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安徽工业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 [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安徽工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安徽工业大学考研难吗] [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安徽工业大学考研群] [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学费] [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辅导] [安徽工业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公共管理与法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研究生招生

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社会管理专业的介绍

学术型硕士点简介——社会管理  
 
(学科代码:1202Z1) 
一、学科简介 
社会管理是根据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的一般原理,从整体上研究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对政治、经济、民政、劳动、人事、科技、教育等部门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研究社会管理改革的方案设计、途径和方法,以及提高社会管理效率的具体措施等。 
目前本学科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28人的专业教师队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博士)9人,6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身份。行政管理专业是安徽省级特色专业,拥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拥有校级精品课程1门;安徽省“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校级“教学名师”1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1人,多人多次在学院及学校教学比赛中获奖。“公共管理”校级教学团队1个,获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0项。有3位教师曾经分别被遴选为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和教学科研骨干,有2位教师被遴选为安徽省优秀中青年教师。近年来,获得“宝钢奖教金”,省、校级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党员、“三育人”先进个人等各种奖励表彰和荣誉称号8人次。
二、培养目标 
社会管理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学术造诣的、符合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具有解决复杂管理问题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即: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系统而坚实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系统的专门知识,初步具备独立担负本学科实际工作或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具体要求是: 
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人格,具有献身社会、克已奉公的公仆意识。 
2.具有热爱真理,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和高尚的学术品格,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熟悉所从事研究工作的新领域、新方法,把握学科趋势和学科发展的方向,力争在一个或几个领域有所创新。 
3.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科研创新能力及担负管理工作的能力;毕业后能成为在政府部门、群众团体、公共服务组织从事管理工作的政务活动家、高级专家和管理专家以及在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和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 
4.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 
依据社会管理学科的实际,尤其是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并充分考虑到我校行政管理学科自身具有的优势和特点,着力加强应用理论和实证性问题的研究,下设三个研究方向。 
第一,社会规制与政策。社会规制是政府为控制负外部性和非价值物品可能会影响人身安全健康的风险而采取的行动和制定的政策,包括对制药业、工作安全、产业安全、污染的排放控制、就业机会、教育等等的规制,集中表现为对外部不经济和内部不经济两种市场失灵的规制上。本方向主要运用合约分析方法,从实施机制视角突出分析政府社会规制的政治、法律与经济环境,研究规制的社会合约性质、规制实施者多样性,探讨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规制实施或执行问题。 
第二,社会组织管理。社会组织是按照自愿结社原则组织起来的法人与自然人团体组织,既包括经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也包括那些没有经过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本方向主要研究社会组织社会管理主体地位、功能及其实现,社会组织良性运行机制及其提供公共服务机制,社区参与机制及其实现形式。 
第三,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研究。社会转型是指整个社会系统从一种结构状态向另一种结构状态的转变,目前我国不仅经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而且正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复杂的社会转型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出现大量影响社会成员健康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引起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社会失调现象。本方向主要研究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特征、规律及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探索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原则与方法。 

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公共经济管理专业的介绍

学术型硕士点简介——公共经济管理  
 
(学科代码:99J4) 
一、学科概况 
公共经济管理是应对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与完善,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的时代要求而兴起的学科;也是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等学科交叉、渗透、发展的综合研究领域。 
公共经济管理以公共部门的经济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区别于以往对经济的公共干预为研究对象的公共经济学;也不同于以依法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一般意义上的公共管理学;更与以宏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和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以企业组织的分配、协调活动或过程为研究对象的管理学有清晰的界限,因而有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当然,公共经济并非是政府的垄断性经济,可以是混合性经济,私人亦可参与其中,但公共经济又迥异于市场经济,有着自身的运行法则。由此我们认为公共经济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运用经济的、管理的、法制的、行政的方法对公共经济进行引导与管理、监督与管控的一门交叉学科。 
二、研究方向 
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并结合我校自身的学科优势,我校的公共经济管理主要设置以下三个研究方向: 
1.公共经济监管 
现代社会经济不是纯粹的国有经济,也不是纯粹的私人经济年代,而是混合经济。现时代的经济监管是既要确保宏观经济稳定与发展,又要确保微观经济领域安全与高效。本方向主要研究我国社会转型期公共经济发展特征、规律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探索运用合约分析方法,从实施机制视角突出分析公共经济危机与公共治理、政府社会规制的政治、法律与经济环境,研究监管的社会合约性质、规制实施者多样性,探讨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规制实施或执行问题。 
 
