考察工作,关心我院的成长与发展。2012年,时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薛明扬在《中国教育报》(2012年1月5日第4版)撰文谈上海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时,特别提到“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多年来坚持走国际化道路……已逐步形成学术联系、学术交流、学术合作科研攻关的国际化发展模式,国际影响力正在稳步提升”。
 
 
 
【科学研究】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为适应国家重大战略与发展需求,国关院有针对性地侧重于有关国际关系的重大趋势性问题、与我国和平与发展相关的重大全局性和区域性问题等研究,逐渐形成具有中国高校特色的四大特色研究方向:
1.俄罗斯(苏联)与欧亚问题研究。本方向依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俄罗斯研究中心,具有较为深厚的历史基础,1981年设立硕士点,1990年设立博士点。几十年来,俄苏问题研究成果(含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一直处于国内高校领先地位,为国内学界同行所公认,为中央及地方党政领导人提供的俄苏局势分析预测曾受到多次采用和表彰。同时,本研究方向在基础理论建设方面已经做出初步贡献。本学科点的苏联、东欧史研究,俄罗斯社会转型、大国关系研究以及相关理论研究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居领先地位,能够在学科发展方面提出具有影响力的见解,能够率先提出与本学科点有关的学科方向问题。本研究方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地位。
 
目前,本方向有针对性地侧重于有关俄罗斯与欧亚地区发展的重大趋势性问题,特别是与中俄双边战略伙伴关系建设、中亚、上海合作组织相关的重大问题,同时也包括广义上的欧亚空间相关问题研究,并从历史、政治、经济、人文、外交、地理等多个视角和维度,展开对俄罗斯与欧亚地区相关问题的研究。目前,已在中俄关系、俄罗斯转型、当代俄罗斯政治与外交、俄罗斯经济、大国关系、欧亚地区与国别研究、国外俄苏研究、上海合作组织、“一带一盟”、苏联史、俄苏文学史等方面形成了研究特色,取得了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本研究方向还承接一系列教育部重大科研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与奖项。本研究方向还在整合全国俄罗斯研究力量、推进俄罗斯学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近期拟出版的《俄国通史(6卷本)》,为目前国内第一次由中国人自己组织写作的多卷本大型俄国通史。除广泛采集现有出版物资料之外,本项目还通过利用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1989”档案资料以及其他最新档案资料,秉持开放视野和理性客观立场,探究苏联解体的根源、动因、机理、影响及教训。
2.周边合作与发展研究。本方向依托上海市高校智库——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构建,将周边合作与发展研究建立在国际政治经济学、地缘政治学和历史学的跨学科协同研究基础上,以丰厚的历史档案与扎实的田野研究为基础,以我国周边发展、合作、安全为研究重点,推出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学术与咨政成果,其中部分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大量咨询报告被省部级及其以上部门采纳,其中多篇获得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批示。2018年,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高校智库百强A+级榜单(全国仅25家单位入选A+),在“区域研究与国际关系领域智库PAI值评分”中位列总分第一,并斩获多项重量级奖项。国关院的阶段性智库建设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领导、专家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认可,也标志着我院在智库建设方面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3.欧盟与欧洲研究。本方向主要侧重于以欧洲为背景的大国关系研究,欧洲政治文化与社会思潮研究以及亚欧一体化比较研究。依托本研究方向成立的华东师范大学欧洲研究中心曾是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的核心机构之一,目前是欧盟支持在华欧洲研究机构项目的主要单位之一。本研究方向的教授担任中国欧洲学会副秘书长、上海欧洲学会副会长等职务,在全国及上海欧洲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本研究方向许多科研成果得到社会的肯定,如中心研究人员在东亚金融危机期间完成的关于“东亚金融危机与亚欧关系”的研究报告提交中国外交部,得到时任朱镕基总理的肯定。目前,本研究方向还与日内瓦高级国际研究院、德国汉堡大学、英国伦敦战略研究所开展一系列密切合作,旨在提高本方向的学术水准,使之具备持续发展和与国际学术同行平等竞争的能力;同时培养与欧洲研究相关的人才获得更多教学信息与学术资源,拓展与相关的政府和企业的联系,力争为政府决策和商业发展提供较高质量的咨询服务。
 
4)国际发展研究。依托于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联合设立的“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暨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余南平工作室”,紧扣中国成长的时代背景,为中国海外发展战略,以及中国发展与世界相适应等重要历史性命题贡献了新的智力支持。工作室大胆尝试将国际研究同世界级城市发展研究相结合,实现跨学科的综合研究;从政策对策服务角度看,不仅分析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长期变化的宏观趋势,还特别关注对于已经识别热点问题的关注,如TPP对于亚太竞争格局的影响,如日元贬值对日本经济重心转向和亚太经济格局的影响,如页岩气、天然气对未来世界能源价格、结构影响等等;从科研团队组合上看,工作室不仅组合了国内国际关系、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研究的精英,同时还吸纳了金融实战领域的科研精英,并通过金融领域团队带头人实现了科研团队的“伞型”组合,希望探索国内高校智库建设在团队组合上的新模式。工作室主持并完成了一系列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等省部级项目4项,国家及地方政府委托的与研究选题相关的决策咨询研究项目30多项,获得省部级成果奖等多个奖项。撰写的研究报告受到国家领导人批示,并受到中宣部、国家社科基金办专函表扬。
 
