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7-2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广东财经大学考研经验:考研,就是一场全方位的考验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
广东财经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广东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广东财经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广东财经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广东财经大学考研难吗]
[广东财经大学研究生院]
[广东财经大学排名]
[广东财经大学考研群]
[广东财经大学研究生学费]
[广东财经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广东财经大学考研经验:考研,就是一场全方位的考验正文
一、写在前面
从去年在论坛受益匪浅到后来成功突围,我都一直想写一篇经验帖回馈论坛,但是很抱歉,时至今日,才得以有时间使之成文。作为处女座追求完美的我,本意是想把所有经验帖浏览一遍再下笔的,集众家之所长嘛~也可以更多的看到大家的需求点,可时间精力都不能允许我只顾完美不顾13的学弟学妹们了,所以还望大家见谅。写之前,我特意回顾了一下自己去年的人人状态,发现我真正开始备考也正是7月15日,也算是没有耽误什么,正好聊以借此纪念我的考研之路啦~~~我只想让更多人能够跟我一样从中受益,为别人的梦想点一盏灯,也会照亮自己的路!被需要,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本人来自河南,本科是河南一所非常普通的二本,还好用尽办法调到了我想读的会计专业,否则就真的对我的CC没有一点优势而言了……经过半年多的备考,本人初试成绩159+76=235,在中大的初试成绩中排名第四,得以顺利进入复试,最后也终于圆梦中大。一路几经坎坷,后续不断,也终究应了一句“好事多磨”。
回望自己的考研路,我真的觉得这一场战役,用到了我所有成长历程中所积累的一切能力。可以说选择了考研,就选择了一次非比寻常的考验,来证明自己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并不是一无所获,是可以证明自己比别人更优秀的!而这一路,有四个字一直让我长记在心:“水到渠成”。与君共勉!
二、目标准备
虽然现在写选择考研、专硕、学校对于13的孩子们相对有点晚了,那就待14年的孩子们仅作参考吧,13的也是可以做适当的调整的~
1.关于考研
我认为选择考研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最忌讳的是人云亦云,跟风行事,关键是要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是否有必要考研,是否适合考研等等。我也是那时才明白,站在大学毕业的关口,我们再也不能像原来一样做着非好即坏的选择,而是每做一个选择都有相当大的机会成本在向上附加。作为女生,我更感不易……但是,我还是坚定的选择了考研,原因有三:
①名校情结。我自小就是乖乖女一枚,一路走来也都把优秀当成了一种习惯,无奈命途多舛,在高考那年出了意外,让我也体会了一把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但我并没有放弃,我心中的名校情结始终难以释怀,我相信我终会梦想成真的。而身边无数发小、好友的名校背景,也是一直激励我的原因之一,我很想跟她们一起体会她们口中的大校风度,不想因为学识见识的差距而使友谊变淡,更或许说,我真的不想自己的学生时代止步于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校,虽然,我很感谢我的母校对我四年的培养和给我的机会,但这并不能消减我心中对名校的向往,而考研给了我改变自己命运、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
②生活追求。我生在长在一个河南的小城市,但多年来,亲友在大城市的生活经历和自己这些年实习也好旅游也罢的都市体验,都让我感受到了大城市与小城市的优劣。但在这孰优孰劣之间,我依旧觉得在我们这样一个什么都要靠关系的小地方以我的家庭背景并不足以支撑我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所以我宁愿去大城市拼一拼受点苦,也不愿意让父母为我的追梦之路受些可以避免的委屈。虽然有点沉重,但我乃至后来在本地央企工作和中大上研之间选择时,这仍旧是很关键的一点。不过,和朋友聊考研动机时,套用一句他的话,“在咱们这种小地方都玩儿的没什么可玩儿了,当然要换个大点的地方好玩儿的地方接着玩儿了~~~”我承认,我不是一个安分的人,我也不想二十岁过五十岁的生活,我更不愿意干着一份一眼看十年的工作。但是,如果我以一个普通二本的毕业生去大城市混和毕业于985名校的硕士生相比,且不说就业机会、企业待遇有多么不一样,单是自身的底气也会差很多吧~关于生活城市,这一点对我后面的选校也是有很大影响的。
