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调剂已经开始,调剂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对于需要调剂的考生应多积累素材和信息,争取抢占先机。下面分享考研调剂完备攻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什么叫调剂
什么叫调剂,就是没考上目标院校,转而争取其它有多余名额院校的复试机会。没考上目标院校的原因,无外乎两个:一是初试成绩不理性,未入围复试,二是入围复试了,但因差额复试的要求,被淘汰了。而成功调剂需满足三个硬性条件:一是初试成绩达到调剂目标院校所在地区的国家线,二是调剂目标院校没招满,三是调剂目标院校允许参加复试且通过考核。
怎样能调剂成功
结合国家政策和多年来我总结的案例,能“柳暗花明”的一般有几个共性:
1、“你情我愿”,即考生和调剂目标院校都有很高的意愿,光考生“我愿”不行,关键是学校“你情”。研招单位如果生源质量好,没有多余名额,或者研招单位宁缺毋滥,招不满也不接受调剂,那考生不管费多大的劲都调不成。换句话说,招生单位握住了调剂的主动权。
2、“分数高是硬道理”,就算报名情况再惨淡,研招单位在调剂复试中也会择优录取,总分很高单科但差一点的调剂考生往往能笑到最后。所以,给初试总分偏低的同学泼一盆冷水,如果真想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一定要放低标准。
3、“有方法、有韧劲、有运气”。落在操作层面,方法和坚持同样重要,可以说,调剂比备考初试更考察考生管理资源的能力,如果只会通过在论坛里不停刷屏获取信息,就太初级了,接下来我会从正反两个方面讲解调剂的技巧。
调剂的误区
调剂过程中,考生基本都是单打独斗,加上信息不对称,不了解上述调剂的实质,导致调剂的误区明显,典型的有:
1、目标太多。不少考生奉行广种薄收的原则,给所有认为可能的学校打电话发申请,这样其实很耗费精力,效果也不行。我曾经辅导过的一个学员,发了100多个特快专递的调剂申请,除了地址不对被退信的,收到的校方同意调剂答复数量,居然是零。其实,滥发调剂申请和在网上乱发帖的效果几乎是一样的,要知道,校方收到调剂信件堆积如山,一多半拆都没拆。还是那句话,目标院校有名额有调剂需求,才是成功的前提。
2、好高骛远。眼睛只盯着985、211、34所,只关注传统热门院校。调剂的实质是“退而求其次”,招不满的,要不专业偏,要不学校冷,再或者上一年报考热得不正常吓跑了考生。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指望北大光华清华金融会有调剂名额。正常情况下,调剂的目标相比最开初报考的都要低一个档次,并主要集中在中西部。我特别能理解调剂时考生失落和纠结的感觉,但考生必须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是有书读就万岁,还是有一个能接受的院校层次的底线,否则进退维谷、欲罢不能,只能在犹豫中丧失机会。
3、不愿主动出击,过于计较代价。调剂院校态度不明朗或被他们拒绝后,很少有考生能锲而不舍。同学们一定要逆向思考,目标调剂单位再不济,也不会上赶着追着考生求谁去读研,就那么几个名额,肯定倾向于给特别积极的。校方的拒绝很多时候也是在考察考生的态度,所以,吃点闭门羹,看点冷脸,太正常不过了。当年我的一个考研战友,报南京大学(招生办)单科差一分,他不计代价,有准确目标后,不远千里亲赴调剂院校,几经波折,成功调到东北财大。当时在大连住了近十天,天天去研招办问消息,负责招生的老师都被他感动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成都难。
调剂机会从哪里来
争取调剂机会,关键是缩小目标范围:
1、关注本科就读院校信息
就读的本科院校如果有研究生院,并且有自己报考的相关专业,那就是机会。学校受就业率(含升学率)影响,对自己的本科生是很照顾的,最关键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有关政策、变化、名额的信息,考生很容易搞到。相比其他学校的学生
2、关注目标院校新设专业(设置历史较短的专业)
新设专业是最容易产生调剂机会的,不是新设专业实力不行,而是很少有学生知道,这种情况甚至会发生在热门专业中。例如,中央财经大学(招生办)有三个学院都招收金融学专业,其中的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和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在第一年招生时都出现了调剂的情况。
3、学术硕士调到专业硕士
