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长安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长安大学研究生招生] [长安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长安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长安大学考研难吗] [长安大学研究生院] [长安大学考研群] [长安大学研究生学费] [长安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长安大学研究生辅导] [长安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建筑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2016年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复试安排

建筑工程学院2016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安排
根据长安大学《关于做好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和《长安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通知》等文件要求,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和复试办法的要求,现将我院2016年硕士复试工作安排予以公布。
一、招生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吴涛
成员:刘青云胡志平李晓光王毅红王步李武尚王树莹
二、复试分数线及复试名单
建筑工程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各专业复试分数线及复试名单详见本通知附件及长安大学研究生院招生网站(http://yzb.chd.edu.cn/html/542.htm),学院不再单独通知考生,未按学院安排参加复试者视为放弃复试资格。
三、复试报到及资格审查
1、报到时间:3月23日(星期三)上午9:00~11:30
地点:长安大学小寨校区(西安市长安中路161号)一号教学楼五层(电梯四层)建工学院第二会议室
(注:请各位考生从小寨校区南门进入校区,地址:小寨东路,雁塔区政府斜对面,赛格购物中心停车场东隔壁)
2、审查内容:
参加复试的考生必须符合招生简章中的报考条件,资格审查不合格者不得参加复试。报到时考生须提供以下材料:
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生):准考证、政审表、二代居民身份证、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
本科毕业(结业)生:准考证、政审表、二代居民身份证、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教育部学历认证中心出具的学历认证报告)、本科毕业(结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高职高专毕业生
(1)准考证、政审表、二代居民身份证、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教育部学历认证中心出具的学历认证报告)、高职高专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2)六门以上大学本科主干课程的成绩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3)在公开出版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当于学士学位水平的论文原件及复印件(封面及文章所在页);
所有考生须交验证件原件并留存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学历认证报告)、毕业证书复印件。
报考类别为定向的考生复试时还需提交定向协议书,保留入学资格的国防生需提交保留入学资格申请(须加盖选培办印章并签署同意意见)。
注:资格审核同时进行笔试、面试抽签、领取复试情况表、导师表
四、体检
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考生复试前自行安排到西安市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西安交通大学一附院、323医院、红十字会医院等)体检,并将体检表交送各学院。体检表从体检医院索取,体检表上必须贴本人近照并在照片上加盖医院骑缝章,体检结果要有明确结论及医院体检章,否则体检无效。
五、专业课笔试安排
1.时间:3月24日(星期四)上午8:30~11:30
2.地点:长安大学小寨校区建工学院大学生科技活动中心(食堂二楼)
3.笔试科目:
(1)岩土工程:《土力学及基础工程》
(2)结构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基础理论》
(3)技术经济及管理、项目管理:《建筑施工技术与项目管理》
六、思想政治素质考核、专业综合能力面试、外国语面试安排
1、时间:3月24日(星期四)下午14:00
地点:建工学院第一会议室(一号教学楼五层(电梯四层)东头北侧第一间)
2、面试分组:
思想政治素质考核分A、B、C三组;
专业综合能力面试(岩土工程专业面试分一组;
结构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面试分A、B、C三组;
技术经济及管理、项目管理专业面试分一组)
外国语面试分A、B两组
七、其它事宜
1、复试所需表格请考生提前在附件下载并填好相关内容
2、复试其它事宜依据《长安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通知》的相关规定执行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陆宁导师简介

姓名:陆宁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现代施工技术与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工程安全评价及可靠性等
个人简介
陆宁,1983年管理工程专业(本科)毕业,1987年管理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1988年晋升为讲师,1992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晋升为教授。现任长安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建筑工程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长安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编委会委员,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首份循环经济类期刊《中国循环经济》编委会委员。兼任陕西省建筑经济委员会学术委员;陕西省建筑劳动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高校科研管理研究会理事;陕西省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西安市咨询业协会理事。
自1993年起被国家教委(教育部)聘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同行评议专家;并被聘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陕西省科技计划评审专家;陕西省“精品课程建设”评审专家。