③形势判断。第一,单就目前的形势,考研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虽然一直都有研究生贬值的言论,但在不管在企业还是事业单位,研究生的待遇依旧要比本科生高一些,或者说后劲儿更足一些,升职机会也更多一些。第二,在学校方面,老师们也极力营造考研的氛围,在和他们的沟通中不难发现,他们的确是希望自己的学生们能到更高的平台上深造学习,以后的职业发展道路更加宽阔,毕竟结合现实情况,我们学校的就业情况跟很多一流学校是没法比的。第三,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本科毕业就工作的情况下是很难很难实现的。大家应该懂的,注会本科不好拿或者悲催如我根本就没机会拿,工作起来更不容易拿到,而研究生阶段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缓冲期,这一点应该不同于其他专业的考研动机了~~~
2.关于专硕
首先,我很喜欢会计这个专业,也认为自己很适合从事这个行业,所以从来没有动过换专业的心,立志为会计事业奋斗终身吧~~~~从第一次接触“会计硕士”这个词汇,我就觉得这与我有关,于是命中注定吧,我的MPACC之路就这么开始了~~~至于选择的过程,于我是很简单的很快就决定的,但是说起来还是很系统很漫长的~~~~
①全面了解。关于学硕和专硕,首先要自己十分清楚这两者的区别,我认为关键的衡量因素有以下几点:
A.自己的目标职业。如果是非常坚定的走学术道路,搞会计理论研究、进高校任教等,我认为还是学硕来的更靠谱些,这其实还是自己职业目标所决定的,像我的一位好友就因为决心进高校,所以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学硕。
B.考试难度。经历过这次考研,我觉得其实这两者并没有绝对的哪个更难哪个更容易,但相对而言,学硕的初试难度大一些,数三、专业课都是需要提早系统复习的,复试相对简单;而专硕的初试虽然简单,但人品也占了一部分,复试相对而言考察力度更大,一旦悲剧,调剂几乎无望。究竟怎么选择还是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C.招生情况。如果已经有很明确的学校,那就要看你是选学硕还是专硕了。以中大为例,如果想非中大不上,非会计不学,对我们这种没有机会去竞争会计学硕硕博连读的报送名额的学生而言,考MPACC是唯一的选择。而根据目前学硕缩招,专硕扩招的现实,这样的情况是不得不考虑的。
②自我评定。从考试的内容上,难度上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一下权衡,下面以本人为例,说一下我的分析思路:
A.劣势——高数和概率是我最大的折磨。虽然我是理科出身,大学这两门课的成绩也不算太差,但学习过程之痛苦真是让人不忍回首,所以真心不想再折磨自己去啃天书,去耗费大好青春换一个确定性几乎为零的数三成绩。
B.优势——初高中数学底子还好,从最开始到最后,数学除了速度,在正确率上我并没有太发愁;写作功底还凑合,在联考的两篇作文中,我的字体和行文一般而言我认为拿个平均分应该问题不大。
C.目标定位——名校之梦。周所周知,名校的会计学硕初试分数都巨高无比,要是想踏入校门恐怕不从大一大二开始准备就是很不充分的,所以,我也冲着这个相对而言略大一些的可能性赌了一把,毕竟,学硕的自信我的确缺点……
3.关于择校
我的择校也是经历很纠结的过程的,甚至在央财、外经贸、中山大学中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还做了EXCEL表请高手帮忙决策,甚至还在买了外经贸的7本专业课书后,因为初试科目调整,重新选择了中大。选校对考研的成功与否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一方向的确定对后面的知识准备也影响重大。我认为,选校可以针对以下几个因素进行权衡考虑,暑假时可以确定两三个,待招生简章下来后再进行微调。
①所在地区。首先,这个地区很可能是自己以后工作的城市地区,这个我在第一部分关于考研的内容中也提到一些,而有些学校在当地的名气确实要比在外面大很多,这些客观事实是需要我们提前了解的。比如,外经贸在北京是所性价比很高的学校,而中大在整个华南地区都是无可非议的老大。其次,还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的职业发展,我当时认为,会计要想有一个好的发展,最好还是去经济发达的地区,北上广还是首选的,机会更多,见识也会增长很多,央企外企私企事务所公务员等都是可以做的选择,即便是最后机遇使然,依旧回到内地工作,也是可以好好的学习体验一番的,这就是我体验生活的态度。 最后,我们还应该考虑一些家庭的因素,比如有无亲属好友能够相互照应,自己的家人有被接过来一起的可能性等等,特别是作为女生、独生女,我并不建议女生自己出来硬闯,我之所以选择北京广州也是结合家里的情况充分考虑了这点的。