我院主办的期刊《俄罗斯研究》创刊于1981年,是国内较早创办的专门研究苏联东欧问题的学术期刊之一。《俄罗斯研究》最初刊名为《今日苏联东欧》(双月刊 ),1992 年改名为《今日前苏联东欧》,2000年更名为《俄罗斯研究》(季刊),2007年起改为双月刊。目前《俄罗斯研究》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并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人文社会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自创刊以来,《俄罗斯研究》努力打造成体现我国俄罗斯问题和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和水平的重要平台之一,为推进我国的俄罗斯问题和相关领域的研究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同时把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作为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旨在与我国俄罗斯问题和相关领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相适应。此外,自2011年起,我院开始承担教育部发展报告项目,每年定期发布《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报告》,截至目前已经出版五辑,受到上级部门和国内外学界的关注。
 
 
 
【资政与社会服务】
 
国关院坚持以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积极开展宏观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应用与对策研究,努力发挥“思想库”作用,得到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学术界的认同。
 
1、发挥智库功用,对接服务国家战略
 
国关院紧密配合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利用自身多学科、国际化的特色,积极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获得各方的好评。每年向中央办公厅、教育部、中宣部、外交部、国家发改委、新华社、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人大外交委员会等中央和国家部门提供数十份高质量决策咨询报告,其中多篇获被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和相关部门采纳。因在决策咨询方面的优秀表现,2017年9月,俄罗斯研究中心成为教育部正式签约的首批31家高校高端智库联盟成员,并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2018年,冯绍雷教授获评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颁发的“中国智库创新人才先锋人物奖”。
 
2、发挥地理优势,服务国内及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
 
国关院利用华东师大地处中国经济中心上海市的地理优势,以及自身的跨学科研究特色(国际关系、国际发展、政治学、经济学、国际安全等),以国际视野来观察和服务上海乃至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作为对国关院工作的认可,上海市教委在国关院设立上海市高校智库“周边发展与合作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暨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余南平工作室”。周边中心每年提交的报告中,大多数获得上海市委办公厅、市教委的采纳。余南平工作室提交的咨询报告《利用上海自贸区抢先建设我国海外投资平台》得到上海市长与主管副市长的批示,并获得2015年度上海市决策咨询奖二等奖。
 
3、组织海外大学生来沪游学,展现上海现代化国际形象
 
受上海市教委的委托,我院期间连续9年(2010-2018)举办“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及观察员国暑期游学”,这是市教委重点委托项目。每次共有30余名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及观察员国的青年学员来沪,进行为期近1个月的学术与交流活动。这个活动旨在让上合组织国家的大学生,全面感受中国历史文化的魅力,深入体验上海现代化的气息。通过“做一天上海人”等活动,加深对中国语言、文化、历史和当代生活的了解,增进彼此间友谊和互信。
 
 
 
【人才培养】
 
迄今为止,我院已经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大批高级研究型人才,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化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经验。每年面向海内外招收约60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重点培养“两高”(专业水平高、外语水平高)、“三强”(社会责任感强、实践创新能力强、国际交流能力强)为核心,专门面向国家对外合作与交流,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并能直接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高端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2015年推出“当代中国研究”全英文硕士学位项目,面向全球招收国际留学生,每年招收来自美国、俄罗斯、欧洲及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近30人。2017年,我院与挪威诺德大学、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开展中挪俄“国际治理与商务”全英文三边硕士项目,实施三国联合教学的共同培养模式。2018年5月,我院参评的“设立海外工作室(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培养复合型智库精英人才”项目,在光明日报和南京大学联合主办的“2017CTTI智库最佳实践案例(BPA)”评选活动中,荣获智库最佳活动二等奖。
 
此外,我院每年还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国际青年人才培训班,与俄罗斯高等经济研究大学联合举办中俄国际关系暑期学校,为我院学子提供较多海外交流、访学、参会的实践机会。具体包括:
 
1)连续8年(2011-2018)与莫斯科高等经济大学合作在莫斯科举办暑期学校。每年有15位左右的中方研究生受资助前往莫斯科研修。
 
l 2)连续5年(2014-2018)举办“中俄联合研究院中俄青年学术精英讲习班”,作为中俄人文合作的重要内容,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的批示。 
 
l 3)连续9年(2010-2018年)举办“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员国大学生暑期学校”。每次有30余名上合组织成员国及观察员国的青年学员来华,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多形式交流活动。
 
4)连续13年(2004-2015、2017)举办“中法历史文化讲习班”,这是目前国内在此领域内最高级别的讲习班,得到了法国人文之家、巴黎十大等单位的鼎力支持。
 
 
 