曾经主持或者承担的项目 近年来主持承担和参加的主要的科研项目如下:
(1)、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复杂网络系统可靠性优化问题研究(2001G06)”;
(2)、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建设项目施工可靠性综合控制技术研究(2005E211)”;
(3)、西安市工业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微机支持系统(200008)”;
(4)、国家外专局资助课题“投资项目备选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5)、国家外专局资助课题“建筑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最佳策略研究”;
(6)、陕西省建设厅科技发展计划课题“城镇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系统分析及方案综合评价”;
(7)、张掖市规划局资助课题 “张掖市工业园区规划研究”;
(8)、“西京大学校园规划设计”(横向);
(9)、“江苏药之都医药物流发展战略规划”(横向);
(10)、西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建设科技项目课题“西安市建筑垃圾的现状分析及综合利用(XAJSKJ2007—08)” ;
(11)、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青海省城镇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系统分析及方案综合评价(2007—Z—611)”;
(12)、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青海省城镇建筑节能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对策研究(2008—Z—601)” 。
现在主持或者承担的项目
陕西省交通厅科技项目课题“陕西省农村公路养护机制及管理模式” 一项;2010年—2011年。
获得奖励科研或者其他
(1)、作为第二主持人完成的《建筑经济与管理》系列课程建设,获建设部一类优秀课程奖(1996年)。
(2)、作为第二主持人完成的《建筑管理专业教育改革》,获陕西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7年)。
(3)、独立完成的《关于投资项目内部收益率的深入思考及算法研究》,获西安市首次投资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1994年)。
(4)、《关于(大学生德智体综合考评)的改革意见》,获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普通高等教育委员会二等奖(1994年);获《高等建筑教育》杂志1992~1994年度优秀论文特别奖(1995年)。
(5)、作为第二主持人完成的《建筑经济与管理》系列课程建设,获西北建筑工程学院A级优秀课程奖(1996年);
(6)、《房地产经济职称考试标准化模拟试题及答案》,获西北建筑工程学院教职工1993~1995年出版著作一等奖。
(7)、作为第一主持人完成的《建筑技术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获长安大学精品课程奖(2003年)。
(8)、作为第一主持人完成的《西部地区公路运输能力模糊聚类分析》(被EI收录),获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陕西省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2006年)。
(9)、作为第一主持人完成的《施工工序子系统可靠性的确定方法研究》(被EI收录),获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陕西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2008年)。
(10)、作为主要研究人完成的《关中高新带城市化发展研究》,获陕西高校科学技术奖励(陕教研[2007]39号)一等奖(2007年);并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2007年)。
(11)、获长安大学教学名师(2010年)。
(12)、编著的《工程经济学》教材获长安大学2010年度优秀教材二等奖。
出版专著教材和发表论文代表作
先后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共100余篇。
还出版了国内第一本房地产经济职称考试辅导参考用书《房地产经济标准化模拟试题及答案》(担任主审及副主编);参编了高校统编教材《现代化管理方法》一书;编著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工程经济学》一书;还出版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工程经济学全新综合题锦》专著一部。
2003—2007年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4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2篇,且以第一作者学术论文有7篇被EI收录。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石坚导师简介

姓名:石坚 性别:男 
职称:教授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个人简介
1975.7-1987.7武汉水电大学学生
1978.7-1984.7武汉水电大学,教师
1984.9-1987.4西安理工大学读研究生
1987.10-2000.4西北建筑工程学院,教研室主任
2004-今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工系,系副主任、教研室主任。
陕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
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地基及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
土的工程特性、基础工程、地基处理、强度理论等。
曾经主持或者承担的项目
主持、参与纵横向课题十余项,主要有:
1)桩-承台-土共同作用的有限元分析
2)挤密对黄土工程特性的影响
3)钢筋砼夯扩桩在粉土地基中的应用
4)陕南黄土的工程特性
5)黄土地区路基工程技术指标体系与控制参数研究
6)陕西省村镇农房抗震性能研究
7)西安市现有房屋抗震性能评价
8)村镇建筑抗震技术规程
9)村镇建筑抗震技术要点
现在主持或者承担的项目
1桩土共同共同作用机理分析研究
2特殊土地基处理
3深基坑工程
获得奖励科研或者其他
1)2008.9被评为长安大学优秀教师
2)2004.9被评为长安大学优秀教师
3)2004.5获长安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4)2002.10获陕西省土木学会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奖
5)1998.10获西北建工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
出版专著教材和发表论文代表作
出版教材、教学参考书、规程三部:
1)《基础工程》
2)《工民建专业课程设计指南》
3)《陕西省村镇建筑抗震设防技求要点》(试行)(规程)