②冲击?保底?考研的动机各不相同,有人只是为了一纸文凭,所以就想报个保底的,自己稍稍用点力就能上的,从今年我周围同学的情况来看,也并不乐观,像一些所谓的冷门学校并没有冷到哪里去,但最后还好复试不算太难。而更多的同学可能跟我一样,看到之前很多经验贴中写的,读MPACC就是要非名校不读,否则出来也没什么含金量,类似这样的言论对我还是很有杀伤力的,毕竟这是金钱与青春的双重投入,不得不精打细算。
③综合?财经?在选校时,应该这是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综合性院校是我的心中的追求,我希望自己能够在综合性的学习氛围中成长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而不只是专业知识方面的进步。但是,受困于北京的综合性院校实在是太难于高攀,所以才委曲求全圈定了两所还不错的财经类院校。而中大则是广东地区的首选,也是我从高中一直以来的理想院校。在牌子方面,985、211是不是标准还算要看自己如何看待,不过本人还是很看重985的牌子的,因为一位好友在工作中给我讲过一个门槛问题,财经类院校一般没有985,最多也就是211,像东财连211也不是(很无语啊....)。在培养模式方面,财经类院校的会计本身一般都是最好的专业,所以可学习的东西应该有很多,也相对成熟,我想专业知识方面应该可能会略胜于综合性院校;但在综合素质和培养方式上,综合性院校的学生所具备的素质应该会更全面,各方面的能力也会不仅仅局限于会计。在招生方面,一般而言,财经类院校的招生名额会相对较多,但报考人数也是水涨船高,大家应该理性科学的看待报录比的问题。在复试方面,财经类院校的复试专业课难度明显高于综合性院校,而综合性院校的复试生源中目测就能看出来有很多综合素质本来就很高的高手,跨考的、具有工作经验的真的是一抓一大把啊~~~
④备选学校内结合自身优劣势粗定把握度。因为我个人英语还算可以,虽然也不十分突出,但觉得外经贸的两大本全英专业课书极可能会是杀出重围的利器,所以当时觉得外经贸是最佳选择,毕竟,我那时还是很想去北京的。而央财和中大相对而言,初试分数和报录比都更高一些。同时也可以多打听一些这些学校的情况,进一步分析决策。
⑤信息畅通,及时调整。对于13、14的考研情况,只有到出简章的时候才算清楚,否则都只能依据往年的经验,所以务必要保持信息的畅通,像我们就在11年8月底的时候经历了初试四门改两门的大改革.....当时真的是惊天致命的消息,因为对于外经贸而言,所有考的人英语应该都不差,那就是说初试两门变一门了,那一门的联考还是充满考场运气的....(事实证明,我当时的判断是很正确的,外经贸的英语一般也都在80左右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再次将天平移向了中大这一边。
⑥坚定选择。不得不说这最后一点很关键,对于到11月截止到报名确认前最后一刻才定下学校的人,我看的很多,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也真真的将这份纠结连带着其耽误的时间与精力都看的一清二楚。既然差不多选定了学校,就不要再左右摇摆。我也是在极大的纠结之下顺势抓住了一次去广州的机会,在十一的时候去了趟中大,可以说,在我站在校园里的时候,我就已经下定决心非中大不上了。满眼的古树古楼,浓郁的学术氛围,和善的同学老师,我在这样包容与开放的学府里用两年时间学到的东西一定会让我受益终生。我到现在也这么坚定的认为。
4.关于信息来源
这一点我在momo0625的中大经验贴中也有看到,写的挺好的,大家可以找来参考借鉴下。我的大体如下:
①考研论坛。各种经验贴的学习借鉴,热点信息的关注收集,找师兄师姐研友等。(建议后期大家偶尔关注即可,否则有些同学晒进度晒成绩的还是会多少影响自己的心情和复习热情的;另外,论坛鱼龙混杂,大家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已掌握的信息来判断哪些信息是真是假,这可更是个真功夫~~~PS.当年中大的七万学费可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啊~~~)
②中国会计硕士网。信息较为官方,各学校均有整理,更新及时。
③目标院校的研招网、院系网站。招生简章、参考书目、考录比、推免指标、历年真题、复试方案、拟录取名单等等,这些都是可以查到的。(中大是这样的,虽然我知道并不是所有学校都如此开放.....)PS .我后来有听说在学院官方网站上是可以下到什么精品课程的课件的,这也是复习专业课的重要途径啊~~~~
④招生办。这是最靠谱的也是最不靠谱的......一般信息都很准确,老师态度千差万别,打通电话的可能性值得商榷,不过总体来讲中大这点还是不错的,虽然老师复试的时候说我们打电话打的他接电话都崩溃了...你们怎么能有那么多问题~~~~~但是,该问的,一定要向你能够得到的最权威的人士求证,省下的时间都是自己的!