近两年,调剂成功概率最大的就是从学术硕士调到专业硕士。同样的道理,不是专业硕士不好,而是作为新生事物,大家不了解,加上各校专硕扩招迅猛,空出了不少名额。例如从金融学调到金融硕士,从语言学调到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从英语(论坛)专业调到翻译硕士……
4、跨专业甚至跨学科门类调剂
原则上,调剂要求入学考试统考的两科与所调剂专业的科目完全相同,专业科目相同或相近。但我们也经常看到跨学科甚至跨学科门类调剂成功的,这种情况很少出现在工学、经济学中,多出现在法学、史学、哲学、文学、教育学之间。例如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调到思想政治教育,从社会学调到伦理学等。
5、关注“传统困难户”
这么说好像有些不地道,但实际情况就是如此,有很多中西部普通院校的部分专业,常年报不满,甚至通过调剂都招不满,如果同学想好了就是为了拿个文凭,这类院校可以作为兜底的选择。
6、关注科研院所
不少科研院所的境遇和冷门专业近似,除了社科院、财科所几个大牛,学生对他们关注度明显不如高等院校。在招生宣传中,这类单位也很低调,加上就业对口性强,有调剂名额也不对外公布。考生可以多看看这类。
7、关注名牌院校的非热门专业
名牌院校不是所有专业都抢手,在调剂成功范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诸如北理工、哈工大、武汉大学(招生办)等等的身影。需强调的是,如果自己报考的是34所之一,在调剂的时候首先应该关注其它34所的单位,因为34所的分数线是自主划定,在报考不够火爆或整体初试成绩不理想时,分数线往往低于同地区同学科的国家线,例如2011年中国农业大学(招生办)的法学、电子科技大学(招生办)的经济学都低于当年国家线。
8、关注校内调剂
校内调剂优于校外调剂,这是公认的原则。部分学校很看重考生的初次选择,对其他学校自主出题阅卷的专业课分数并不信任,遵从先校内再校外两步走调剂的复试策略。所以,这类学校会放宽专业限制,允许跨专业调剂,只是在复试环节把控比较严格,其中北大就是典型。
为调剂做准备的关键步骤
1、 查阅各校2012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
大量查阅各校2012的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是精确调剂目标的前提,一定要看得足够细,自己动手做一个表把所有的情况列出来,区分哪些是新专业,哪些是去年没招满的,哪些是专业硕士,把重复频次最高的优选出来。
2、 准备调剂申请材料
没有必要做得很复杂,但突出几个信息,并尽量用:初试分数、本科成绩、学术优势、曾经历过的学术实践项目,如果本科来自于211等重点院校,一定要突出。要写得尽量恳切一些,对了,不要忘了用最显眼的字体来标注自己联系方式。
3、 联系研招单位N条途径的优劣对比
打电话、邮寄调剂申请、找人代为递交申请、本人亲自去,都是联系研招单位的方式,但我觉得效果应该是依次递增的。
如果打电话,一定注意听招生负责老师的口气,如果感觉有一线希望,都要充分表示自己的意愿,假设招生负责老师一口否定调剂,再寄调剂申请的意义就不大了。现实中,研招老师一般会说:“现在分数线还没出,情况待定。”这其实是个可进可退的表述,成绩公布后,今年报考考生考得如何,能否招满,校方已经很清楚了,留一点余地是看要在多大范围内发布调剂需求信息。
如果邮寄材料,建议寄送到欲调剂的院系,不要寄到校研招办,因为具体经办的一定是各院系。最好搞清楚收件人姓啥名谁,若不知道,可以填写“研究生招生负责人”。
能找人代交或本人亲自去的,最好是跑一趟。当面交谈,很多信息会沟通更准确,你坚定的调剂决心也能直观的表现出来,招生老师影响也更深。如果能有认识的老师给推荐,就再好不过了。
4、确认各校接受调剂材料的截止时间
非自主招生院校一般在公布复试时间前后就会停止接受调剂申请,千万注意进度,不要觉得某院校很冷而掉以轻心。
5、错开各校复试时间
如果同时调剂多所学校,复试时间上一定要注意安排。很有可能两所学校的复试挤在一起,这种情况下只能做舍弃了。
6、一手联系一手备考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了准备复试,费尽千难万险争取来的机会,如果因为复试再不过,实在太可惜。我知道,在内心起伏波动时,要强迫自己静下来看书是极其痛苦的,但考生朋友一定明白一个道理:一年的辛苦已经付出,调剂是给自己最后的交待。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祝各位调剂考生调剂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