在科技期刊上发表科研、教学论文二十多篇,主要有:
[1]原状、挤密黄土地基的有限元计算及分析
[2]原状、挤密黄土的弹塑性特征
[3]后压浆灌注桩工程特性的试验研究
[4]应力路径对黄土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
[5]夯土建筑土料工程特性的试验研究
[6]黄土弹塑性模型的试验研究
[7]上部结构、筏板基础和地基共同作用的有限元分析
[8]后压浆对灌注桩工程特性影响的研究
[9]石灰桩基础托换处理湿陷事故的实例分析
[10]灰土桩在复合地基中的作用分析
[11]黄土地基群桩效应的有限元分析
[12]挤密对黄土工程特性影响
[13]湿陷性黄土地基挤密效果的试验研究
[14]陕西省村镇建筑抗震设防技求要点(试行)(规程)
[15]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傅光耀导师简介

姓名:傅光耀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e-mail fugy610@sohu.com
个人简介
傅光耀,男,汉族,西安市人,中共党员,教授,工学博士。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会员,中国科学基金研究会会员,同济大学西安校友会理事。
(一)工作经历
1972年高中毕业,1973年参加工作,1982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西北建工学院(现长安大学)工作,先后从事建筑力学和结构工程学科的教学及研究。目前主讲课程:钢筋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桥梁工程等。
(二)专业学习
1978年-1982年,西北轻工业学院(现陕西科技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本科/工学学士。
1984年-1985年,同济大学,固体力学专业高校助教班,研究生班待遇;
1988年-1989年,西北建院建工系进修混凝土结构(导师:王开明教授、刘鸣岗教授);
1992年-1995年,重庆建筑大学(现重庆大学),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工学硕士,导师白绍良教授。
2001年-2007年,长安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桥梁工程方向,博士研究生/工学博士,导师刘健新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
1. 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应用
2. 建筑结构抗震与工程结构防灾
3. 结构分析、计算与设计理论
曾经主持或者承担的项目
1995年,建设部科技攻关项目:底框砖房抗震性能(主研之一)。
1997-1998年,陕西省重点旅游工程项目—汉阳陵考古展览馆(首期)工程建设技术总监。
2000年,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混凝土房屋抗震。
2002-2004年,参加长安大学风洞试验室建设技术服务。
2003年,企业资助课题:轻钢平台承载能力研究。
2005年,参加西安电力设计院湖南郴州电厂高边坡挡土墙结构方案。
2006年,省建设厅建设科技专项:考虑地裂影响的结构安全性能与设计方法。
2007年,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专业模块课程优化设置改革与教学实践。
2008年,社会单位资助课题:震后建筑物抗震能力鉴定。
现在主持或者承担的项目
(1)陕西省建设厅建设科技专项:考虑地裂影响的结构安全性能与设计方法(SJK-200602)。
(2)中国建筑科技研发课题:地裂缝场地高层混凝土房屋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研究(CSCEC-2010-Z-14)。
获得奖励科研或者其他
2005年度,长安大学优秀教学奖;
2005年,陕西高校土建专业优秀毕业设计三等奖;
2006年,陕西高校土建专业优秀毕业设计三等奖;
2008年,长安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
2009年,陕西省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出版专著教材和发表论文代表作
(一)教材
1.傅光耀编著. 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ISBN 7-113-07323-9) .
2.池家祥,傅光耀,孙香红编著. 长安大学学科发展规划教材--《土木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ISBN 7-302-13418-9)
(二)论文代表作
1. Fu Guangyao, Zeng Fansheng, Tian Min. Safety Problems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s at the Ground Fracture Sites Taking Xian’s for the Example.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Vols. 250-253:2047-2052 (EI收录)
2. Fu Guangyao, Zeng Fansheng, Tian Min. Performances Analysis of Tall Concrete Frames on the Ground Fissure Field. 2011 Technology Of Architecture And Structure, Xian 2011 September22~24,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 Vols. 368-373:1288-1295 (EI收录)
3. Fu Guangyao, Zeng Fansheng, Tian Min. Safe and Effective Way to Using Urban Sites of Ground Fracture.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1, Vols. 94-96:1870-1874 (EI收录)
4. 傅光耀,段晨东,刘健新. 经验模态分解剔除结构地震响应位移漂移. 振动工程学报,2009. Vol.22 No.4 (EI收录)
5. FU Guangyao,WANG Hao. Test Study on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Light Gauge Steel Floor. 2007.11 SCAMI-2, Structural Condition Assessment Monitoring and Improvement. Science Press. 2007. (ISTP收录)
6. 傅光耀. 砼双桩挡土墙设计方法及在电厂工程中的应用. 建筑结构学报, 2006. Vol.27(S2) (EI收录)
7. 傅光耀. 钢铺板影响平台次梁变形的试验和分析.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5.Vol.27 No.6 (EI收录)
8. 傅光耀,刘健新. 特殊实验室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06. Vol.26 No.3
9. 傅光耀. 巨型框架结构水平位移实用子结构算法.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 Vol.32 No.4
10. 傅光耀. 识别结构缺陷和模态的工程与环境物探方法. 工程勘察,2006.No.6.