三、知识准备
有了前面的准备,其实知识方面真正准备起来是很顺畅的,只要一步一步按部就班的走,知识方面大家的差距并不会特别大。不过有三点我还是要提醒各位,一是,这个知识储备的过程不仅仅是考试英语、数学、逻辑、写作所涉及的内容,更要提高自己会计专业素养;二是,我非常非常要强调的,“不在于开始的早晚,而在于是否坚持到了最后”,看到身边成功或失败的例子,我认为这句话是最犀利的。三是,一本书做三遍比三本书做一遍要有用的多~~~下面步入正题~
(一)英语
我的英语底子就是大二过六级,不过分不高,但因为一直都挺爱学英语的,自认为底子还凑合,但我对自己认识也很清楚,我的听力不好,还好考研初试木有听力,还有就是我其实单词量也并不够大,阅读很大程度上是靠语法做的支撑,这里要好好感谢初高中英语老师的语法基础的~~我一直都是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所以也就用英语一的标准来复习的。另外,为了安心,也为了系统的复习省点劲儿,就跟同学一起报了班,偶尔周末上上课,跟着老师的方法走一走试一试,感觉也还挺好的~~个人背景介绍完毕~~~
1.基础准备
单词和语法这一块可能现在做起来有点晚,不过相信大家在前期肯定也是有所准备的,大家可以选择性地看一看~~
①单词
A.长期工作,贯穿始终。我虽然在前期单词也没有背多少,只是过了一遍考研单词书,但是,因为有这个思想准备,就在真正开始做阅读备考后,依旧坚持背单词,每天20分钟半个小时,晚饭后静静心,会觉得背单词是这个过程中最轻松的事情了~~~而在做题的过程中也会越来越发觉,很多时候都是一个单词影响了理解判断导致的做错题,也就更加注重单词的积累。这个工作是需要一直做到考研前的,但是,也没必要苛求自己没有不认识的词,这是不可能的……
B.用书。随意,市场上的只要是自己看着顺眼的,个人觉得都一样。
C.方法。跟很多人交流过背单词的方法,每个人也不尽相同,我就给大家列举几个我认为还算靠谱的吧~~~
a.有量才有质——把一本单词书翻个5、6、7、8遍,但是间隔不能过长,就跟翻杂志似的,目的是先混个脸熟,再慢慢了解~~~适用人群:单词基础差,背单词背不进,背完就忘,特别是男生,还有点小懒~~PS.注意刚开始的时候适当慢一点,后面要加快,尽量保证每天都要做,结合自己的记忆曲线,同时,后期还要多求甚解,才能量质双收~
b.有质再有量——自己列计划,每天记多少单词,记还要记住了,第二天再复习前一天被的,结合例句等,甚至用本子抄下来。适用人群:单词量基础还可以,自觉性较高,时间较充裕,认真细心的孩纸。PS.我自己后期用的就是这种方法~这也是我多年的学习习惯使然~最后写了整整一个厚本子~
c.快速重遇法——我认为背单词最好的效果就是刚刚背过,马上就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了,然后这个词就彻底记住了,难忘啊~~所以,这就要阅读量来刺激,不管是真题还是其他的阅读材料,都是非常好用的,所以背单词最重要的支撑还是阅读量。适用人群:所有~
d.深入辨析法——单词背到最后,会发现越背越混,很多词都成了熟悉的陌生人,甚至影响做题理解。这就要我们再返回来着重研究下这些词,千万不可搁置放任,这绝对不只是不细心所致,词汇辨析书、有道、百度神马的都是可以查到的,关键在于自己的积累。
②语法
针对于考研英语,很多技巧方法的使用都必须以语法为基础,其实四六级也是,只不过考研的难度更大一点,句子再长一点,如果想要后期的技巧炉火纯青,那内功自是必须提前修炼到位的~
A.专项突破。如果语法特别差的,可以在大三的时候专项突破一下,买本语法书好好系统的学习一下,磨刀不误砍柴工的~特别是14届的孩纸们,时间还长呢,别急着做什么真题,现在才是开始做的时候呢~
B.真题长难句。对于13的时间已经有限的孩纸们,如果现在觉得语法不过关,也是有办法补救的,那就是在做真题时,一定把每一篇的长难句都分析到位了,长期做下来一定会有收效的。 做得多了,到后面也就会很容易就把握住出题点的。
③用书
我的英语复习原则就一条——“一切以真题为中心”,下面具体说说我的复习用书,仅作参考,具体后面会结合复习进度略作评价。
