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考研派研究生微信
为你免费答疑

QQ咨询:
下面是关于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考研的心得体会
漫长的考研岁月过去,回首看看4个月的复习,经过了各种纠结,流过了多少泪水,忍住了一个人的寂寞,终于顺利的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因为本科学校只是一个三本的普通大学,而且完全是名副其实的“三跨考生”,其实当时自己挺没信心的,但在复习过程中不断的给自己鼓励,增强自信,从最初的很低的目标,到最后报名时破釜沉舟,在考研的途中不断给自己自信,将自己放在绝境,有时,也许把自己放在最不利的地方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是从八月份开始复习的,因为自己是跨专业的所以对教育学的复习很注重,八月份就回学校复习,忍住各种孤寂,让自己静下心来认真的去复习,说实话我真的要感谢勤思,因为对一个跨考生来说,要看我们众所周知的参考书(7、8本)真的很头大,看着看着就很不耐烦,但在7月末的时候我收到了勤思寄来的辅导书,书上内容很清晰明了,脉络很清晰,所以,我就看了3本参考书,剩下全是反复的看勤思的辅导书,而且慢慢的有了头绪,对书的大体有了了解。
  我本科读的是日语,所以初试时考的日语,几本没怎么复习;但是讨厌政治,属于考前狂背,考完就忘的类型;对于教育学的了解不多,但是知道教育学以记忆、理解为主。基于这样的情况,我的考研准备时间全部奉献给了教育学和政治,日语准备时间总过不超过24小时。从开始准备到初试大概3-4个月,所以如果外语基础不大好的同学可能要提前更多准备了哈。我的初试成绩是总分342,教育学193,政治71,日语78,初试排名第二,复试排名第四。
  下面开始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经验,特别是写给很晚才开始准备的童鞋们,我的感觉是,考研的准备重点不在于时间长,而是在于找对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复习前准备】
  在正式开始复习之前,最好能够多方面了解一下考研的信息,如复习用书、练习资料、复习经验等等的消息进行了仔细的搜索,然后给自己做了一下大概的时间表安排复习时间。
  总的来说,我是采取着重教育学的复习。几乎每天都在看专业课,根据个人的记忆规律来安排时间,我属于百灵鸟型,早上记忆很好,所以自从开始备考以来,我每天6点起床,坚持到考试,晚上11点准时睡觉,所以,告诫15年考研的你们,一定要找到合适自己的作息时间,这个非常重要哦。
  教育学:8月份开始看第一遍,9月份开始看第二遍+自己归纳笔记,11月份看第三遍+模拟题,12月份最后一遍+最后模拟。成绩出来我很满意,因为今年选择题比往年要有难度,而且由于时间不足,还有一道题几乎没写,当时考完觉得自己肯定完了,当时觉得能考170就不错了,不过出来的结果很满意了。
  政治:我政治复习时间很短,因为将大部分的时间分给专业课上,所以政治复习时间大概就两周左右,在离考试两周左右才开始复习,这两周主要是背卷子,背了三套卷子,《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题》、《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蒋中挺的最后五套题》。
  日语:因为本科是日语,所以没怎么准备,只是从12月开始每天做一套真题,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准备了。
  【材料推荐】
  书的方面我想大家都知道那些经典教材了,我在下面也给大家简单列举一下。练习资料方面确实良莠不齐,我也买了不少练习的资料,大部分都很不错。
  ·教材
  有些童鞋问需不需要买书看,我的建议是能买的还是要买。其实我买的教材没有全部看,我看的主要是大纲解析和勤思的辅导书,一字不漏的看。教材的作用在于自己看不懂的时候再翻教材,这样就能既不浪费太多时间在书上,又不会遗漏重要内容。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看大纲解析只能字面理解,这样会看了就忘的,一定要看看书,书里面有很多例子和系统的讲解,能帮助大家更好理解与记忆考试的知识。下面是我用的几本教材:
  ①《教育学基础》
  十二校联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②《当代教育心理学》
  刘儒德、陈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③《中国教育史
  孙培青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④《外国教育史教程》
  吴式颖
  人民教育出版社
  ⑤《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裴娣娜
  安徽教育出版社
  除了上述的经典教材,有两本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就是教育学的考试大纲解析和勤思辅导书。这两本书一定要看透看熟,两本一起看。
  【练习资料】
  练习资料大家可能觉得比较头大,当时我也很迷茫,不知道选什么复习资料好,我没买什么练习资料,主要是勤思的《必胜习题库》、《六套模拟题》和往年的真题,其他的练习材料没买过。要充分里有好勤思的《必胜习题库》,上面的题很全面,书上的小知识点都囊括其中,其次要准备一个自己的习题收集册,将自已遇到的,觉得很不错的题目写到本上,以便以后复习,再次就是要认真的做好往年的真题,主要是10年到14年的最新的真题,比较有价值。
  政治方面,我觉得没必要没很多书,即使买了也没时间看,只不过给自己心理安慰罢了,如果觉得心里不踏实,我建议买肖秀荣的政治辅导书,最主要的是在最后快考试的一两周一定要狂背卷子(共13套)。
  【复试经验】
  表现的大方、自然、谦虚肯定没错的。
  华东师大的外语口语和听力是合二为一的,我表现的比较紧张,老师很和善,重复她的问题,总体上我表现的不是很好。
  专业课的笔试是1道看图比较分析的题,共9个中西方比较的图,从图中分析中西方国家的特点、优点及中国的问题,A4白纸随你写多少。其实考的是你平时的知识积累,和专业知识一点都不挂钩,主要测验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所以了在课外多了解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很重要,当然阅读导师的论文也是必须的。总之,没有标准答案,只要答出特色就行。
  专业课的口试是在会议厅进行的,总体上气氛比较轻松,就是老师想更深的了解你,所以我深呼吸了下,就不紧张了。导师让我自我介绍,然后问我为什么从日语考到教育学来,最近你看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悟。另一个老师问我怎样理解比较教育学,然后就是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最重要的是,对于跨考生导师会纠结你的本科专业,最好能够将你的本科专业和你跨考的专业有所结合,最后就是问了关于研究生阶段的计划。
  小插曲:31号晚上参加综合能力测试的时候,系办的老师进考场来提醒我们1号的专业课笔试及3号的面试,一定要认真对待,今年生源好,会刷去很多人。然后一一针对每个方向,予以提醒。对于跨考度很大的同学来说一定要做好准备,导师会纠结你的专业结合度,不过事实证明,导师更加看重的是你的学习能力和态度以及研究兴趣。当然还是要提醒大家,报考时也要看清,不要盲目报考,毕竟跨专业报考是很有风险的事情。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的是没有一种方法是适合所有人的,当你找到了适合你自己的方法的时候,也就是发现了最好的方法。考研路,选择的是对是错,没有人能告诉你,只有你自己体会过了才会明白正误,就像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穿过之后才能知晓。衷心的希望学弟学妹们心想事成。最后,用一句话结尾吧,是我知道成绩后,同学送我的一句话——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