11. 傅光耀. 轻钢平台主梁受力和变形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 工业建筑,2006.Vol.36 No.4
12. 傅光耀. 确定混凝土房屋结构抗震等级的规范方法及争议.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4. Vol.26 No.4
13. 傅光耀,何颖成.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内容的分析与理解.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 Vol.30 No.3
14. 傅光耀,马鹏顺. 钢筋剥肋滚压直螺纹接头工程应用技术特点. 建筑技术开发,2004.Vol.31 No.2
15. 傅光耀,杨旭. 某高层建筑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裂缝分析. 全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16. 傅光耀,郑廷银. 控制砼强度离散性对于控制工程费用的实际意义.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
17. 傅光耀,全学友,白绍良. 带构造柱的混凝土框支砖墙的试验研究.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
18. 傅光耀,张川,白绍良. 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对框支砖房非线性地震位移反应影响的研究. 混凝土结构节点连接及抗震构造与应用论文集(全国混凝土结构标准技术委员会节点连接学组与结构抗震学组),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魏雪英导师简介

姓名:魏雪英 性别:女 
职称:教授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联系电话   82337238
e-mail   weixy@chd.edu.cn
个人简介
魏雪英,女,汉族,1974年生于陕西省富平县,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1998年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并获工学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所所长,力学学会、土木工程学会、新加坡岩石力学学会会员。先后在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纽卡苏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作访问和博士后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
1、材料、结构强度理论
2、材料及结构的冲击爆炸效应及损伤评估
3、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基本理论及应用
曾经主持或者承担的项目
1.高速冲击荷载下混凝土材料和结构的动态响应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
2.混凝土动态本构关系和失效准则,长安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钢管混凝土结构体系的破坏机理及抗震对策研究,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钢管混凝土结构体系的弹塑性分析,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高层建筑在爆炸和冲击荷载下的响应,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6.Underground Technology and Rock Engineering (UTRE) Program,Defense Science & Technology Agency, Singapore
7.钢管混凝土结构体系的破坏机理及抗震对策,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现在主持或者承担的项目
1.建筑结构的爆炸效应及损伤评估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复式钢管混凝土的破坏机理及抗震对策,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古建筑木结构的抗震研究及加固保护技术,西部建筑科技重点实验室项目
获得奖励科研或者其他
1.双剪理论及其应用,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结构强度理论和材料强度理论研究,西安交通大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3.结构力学,陕西省精品课程
出版专著教材和发表论文代表作
著作:
1.赵均海,王敏强,魏雪英主编。高等有限元,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吴涛导师简介

姓名:吴涛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联系电话 (029)82337226
e-mail wutao@chd.edu.cn
个人简介
2004年5月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工程结构抗震性能的教学科研工作。为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土木学会会员、西安市土木建筑学会会员。
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
1.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方法;
2.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3.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等。
 主讲的课程:
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3.土木工程专业外语;4.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
曾经主持或者承担的项目
主持的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钢筋混凝土框架异型节点破坏机理及设计方法研究”(50608004)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淡马锡基金会国际合作项目 陕西中小学抗震加固示范项目
现在主持或者承担的项目
1基于延性破坏准则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性能研究,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科研项目,2010.9~2011.12
2汉中石油管线环境影响评价,中油环评有限公司,2010.3~10