A.单词:《考研英语速记宝典》(X Z) 《英语词汇实战宝典》(XZ)
B.英语一:《三层递进攻克阅读理解》(XZ) 《写作专项特训30分》(XZ)
《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黄皮书张剑)
C.英语二:《MBA/MPA/MPACC英语历年真题精解》(机工)
《考研英语(二)历年真题老蒋详解》(北航老蒋)
《2012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二)考试大纲解析》(高教)
D.补充阅读:《2012考研英语时文阅读宝典(夜读)》(XZ)
《2012考研英语美文诵读宝典(晨读)》(XZ)
E.下载复印资料:部分《2012考研英语写作高分攻略》(HKW) “TQ模拟”
2.复习进度安排
①第一阶段:暑假(7月-9月开学前)——打牢基础
我开学前将英语一的真题用文都的三层递进做了一遍,因为有点赶进度,所以有的后面九几年的题没有做的很仔细。同时,那时候觉得总要开始背点东西,自己的英语积累实在是消耗的太厉害了,老本都吃没了,而新概念、真题什么的对于好久没背过东西的我实在太吃力,就用了文都的写作30分来铺垫铺垫,把老师划的一些重点文章开始背一背。
建议:最好能在这个阶段对真题有一个初步了解,主要是阅读,至于其他几项的复习,只要阅读的功底打扎实了,其他的在最后专项突破就问题不大了。这个阶段的阅读,注意要慢,开始的时候会很受打击,要把每一篇都分析透了,做到没有不认识的词,看到哪句话就能知道是哪年哪篇文章的。PS.这个要求确实够高,不过求其上得其中嘛~最后离这个境界就不远了~
②第二阶段:9月-10月——强化训练
真题还是真题,这个阶段我是把黄皮书认认真真的做了一遍,真心觉得这书强大,强大到一篇文章从做题到总结全部做下来几乎是要几个小时的,分析之详细之深入无书能敌。同时还背了一半的阅读真题,对于出题思路的把握还是有点用的,而且有些句子也是可以用来模仿写作的。单词障碍到后来也越发明显,也就开始加强词汇了。同时,偶尔还会做些英语二的题调剂调剂,不过说实话,我感觉10年前英语二的题都还没有英语一的借鉴性强。
建议:这个阶段,务必对真题有深刻的认识,可以说英语在这个阶段是要成型的,后面也不过是不断的巩固加强。做一篇阅读做好了,几乎是要花上半晌功夫的,但是还是要耐得住心。建议不要在真题上留下做题的痕迹,因为还要做很多遍,不能影响后面的练习。
③第三阶段:11月—12月上旬——冲刺训练
一个月的时间把英语二的真题成套的认认真真的做好,同时还要着重注意08、09、10英语一和英语二的真题训练,也就是说这个阶段,英语二要做到第二遍,英语一要开始做第三遍。英语二的真题确实老蒋的好一些,答案也更准确一些,但是跟黄皮书一比,这些都是浮云啊~~~同时,在阅读中也要开始做些写作的积累了。
建议:这个阶段其实人开始会有点浮躁了,各种其他的复习任务也越发的多,重要的是耐得住性子,按着自己的计划一步一步走下来就好。特别注意,总结自己的错误点,尽量及时的改正,特别是做题思路方面的,要知道出题人的出题意图,学会换位思考。
④第四阶段:12月—1月考研前——模考训练
之前一直在说阅读,至于完型和新题型以及翻译,是要在第三阶段末期和第四阶段开始的时候完成的,找两个星期专项突破,总结规律,一般常考的点就那么些个。英语一和二的完型区别不大,新题型只是个别题型英语二不考,按大纲的要求复习,翻译英语一和英语二差别较大,要做几篇真题的实战训练的。而同时,模考也是要开始的,从开始一周进行一次到最后一周两次,都是可以的,这些任务穿插着进行就好。
建议:A.卡时间做成套的题,并记录对错,培养考场的感觉。B.准备大小两篇作文模板,这个是很重要很关键的,花一周去准备都不为过,准备好之后要按照这个模板多写几篇。C.最后一年的两套真题要留着最后模拟用,放松心情,英语越到最后越没有什么可复习的,保持好状态最重要。
3.每天复习计划