2.公共政策分析 
近年来,公共政策作为政府管理的一种新研究取向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把公共政策从一种社会再分配的手段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投资,从而彻底改变了经济政策唱主角、社会政策当配角的传统观念,在价值理念、实施策略及社会目标三方面实现了对传统公共政策的超越,引发公共政策研究的“范式革命”。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公共政策的基础理论研究、公共政策过程及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公平性研究等。 
3.公共事务治理 
公共事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载体,它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当前我国公共事务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也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何促进公共事务良性发展是公共经济管理应该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方向主要探讨公共事务治理的理论基础、分析公共事务现状、探讨公共事务发展问题、公共事务改革及其民营化与逆民营化问题。 
三、培养目标 
本学科要求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人格;具有热爱真理,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和高尚的学术品格,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熟悉所从事研究工作的新领域、新方法,把握学科趋势和学科发展的方向;具有较强的文献综述能力、定量分析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能积极参与公共经济管理并提出政策建议;具备担当国家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以及各类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教学与研究人员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社会政策与社会法专业的介绍

学术型硕士点简介——社会政策与社会法  
 
(学科代码:0305Z1)
   一、学科简介 
社会政策与社会法是在我国社会发展进入复杂转型期并积极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从社会发展与变迁视角来聚焦社会政策与社会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比较优势,也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然要求。所谓社会政策与社会法是指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社会政策、法律系统以及立法和政策过程,探求社会政策与法律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该学科须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作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借鉴西方国家社会政策和法律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状况,研究社会政策与法律制定的一般过程及具体的社会政策与法律问题,以期提供社会政策与法律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改善社会决策与法律系统,提高社会政策与社会立法的质量。 
社会政策与社会法硕士点依托于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法学、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本科专业。目前该专业有教师2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讲师11人。专业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1人,博士在读2人,8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身份,多名硕士生导师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中担任法律、管理顾问。专业教师中有全省模范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1人,省优秀中青年教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安徽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人,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近年来,在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国家级以上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9部;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00余项。本学科教师注重与地方政府合作,通过招标获得了地方政府招标课题10余项。总体看,本学科点具有较强的学科支撑、较强的师资队伍,具有必备的实践条件和研究条件。本学科下设两个研究方向: 
(一)社会转型与社会规制研究 
本研究方向以社会转型和社会规制中的政策与法律为研究对象,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                 
1、政府规制法律问题研究                 
2、公共政策问题研究                 
3、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问题研究 
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研究 
5、社会组织法研究 
(二)发展型社会中政策与法律研究 
本研究方向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核心,对社会发展中的政策与法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当代中西方社会政策与立法研究 
2、社会福利问题研究 
3、决策科学研究 
4、信息政策与法问题研究 
5、环境法研究 
   二、培养目标 
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学术造诣的、符合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具有解决复杂理论和实践问题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即: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系统而坚实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担负本专业实际工作或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思想品质,愿意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扎实掌握社会政策与社会法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熟悉社会政策与社会法基本制度,了解社会政策与社会法前沿理论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文献综述能力、定量分析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独立分析、比较、判断、处理问题能力;能积极参与社会及公共政策的制定或修改;具备担当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教学、科研、咨询、决策等工作。 
3、对研究方向有比较深入、全面的研究,熟悉研究方向相关的国内外新理论、新成就和发展前沿及科研动向,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和手段独立担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 
4、品行良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 