【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化”是国关院多年保持和追求的传统与特色。目前,我院与莫斯科高等经济大学、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远东研究所、俄罗斯外交部下属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与外交学院、哈佛大学戴维斯俄罗斯研究中心、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挪威国际事务研究所、法国巴黎人文之家、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日本北海道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际一流科研机构、高校以及中亚和东欧的重要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了稳定的学术联系。其中,与普京总统亲自倡导的俄罗斯“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之间的战略合作,是我院推进国际化的一个重点。2017年10月,在“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正式公布的诸多著名国际合作伙伴机构名单中,我院所属的俄罗斯研究中心位列第一位。
 
按照“人文社会科学要走出国门”的要求,我院每年定期举办一系列重要的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国内外学术活动,并参与高水平国际学术对话,同时也以“请进来”的方式强化与国际同行的合作。具体包括:
 
1、通过举办系列高层次国际学术讨论会来推动国际学术合作
 
(1)主办俄罗斯问题内部研讨会。我院早在1999年俄罗斯研究成立之初就开始承担由前上海市市长汪道涵亲自倡导的全国俄罗斯问题内部研讨会,形成了广泛国内影响。这一年度会议从1999年开始一直延续至今。会议的具体实施由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和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共同完成,会议集中了国内一系列高校、科研机构知名学者,以及国务院各部委官员。
 
(2)主办“瓦尔代”辩论俱乐部中俄论坛。这是当前研讨中俄关系发展的最高规格国际学术会议之一,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知名度和重要影响力。本论坛每年春季在两国(上海、莫斯科)轮流主办。自2010年起,已连续5次成功与“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合作举办高端国际研讨会,其宗旨是通过中俄双方主管部门、主要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士之间定期对话,对双边关系和全球、地区局势的不断变化,为国家决策贡献智慧。中俄瓦尔代分组会议的合作,已经成为一项以双边国际交流为核心的多层次、多面向、多功能的国际交流机制。
 
(3)设立海外工作室,提升国际化水平。2011年,华东师大和莫斯科高等经济大学互设海外工作室。根据双方协议,我院每年派遣优秀教师赴美国或俄罗斯高校为研究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课程教学,同时选派教师和博士生赴海外工作室开展驻所研究(时间一般为3个月或6个月)。设立海外工作室的主要目标是:1)促进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人员密切交往,建立科研人员驻所研究机制,支持开展在地国的田野调查;2)深入发展科研合作,设立高水平联合研究项目,形成国际学术共同体;3)联合培养科研团,以讲习班和暑期学校的形式培养青年研究梯队;4)依托海外工作室提升海外影响力,向国外舆论界和学术界传播中国故事。
 
(4)主办俄罗斯欧亚研究领域的国际盛会。2016年9月,我院在上海成功主办第七届“东亚斯拉夫—欧亚研究国际会议”。来自中、日、韩、俄、印、美、英、德、哈、蒙等16个国家的160余位学者参会,极大地提升了中心的国际影响力。同年,我院还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主办“2016年北方航道七国国际会议”,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挪威和德国七国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共30多位学者专家参会。
 
2、“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 稳步提升国际学术交流水平
 
(1)自2006 年起,冯绍雷教授连续13年应邀赴俄罗斯,参加有俄罗斯总统、政府部门领导人、地方政府领导人、以及世界范围内的俄罗斯欧亚问题专家出席的国际瓦尔代论坛。自2013年起,冯绍雷教授任“瓦尔代论坛”七人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
 
(2)我院越来越多的学者受邀前往美国、欧盟、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参加国际会议,并作主题发言。比如,五年一届的国际斯拉夫欧亚研究学会年会(2010、2015)、东亚斯拉夫欧亚研究大会(2009-2018)。
 
(3)邀请知名国际学者来访我院,提升国际合作水平。迄今为止,受邀来我院访问交流的学者、官员,涵盖俄罗斯、美国、欧盟、瑞士、挪威、日本、韩国、乌克兰及港澳台等40多个国家或地区1000多人次。
 

2016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招生简章

2016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招生简章

专业名 考试科目名
国际关系 ③699政治学研究理论与方法
④823国际关系史

2015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招生简章

2015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招生简章

院系 专业名 考试科目名
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 国际关系 ③699政治学研究理论与方法
④823国际关系史
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 ③644政治学原理
④867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推免生专业一览表

141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  030207国际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考研报录比

招生院系 专业名称 报考人数 人数 录取人数 推免  复试总分 专业课分数线

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 国际关系 46 13 24 3 316 44 66

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考研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考试内容

101 思想政治理论 教育部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201 英语一 教育部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202 俄语 教育部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203 日语 教育部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699 政治学研究理论与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础理论;国际政治经济热点问题;国际政治;政治学研究方法概论。
823 国际关系史 维斯特伐利亚体系(产生的背景、过程与影响);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俄国、日本等国家的发展历史与在国际体系中的作用;维也纳体系;大陆联盟体系与俾斯麦;一次大战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次大战与雅尔塔体系;冷战中的两极对抗到冷战后的多元化世界;非殖民化与民族解放运动;全球化与区域合作进程;冷战后国家间政治经济与文化关系;国际组织、环境与非传统安全问题;1949年以来的中国对外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考研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招生目录

141 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 101 思想政治理论
141 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 201 英语一
141 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 202 俄语
141 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 203 日语
141 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 699 政治学研究理论与方法
141 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 823 国际关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