英语学习的原则是每天都不能断,所以每天都要有自己的复习计划。一般我把早上10点前的时间都给了英语,不管是背单词还是背阅读或者作文什么的,下午或者晚上做英语真题,中午晚上睡觉前看一看英语时文,等个饭的时候也可以看看手机上的CHINA DAYLY。这些在实际中都是要根据当天全部的学习计划去分配的,前期后期也有所不同。关键的是,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会不自觉的去计划,其实有时候一分钟都用不了。
4.个人方法总结
①用琐碎的时间学英语,注重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比如,用早上晚上饭前税前的时间,用笔记实实在在地记录自己的一点心得和规律总结,用手机有道背背单词,在人人微博上加几个英语学习的主页,要让英语填满自己的生活。
②因人而异的方法需要因地制宜的实践。我的做题方法现在让我具体说出一二其实也并不容易,好像觉得也没有用什么方法,如果真让我说的话,我的确是按照XZ的那一套在训练,当然也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重要的是思想。大家可以在网上或者别人的帖子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然后不断调整改进,融入自己的东西,才能真正为己所用。
③真题建议买两本。一本可以第一遍的时候做着划着总结笔记,一本后面几遍使用,不要在题目上留下什么痕迹,将答案写在纸上,这样也可以对比前后错误是否一致,是否不犯,是否新犯,发现自己真正的问题,有什么需要标注的也可以写在第一本书里。我用的两本英语一真题的顺序是可以互换的,感觉应该各有利弊吧。
④整理无敌万能作文模板。我一直不太推崇模板,但是到最后越发的觉得作文只有在模板下才能发挥到极致,因为我考场易紧张,单凭状态的话运气成分太大了。而身边也有一位好友,因为作文模板的问题而失利,这让我觉得有必要单列出来。模板一定要自己写,之前积累的好的用词和句式都是要挑选出来固定的用下去的,像什么哪里都能用的高端词汇,十大句型也要基本都能用上,万能的原因、建议等等。写好后最好跟朋友分享互相改改,然后就不断的用不断的改进,让它更加万能,用的更加自如。考场上的时间其实就是在做完形填空~但又不会被列入抄袭之列~~~
⑤坚持到底的信念和保持到最后的题感。其实现在回头想想,在英语不差的情况下,我对英语的投入是足够多的。虽然最后的76分有点差强人意,但毕竟模考时客观只扣9分以内的甜头还是让我觉得英语没有白白复习,更是在看过身边英语实力很强却成绩不尽如人意影响录取的时候,让我觉得付出的总是值得的。
(二)联考——数学
本人河南考生,所以初高中的数学底子真的自认为还不错,加上理科的背景,加上本来就擅长数学选择填空的自信,让我对联考的数学从始至终都没有觉得是问题过,一般情况2-3个,相当稳定......
1.用书:
《数学分册》(机工) 《数学高分指南》(北航) 《数学考前冲刺》(北航)
《联考大纲解析》(高教) TQ模拟题
2.复习进度安排
①第一阶段:7月-9月
数学分册是所有书里最简单的,比较适合最开始用,但这一阶段,我觉得逻辑更重要,所有数学不用放太重的任务,能在十一前将数学分册和高分指南做完就可以了,高分指南相对较难,但是也会发现其中有些题的技巧性实在是太强了,有意识的学习模仿就好。
②第二阶段:10月-11月
将数学分册和高分指南做第二遍,如果时间允许,对于自己的薄弱章节还要进行第三遍,甚至第四遍。我记得当时感觉概率那部分不好,我就又自己多做了一些。11月应该也出大纲解析了,里面题目较难,答案错误较多,入手后就开始按部就班地做,别因为错的多就丧失信心,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③第三阶段:12月-1月考研前
这个阶段要进行至少一周两次的卡时间训练,保持在45分钟内完成25道题,我把同学的北航的考前冲刺最后的套题复印了一下,就用这个训练了,觉得难度还是有的,虽然最后也没做完,不过无所谓了。另外历年的真题也要进行卡时模考,特别是最后进行联考整套模拟时更要用真题,虽然,有些人觉得真题早就在书里做过了,答案都要记住了,可是,重要的是考场的感觉,而不是对错的结果,一定要一道一道的算一遍!