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知识产权创造与管理专业的介绍

 
学术型硕士点简介——知识产权创造与管理  
(学科代码:0305J5)
一、学科简介 
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科本身发展的需要。本学科作为一门研究知识产权的创造、运营和管理的交叉学科,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统领下,结合其他相关学科理论,发展出具有交叉优势的新型学科。其具体内涵有: 
一是知识产权创造研究。主要是应用创造学原理,通过对知识产权创造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揭示提升创新活动中知识产权创造的效率和知识产权产出率的方法、途径和规律。 
二是知识产权运营管理研究。主要研究知识产权实践活动中新的现象与问题、运营方式与管理规律。特别是有关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状况分析、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及其规范管理等实践活动。 
三是知识产权制度研究。主要研究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地理标记等具体制度的建立依据、实施状况、存在问题、完善对策等。 
知识产权创造与管理专业强调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以及其他工科专业的交叉性,因此该学科点的设置需要综合各学科的师资与科研力量,而我校作为一所多科性大学,在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领域均具有较强的实力和学科优势,我校在师资队伍、人才建设方面有一定的规模,因而开设知识产权专业具有非常有利的条件。 
本学科师资来源于我校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商学院、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中心、工程研究院等多个教学和研究机构。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形成23人的专业教师队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讲师10人;专业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0人,博士在读2人。8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身份。专业教师中有全省模范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1人,省优秀中青年教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安徽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人,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我校知识产权教学团队,分别具有法学、管理学和理工科背景,具有良好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 
二、培养目标 
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学术造诣的、符合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具有解决复杂理论和实践问题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即: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系统而坚实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担负本专业实际工作或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就本专业而言,旨在培养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人格,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在知识产权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咨询与服务、经营与管理、运用与保护、宣传与教育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具体要求是: 
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跟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步伐;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人格;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良好的心理素质。 
2.具有热爱真理,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和高尚的学术品格,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熟悉所从事研究工作的新领域、新方法,把握学科趋势和学科发展的方向,力争在一个或几个领域有所创新。 
3.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科研创新能力及担负管理工作的能力;毕业后能成为具有理工科本科背景,法律、管理与经营知识相结合的复合型知识产权创造与管理人才。 
4.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掌握运用计算机获取专业文献的技能。
三、研究方向 
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并结合我校自身的学科优势,我校的知识产权创造与管理专业主要设置以下三个研究方向: 
第一,知识产权的创造方法(The method of creating for intellectualproperty) 
该研究基于每类知识产权的特性和保护的要件,应用创造学原理,通过对知识产权创造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找到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的方法、途径和规律。指导企业和高校的知识产权创造,提高创新活动中知识产权创造的效率和知识产权的产出率,形成能够为创新主体实现自身商业价值的创新成果。 
第二,知识产权运营管理(Operations and Management for IntellectualProperty) 
研究知识产权实践活动中新的现象与问题、运营方式与管理规律。具体方向有:新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专利性评估;潜在商业价值评估;专利申请全过程质量管理;市场推广和营销;许可转让交易价值评估;交易谈判;相关交易合同的谈判、修改、审批、制作和履行。 
第三,知识产权制度建设(Construction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 
主要研究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传统知识等具体制度的建立依据、实施状况、存在问题、完善对策等。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立法依据、法律建议和政策咨询等。 
 

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公共管理专业的介绍

专业学位硕士点简介——公共管理硕士(MPA)  
 
