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研究生招生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招生] [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北京外国语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难吗] [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群] [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学费] [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辅导] [北京外国语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亚非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的联系方式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的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北京外国语大学东院主楼三层
电话:(+8610) 88816325 /传真: (+8610) 88816357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的介绍
学院简介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原亚非语系)创建于1961年9月,目前开设柬埔寨语、僧伽罗语、老挝语、斯瓦希里语、马来语、印度尼西亚语、越南语、缅甸语、泰国语、豪萨语、土耳其语、韩国语、印地语、乌尔都语、波斯语、希伯来语、菲律宾语、祖鲁语、孟加拉语、尼泊尔语、泰米尔语、阿塞拜疆语、梵语巴利语等23个专业,专业语种涵盖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西非的40多个国家,除专业语种外,还开设了14个语种的语言课程,是全国外语院校中开设亚非语种专业最多、历史最为悠久的院系之一。
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学院建立了国家外语非通用语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并纳入“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工程”。2007年4月,获批教育部和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院设有中国-印度尼西亚人文交流研究中心、韩国-朝鲜研究中心、东南亚研究中心、南亚研究中心、柬埔寨研究中心、印尼研究中心、斯里兰卡研究中心、伊朗中心、非洲研究中心、越南研究中心等多个学术研究及文化交流机构。
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思想素质好、外语基本功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敬业爱岗、积极进取、热爱非通用语教育事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6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4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75%,专业研究涵盖亚非语言文学、政治学、哲学、法学、历史、艺术等多个学科方向。学院每年聘请20余名长期外国专家任教,邀请数名短期及高端访学专家学者讲学。
人才培养
亚非学院人才培养层次涵盖本科、硕士、博士,致力于培养复合型、复语型高素质的亚非非通用语人才。本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精读、阅读、语法、口语、视听说、口笔译、文学选读、报刊阅读、对象国国情文化、写作等。学生除了学习非通用语外,可以辅修英语,完成规定学分,成绩合格,可获得北京外国语大学颁发的英语大专毕业证书;还可在三、四年级参加全国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成绩合格可获得英语专四、专八证书;学生可辅修国际经贸、国际金融、外交学、工商管理等双学位课程。学生在校期间,可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和校际交流等项目到对象国学习一至两个学期。
为了更好的实现复合性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在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下设立了亚非地区研究二级学科,开展亚非区域和国别研究,覆盖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历史、语言、跨文学等学科领域。学生在接受语言专业教育的同时,可通过学校通选课、院系开放课、新生研讨课等渠道选修国别区域课程。学院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通识教育、建立中国—亚非实践教学基地等形式,积极开展特色教学。
围绕高层次非通用语人才培养及亚非地区研究学科建设,学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以学科建设推动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硕士研究生培养依托二级学科“亚非语言文学”和“亚非地区研究”。“亚非语言文学”下设有2个研究方向:亚非语言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亚非地区研究”下设4个研究方向:东南亚地区研究、南亚地区研究、西亚地区研究和非洲地区研究。亚非学院招收应用型翻译硕士(MTI),包括韩语和泰语。同时,泰语、朝鲜-韩国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硕士研究生项目招收国际生源。在读硕士研究生规模保持在20-30人。2010年设立“亚非语言文学”二级学科博士点,研究领域包括东方民族主义文学研究、东南亚政治与法律、中韩现代文学比较研究、韩语翻译学、韩国古典文学研究等。
国际交流
学院积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与金边皇家大学、河内大学、印尼师范大学、清迈皇家大学、瓦拉纳西印度大学、科伦坡大学、安卡拉大学、奥坎大学、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国立桑给巴尔大学、尼日利亚ABU大学、仰光大学、马来亚大学、老挝国立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汉阳大学、庆熙大学、梨花女子大学、国立釜山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国立东方语言学院、塔夫茨大学等亚洲、非洲、欧洲、美洲20多所著名高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通过联合培养、联合授予学位、双学位等多种渠道实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
学生就业
50多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外语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宽广、综合素质好的复语型、复合型非通用语人才,他们活跃在中央各部委、各大媒体、国家及各省外办、高等院校、国家企业等部门,为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未来发展
进入21世纪,亚非学院将不断深化人才培养内涵、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全面推进学科建设发展,构筑完善的本科生、研究生培养体系,为国家培养复语型、复合型、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非通用语人才培养基地。国家“一路一带”倡议赋予亚非学院新的责任和使命,为实现与中国建交国家官方语言的全覆盖,学院在推进亚非新语种建设的同时,致力于亚非语种群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同步发展,以形成覆盖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西非六大区域,兼涉人文、社科和国别、地区研究的学术研究领域,不断推出高水平的教学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对亚非非通用语人才的需要。
2016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考研复试安排
院系所 | 专业方向 | 面试时间 | 面试地点 | 笔试安排 |
亚非学院 | 语言文学(朝鲜语) | 3月26日9:30 | 东院主楼110教室 | 无笔试 |
翻译硕士(朝鲜语口译) | 3月26日9:30 | |||
翻译硕士(泰语笔译) | 3月26日10:00 | 东院主楼109教室 |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考研联系方式
亚非学院
党总支 6292
主任室 6394
办公室 6325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介绍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介绍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原亚非语系)创建于1961年。学院目前共开设16个外语专业:越南语、老挝语、柬埔寨语、缅甸语、泰语、马来语、印尼语、僧加罗语、韩语、土耳其语、斯瓦希里语、豪萨语、印地语、乌尔都语、希伯来语、波斯语、菲律宾语,是全国外语院校中开设外语专业最多、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
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在亚非语系建立了国家外语非通用语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并纳入“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工程”。2007年、2008年亚非学院分别获批教育部和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亚非学院设有东南亚研究中心、南亚研究中心、西亚非洲研究中心、韩国-朝鲜研究中心。学院定期出版学术刊物《亚非研究》。
亚非学院现有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培养层次:本科(4年)、硕士研究生(2年半)、博士研究生(3年)。本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精读、泛读、语法、口语、视听说、口笔译、文学选读、报刊阅读、对象国国情文化、写作等。研究生有4个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外国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对象国文化。
亚非学院现有在校生400多人。本科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非通用语外,可以辅修英语,学完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可获得北京外国语大学颁发的英语大专毕业证书;还可在三、四年级参加全国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成绩合格可获得英语专四、专八证书;学生可辅修国际经贸、国际金融、外交学、工商管理等双学位课程。学生在校期间,可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和校际交流等项目赴对象国学习。学生毕业时,不仅具有扎实的非通用语基本功,而且具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和宽广的专业基础知识,能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亚非学院拥有一支思想素质好、外语基本功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敬业爱岗、热爱非通用语教育事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4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40%,每年聘请7-8名外国专家来院任教,聘任多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学院客座教授。
学院有设备较为先进的电脑室、语言实验室、电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为搞好教学、培养高质量的非通用语人才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条件。
近50年来,亚非学院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外语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宽广、综合素质好、复语型、复合型的非通用语人才,在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亚非学院的建设目标是:拥有完备的教学、科研资源,形成完善的本科生、研究生培养体系,为国家培养复语型、复合型、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成为国内一流的非通用语人才培养基地;同时,积极配合国家对外交往战略,形成覆盖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西非六大区域、二十六国,兼涉人文、社科和国别、地区研究的学术研究领域,不断推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服务于非通用语人才培养事业和社会需要,成为亚非国别、地区研究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