3.个人方法总结
①不要在书上写答案,但是要在重要的题目前面做记号。因为要做好几遍,这个是很重的,后面的逻辑也是一样。但因为可能会有时间紧张复习不过来的情况,将自己的错题、技巧性强的题、方法更简便的题等等都打上记号,这样在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可以重点复习,一遍一遍的记号最好不一样,到最后总结的时候重点会更加清楚。
②培养速度意识,每次最少25道题连做。这样会保持一个重要的题感,从头到尾,不会因为状态的问题而影响结果,同时还要时刻拥有速度意识。
③总结易错点。最后两周可以将重点的、易错的题目知识点总结到本子上,算是提前给自己敲个警钟,考前看一看。
④适当放弃。数学拼的是速度,重要的不是每道题有多难,而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对多少道。所以当遇到不会的、没思路的、计算量太大的等等,可以适当跳过,在45钟内如果还有时间就回头去做,如果没有,就选择放弃,我今年的考试就放弃了最后一道题,说不定还能蒙对呢~~而在平时的复习中,遇到这种难度很大的,一方面看是否有简单方法,一方面就要看是否能够学会,如果两者都是否定的,那就没必要计较那么多了,反正上了考场,这种题你还是要放弃的........
(三)联考——逻辑
我本人自我感觉文字功底还算凑合,但是最初看到逻辑的时候还是一头雾水,不过在渐渐复习掌握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其实翻来覆去要考察的点也就那么多,一类题目掌握好了就真的是能触类旁通的,我一般也就是错4-6个的水平,挺稳定的......
1.用书
《逻辑分册》(机工) 《逻辑精点》(机工) 《联考大纲解析》(高教) TQ模拟题
2.复习进度安排
①第一阶段:7月-9月
神一般的逻辑分册让我做了快三个月,真心崩溃....可是,真正做下来收获还是很大的,对逻辑考察的内容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后面的复习也算是打好了基础。
②第二阶段:10月
一个月的时间做逻辑精点让人倍感轻松加随意,因为和分册相比,这本里的题少了好多,而且很多都已掌握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分册比精点更全面,这个里面错过的题其实就相当于错第二遍或者是没有掌握的点,都是需要好好总结的。
③第三阶段:11月
这个月可以把逻辑分册、逻辑精点两本书再过一遍,对各个考点的理解再加深一些。另外大纲解析入手后,也要开始做了。
④第四阶段:12月-考研前
大纲解析的逻辑部分编的是很好的,正好可以把所有的知识点再梳理一遍,个人感觉跟北航的逻辑高分指南思路很一致,正好可以省去少看一本书的担心。另外,最后的模考逻辑是很考验人的,一口气连做30道题,很熬人的,特别是做卷子,都会有觉得结束了一翻面还有一面的时候.......模拟很关键啊~~~~
3.个人方法总结
①不要在书上写答案,将所有的做题记录写在纸上。这样可以避免二次干扰,又可以前后对比着看自己的错误与进步。
②重点题目要做记号。第二遍第三遍看的时候其实重点看的就是这些题,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进度顺利,虽然不可避免的出现之前没错后来却错了的情况,但毕竟是少数,其中利弊还要自己权衡。PS.各位一定不要养成记答案的恶习,否则这些方法都是无效的.....