3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改进斜压场理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剪能力研究(2012JM7011)2012.3~2013.12
4钢筋混凝土构件抗剪性能研究,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科研重点项目(CHD20122D009),2012.1~2014.12
获得奖励科研或者其他
2007年度长安大学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2006年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优秀党员
2011年长安大学“十一五”科技先进个人
2011年度西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5/2)
出版专著教材和发表论文代表作
出版《钢筋混凝土框架异型节点破坏机理及设计方法研究》学术专著一本。
近年在《工程力学》、《建筑结构学报》、《土木工程学报》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工业建筑》 、《长安大学学报》等刊物已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其中EI、ISTP收录二十余篇。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胡志平导师简介

姓名:胡志平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联系电话 029-82337331
e-mail huzhping@chd.edu.cn
个人简介
胡志平,男,汉族,1973年生。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长安大学地下结构与工程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隧道与地下工程、岩土工程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会员,国家注册土木(岩土)工程师。
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岩土与地下结构工程。目前研究方向:地下结构设计基本理论;地下结构施工过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深基坑与边坡支护结构组合优化设计;岩土与地下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曾经主持或者承担的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裂缝对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的影响机理研究(40602033,2007-2009;项目主持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钢-混凝土组合深梁填充钢框架滞回性能与计算理论研究(50678025,2007-2009;项目参加人);
3、西安地下铁道有限公司科技项目:西安地裂缝对地铁工程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研究(项目参加人,2008)
4、蒿塔坪变电站场址可行性研究勘察(陕西省电力设计院,项目负责人,2008);
5、安康市旬阳水磨湾滑坡勘察及治理工程设计(安康市国土资源局,项目参加人,2005);
6、上海市崇明越江通道工程风险评估研究(盾构隧道方案)(上海市建委,项目参加人,2003)。
现在主持或者承担的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强震作用下地裂缝的力学响应及其对地铁隧道的致灾机理研究(41072221,2011-2013,项目主持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性能的锚碇拱形抗滑桩墙支护结构体系全局优化设计研究(40872185,2009-2011;项目主研人);
3、干湿循环及冻融循环下灰土垫层的透水性和耐久性研究(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项目主持人,2010)。
4、地铁隧道近距离平行及小角度斜交地裂缝的工作性状研究(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参加人,2010)
获得奖励科研或者其他
2005年获得“长安大学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010年获“长安大学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获“长安大学优秀毕业设计指导导师”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出版专著教材和发表论文代表作
1、胡志平,罗丽娟,刘春玲.动态有限元在自由场地地震响应分析中的应用[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2002, 24(4):25-29
2、胡志平,罗丽娟,蔡志勇.盾构隧道管片衬砌荷载模式比较分析[J].岩土工程技术,2004, 18(1):19-22
3、胡志平,冯紫良,刘学山,等.盾构隧道衬砌结构稳定性风险分析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2004, 32(5):596-600
4、陈枫,胡志平.盾构偏航引起的地表位移预测[J].岩土力学,2004,25(9):1427-1431
5、胡志平,罗丽娟,蔡志勇.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的平板壳-弹性铰-地基系统模型[J].岩土力学,2005,26(9):1403-1408
6、胡志平,蔡志勇,罗丽娟.盾构区间隧道与连接通道连接处的三维受力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5,22(9):133-136
7、胡志平,范厚彬,罗丽娟.基于遗传算法和层叠模型的软土流变模型辨识[J].应用力学学报,2005,22(3):364-368
8、胡志平,罗丽娟.管片衬砌结构可靠度分析的优化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22):4145-4150
9、胡志平,姚海明,罗丽娟.考虑位移的非极限土压力计算[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5,25(3):296-300
10、胡志平,姚海明,罗丽娟.基坑潜在隆起破裂面的Dijkstra组合优化搜索法[J].岩土力学,2006,27(9): 1583-1587
11、胡志平,王启耀,等.地裂缝活动下分段式马蹄形隧道特殊变形缝的三维变形特征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8(12):2475-2481
12、胡志平,彭建兵,黄强兵,王启耀.地铁盾构隧道30°斜穿地裂缝的物理模拟试验[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4):63-68
13、胡志平,彭建兵,王启耀,等. 箱型地铁隧道30°斜穿地裂缝的相似模型试验设计[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0,42(2):69-74.
