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8-01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历史文献学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专业历史文献学介绍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
华中师范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历年】]
[华中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华中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华中师范大学排名]
[华中师范大学考研群]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专业历史文献学介绍正文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专业历史文献学介绍:
一、学科简介
历史文献学是历史学的二级学科之一,也是历史学科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它以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兼包了多学科的相关知识,既注重对传统的批判和继承,又注重其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应用。
本校是全国第一个设立历史文献学学科硕士点博士点的单位,由著名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所开创,历经多年建设,在很多方面位居全国前列。发挥其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等特点,注重历史文献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结合,不断衍生出其他的学科方向,从而使之成为一门古老而常新的优势学科。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格完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材。他们应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相对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独立研究能力,能够从事本学科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胜任文化、文物、出版、古籍整理、图书管理、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三、研究方向简介
研究方向名称一: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
简介:通过对古籍整理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初步掌握古籍整理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具体的古籍整理保护工作、古代汉语的教学,对古代典籍具备基本的研究能力,对传统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归纳分析和研究能力。
研究方向名称二:中国传统文化
简介:通过文化概论和中国文化史知识的学习,了解世界范围内各文化流派的主要观点,运用所学传统文化知识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和批判继承。能够从事与专业相关的文化教学研究、文化管理及新闻出版等工作。
研究方向名称三:中国古代思想史
简介: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规律,主要侧重于先秦诸子思想和中国道家道教的思想文化研究和相关典籍的整理研究,掌握传统道家道教在现代的传承和发展情况。能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研究工作和宗教管理工作。
研究方向名称四:方志文献与文化资源
简介:通过方志学理论和有关方志文献的学习,熟练地掌握方志文献的基本规律,从而发掘传统方志中的文化资源,将之为现实的经济文化服务。能够从事方志编纂和管理工作、文化资源规划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工作、文化产业相关工作。
四、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最长不超过4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37学分,具体分别为学位公共课9学分,学位专业课14学分,指定选修课8学分,任意选修课4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
六、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教学实践和学术活动两项。教学实践包括担任教师本课教学助教、参加古籍整理的实践和教学活动、参预文化考察活动等;学术活动包括协助并参加单位或教师的科研协助工作、参加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参加各种各类的学术会议等。
七、科学研究
要求树立求实创新的科研精神,树立良好的科研道德规范,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规范,学习和掌握先进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史料具有较强的收集、分析和应用能力。尽可能多地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科学研究活动。结合专业方向和课程内容,提倡多写多练,力争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要求符合学校有关规定、符合本专业及其研究方向的特点,在撰写“开题报告”并获专业指导组同意的前提下开始撰写。
“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必须包括以下要素:研究前史及其成果和不足、自己研究的目标、对课题的认识和理解(创新点和重难点)、研究的步骤、论文结构、资料状况。在正文和注释的格式上符合有关规则。每年的4月初为研三年级提交学位论文初稿的时间。每年的4月下旬为研二年级提交“开题报告”的时间。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本专业采用多种培养方式,主要有非定向、定向委培、自筹经费、在职攻读等方式。
本专业培养方法以课堂讲授与导师指导下的自学相结合,独立学习与集体研讨相结合,古籍研究与整理相结合。强调各专业方向的贯通、一定的实际考察和调研能力。
十、其它
该培养方案系按照华中师范大学文件“华师行研字[2007]7号”制定,有未尽事宜以此文件为准。
本文来源:
http://m.okaoyan.com/_m/huazhongshifandaxue/zhuanye_38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