    一、学科简介  
    公共管理硕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缩写为MPA)是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体系。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发展MPA教育,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而迫切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校有45名专业教师从事公共管理教学,其中教授18名,占45%;89%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近50%具有博士学位;另外聘请地方实务部门的27名专家领导和资深管理者担任兼职教师,组建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导师团队,通过多年来持续的政产学研合作,积累了丰富的合作办学经验,有力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学校公共管理教育专业文献资料丰富,现代化教学设施完备,拥有良好实践教学条件;同时与有关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建立多个实践基地,能够全面满足公共管理学生教学实践需要。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对导师选聘,学生招生、培养、学位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管理等作了具体规定,充分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健全的心理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系统掌握公共管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具有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三、培养方向 
本学科设置五个培养方向:科技政策与科技创新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地方政府管理与社会治理、公共经济管理、城镇化与生态治理。 
 
 

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法律专业的介绍

专业学位硕士点简介——法律硕士(JM)  
 
一、培养目标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法律职业部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德才兼备、高层次的专门型、实务型法律专业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公民素质,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职业伦理原则,恪守法律职业道德规范; 
2.掌握法学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法律职业所要求的法律知识、法律术语、法律思维、法律方法和职业技术; 
3.能综合运用法律和其他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法律职业实务工作的能力及应用研究能力,达到有关部门相应的任职要求; 
4.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读、写、听、说能力,能阅读专业外语资料。 
二、培养对象 
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身体健康、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的应、历届毕业生。 
三、培养方式 
1.教学方式以课程教学为主,兼采讲座、报告、专题讨论等形式,重视和加强案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学生法律职业伦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2.成立导师组,采取集体培养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导师组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教师为主,并吸收法律实务部门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参加。 
3.聘请法律实务部门的专家参与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及培养工作。侧重专题性教学,教师根据课程体系选择相关专题进行深化主题的教学。 
4.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按法学一级学科和法律职业的基本要求确定,覆盖法律二级学科的主要内容。采用学分制。   
5.每门课程考核合格后,可获得相应学分。课程的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75分为合格基本线。考查成绩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种。必修课80%以上课程必须采取考试的形式。每种考核都重在考察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和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以及发现、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减少对机械性记忆的考核。 
 
 

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的介绍

学院简介 
 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成立于1999年,曾用名文法学院,2013年更名为公共管理与法学院。二十余年砥砺奋进,学院现设有法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四个专业系,本科招生专业分别为法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其中,行政管理专业是安徽省级特色专业、安徽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余三个本科专业均为校级特色专业。拥有安徽省级教学团队——公共管理、安徽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法学。设有公共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社会政策与社会法、知识产权创造与管理4个二级学术型硕士点,公共管理硕士(MPA)、法律硕士(JM)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目前,在校本科生1000余人,在读研究生200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61人,其中专任教师54人,聘请校外兼职导师4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22人,博士学位(含在读)19人,宝钢优秀教师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教师1人,省模范教师1人,省优秀中青年教师2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人,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特等奖获得者1人,校教学名师1人,校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校首批青年拔尖人才1人。获得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多人次。
 学院设有模拟法庭、电子政务实验室、法学案例教学实验室等校内教学实践场所,购置课程教学辅助软件数套,建有校外教学实践基地若干个,并与地方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院资料室拥有中外文图书、期刊及影音资料近2万册(盒)。设有知识产权、政府治理、公共政策、社会保障等研究机构,其中知识产权和政府治理研究所参与安徽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公司治理与运营研究中心的建设。
 学院成立以来,教师已发表学术论文近700篇,出版著作20余部,主编参编教材近30部。近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民政部理论研究课题、省社科规划项目、省领导圈定课题、省部级教改课题、其他省厅级项目等课题100余项;提交省部级机构、市厅级部门等组织的研究报告20余份。获得省部级社科奖、省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学会优秀成果奖等10余项,国家级或省级高校模拟集体谈判大赛、管理决策模拟大赛、模拟政府大赛、未来律师辩论赛的优秀指导教师奖20余项。指导学生获批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0余项,指导学生获得各类别赛事奖励和荣誉200余项。
 学院历届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毕业生去向主要为:赴国内外知名高校攻读研究生、考入政府机构及事业单位工作、就职国企和民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