14、胡志平,彭建兵,王启耀,等.盾构隧道60°斜穿地裂缝的变形破坏机制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29(1):176-183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雷自学导师简介

姓名:雷自学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联系电话 13571867017
e-mail thunderleizixue@126.com
个人简介
1982年7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原华南工学院)建筑工程系建筑结构工程专业,获工学士学位。多年从事出国援外工作,曾先后在国外工作达八年之久。在国外一直用英语进行工作和教学,熟悉主要国家规范,近来年翻译了数百万字的工程技术资料。主讲课程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砌体结构设计、建筑结构可靠度理论、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结构电算、专业英语等。
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
研究领域涉及混凝土结构理论、有限元分析、复杂建筑结构及桥梁结构计算、结构抗震、结构优化设计、科技英语翻译等。
曾经主持或者承担的项目
曾经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及横向课题多项,如:高强混凝土加芯柱抗震性能研究(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钭向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路面技术研究(陕西省交通厅研究项目)、曲线钢—混凝土结合梁桥设计技术研究、西宁秀水桥和八一桥方案及施工图设计、电子厂房微振动仿真研究等。
现在主持或者承担的项目
现主持的项目有:PC变截面宽幅空心板桥量化检测评估及加固关键技术研究(浙江省交通厅科研项目)、工业厂房微振控制技术研究(西安市科技局计划项目),黑崖沟2号特大桥复核计算及数个房屋结构加固改造项目。
获得奖励科研或者其他
2009年获“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灾后重建先进工作者”称号
出版专著教材和发表论文代表作
出版的专著及教材主要有: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应用计算示例、混凝土结构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6篇被EI检索,如:高强混凝土加芯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一种弹性薄板分析的非协调矩形单元(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阶形桥墩的计算长度分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对曲线钢-混凝土箱形结合梁桥的影响(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井彦林导师简介

姓名:井彦林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联系电话 029-82337312
e-mail jingyanlin86@163.com
个人简介
1984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专业;在西安理工大学获岩土工程工学博士学位。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学会(IAEG)中国专家小组成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湿陷性黄土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岩土工程方面的生产、科研与教学工作。
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岩土工程信息化、环境岩土工程。
曾经主持或者承担的项目
完成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及地基处理项目150余项,其中主持完成56项;参加完成地质灾害评估项目7项,参加完成地基检测项目60余项;独立编制企业技术及工作标准23部;主持研科项目3项,参加研科项目5项。
现在主持或者承担的项目
土工合成材料的抗老化性能研究
获得奖励科研或者其他
获国家工程设计计算机优秀软件三等奖一项(排名一),
获部级优秀勘察工程二、三等奖各一项(排名一),
获陕西省优秀勘察工程奖一项(排名一),
获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排名一),
获部级优秀工程咨询奖二项(排名分别为三、四),
获西安市优秀论文一等奖一项(排名一)、二等奖二项(排名一);
获陕西煤炭系统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1995)。
出版专著教材和发表论文代表作
[1] 井彦林,仵彦卿,林杜军,等.基于特征选择的黄土湿陷性预测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9,37(7);
[2] 井彦林,郭爱侠,林杜军,等.BP神经网络在地表移动边界角预测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通报,2009,29(3);
[3]井彦林,仵彦卿,孟永会,等.黄土的视电阻率与工程性质关系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8,28(6):98-101;
[4]井彦林,仵彦卿,杨丽娜等.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黄土湿陷性评价[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6,34(4):130-134;
[5]井彦林,仵彦卿,杨丽娜等.组合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与粒子群优化算法研究黄土湿陷性[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6,22(1):15-19.
[6]井彦林,仵彦卿,崔中兴,等.黄土湿陷性的智能化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06,26(1):53-56;
[7]井彦林,仵彦卿,曹广祝等.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黄土分类问题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24):4545-4551(EI);
[8]井彦林,仵彦卿.黄土力学数据挖掘系统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5,27(10):1154-1158(EI);
[9]井彦林,仵彦卿,崔中兴.关于环境岩土工程研究方法的探讨[J]. 煤炭工程,2004,(2):51-54;
[10]井彦林, 穆晓云,陈剑康,等.黄土工程地质计算的微机化[J].煤矿设计,1993,11:20-23;
[11]井彦林,仵彦卿,林杜军,等.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黄土湿陷性预测挖掘[J],岩土力学,2010,(6)。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考研招生联系方式

长安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国家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学校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济、管理、人文多种学科协调发展,是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等学府。考研的同学可以认真考虑一下!
张老师
029- 8233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