③耐心+细心。逻辑就是要人思维冷静,很多题目都是有方法可循的,所以一定要耐心细心,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④发现薄弱,重点击破。在一遍遍的复习中,自己会越来越清查自己哪部分不好,要及时的进行专项补救。如果是思维思路问题,还可以向身边的研友讨论求教,毕竟大家思维方式不同,也许新的思路就会打开的。
(四)联考——写作
本人初高中作文水平中等偏上,爱好文字表达,写点乱七八糟的东西,字体还算过得去,书面从容的时候很漂亮,紧张的时候很狂野.....这些年爱看些时评类的东西,还算有点认识想法,如果说爱据理力争是缺点的话,那放在联考的论证有效性分析也算是优点了....
1.用书
《写作分册》(机工) 《联考大纲解析》(高教) 【部分】《写作高分指南》(北航)
人物传记:《乔布斯传》 时评类杂志:《南方周末》 《南风窗》等
网上下载的各种机构老师总结的模板等 答题纸
2.复习进度安排
①第一阶段:7月-11月
基本不用复习,没事练练字,看看杂志,关注下时事热点,特别是财经信息,对于复试也是有好处的,还能当做写作素材呢~~偶尔可以翻下写作分册,这就够了......
②第二阶段:11月-12月上旬
把写作分册和大纲解析中的写作部分好好看看,然后结合着网上找的模板什么的,自己总结一个。论证有效性分析的格式很固定,错误也就那么些个,关键还在于表达是否简练到位,而大作文,我个人建议写成中规中矩的议论文,但是多年来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写作模板,多总结,多写,就会越发觉得这就不是个事了。
③第三阶段:最后一个月
固定下来写作模板,就要多练习,打印好答题纸,在模考的时候要卡着时间完成,两篇一气呵成。话说我直到最后一次模拟的时候作文都没写完过.......所以我当时就说,如果在考场上能写完,我就成了~~结果,果然在考场上写完了,159,比我想的还要高不少呢~虽然最后的字体也飞了起来,不过语言和立意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3.个人方法总结
①练字。磨刀不误砍柴工,卷面的好坏与最终的分数一定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不在于写的有多漂亮,而是干净,字体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字不好的孩纸还真是不能掉以轻心的,反正据我所知,我身边字不好的人反正联考成绩都不高.....虽然也没什么必然关系,可还是能说明点问题的........
②用名人传记积累写作素材。很多人都会问写作用什么例子,这个确实有点发愁,我在去年11月的时候偶然看到的建议,读一本名人传记,这样你就可以在任何一篇文章中用到这个人的例子,因为你已经足够熟悉。确实,我最开始就是用的这么功利的心在看《乔布斯传》,最后在考场上也确实用的很顺畅,但是,我清楚的知道,如果没有这本书陪我度过我那段最后最难熬的考研日子,没有这么强大的精神力量,很难说,我是否会有激情冲刺到最后,为初试画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这本书也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希望你也能找一本为你所用的受益无穷的书来成全你的梦想。
③模板的总结。不同于英语,联考的写作模板不至于太死,但是,大体的行文顺序与思路是必须要确定下来的,分几段,第一段写什么,第二段写什么,开头怎么开,结尾怎么结,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些错误套用语句,大作文是递进式还是平行式还是正反对比式,这些都是需要提前想好的。最起码我觉得提前想好了没什么坏处,而且成文速度也会加快不少。
④实战模拟!!话说这是联考决定成败的一笔,如果考试结束没写完,可想而知从考场出来该多落寞.....而这样的演练是必须的必要的,即便是在练习的时候没有写完,提前体会一把心跳加速也不见得不是什么好事。模拟时就要用到模板,注意时间和字体。相信这一步做好的话,对于联考的成绩是会有重大影响的。
(五)专业知识
很多人都会问初试前要不要看专业课的问题,我觉得这个要根据目标院校的情况和自身专业知识的水平来决定。但我认为还是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上课问题。大四的课还是应该尽量去上的,对于复习进度的影响绝对没有收获大。我在复试中,也提到了大四课程中的一个案例分析,这个我能感觉到是我的加分点的~~大家切不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啊~~~
2.注会、初级等。据我所知今年初级调整到10月进行,13的考生中应该也有一部分是要参加的,那我觉得这几个月完全可以好好的把初级复习拿下,对于复试会计部分的基础知识应该是可以应付的。而参加注会的同学更是可以借此机会把专业知识提到一个新高度,甚至可以再复试的时候当做加分资本使用哦~~
3.复试专业课书。跨考考生是有必要在此之前就开始看会计那几本专业课的,而本专业的考生,如果专业基础不够扎实,目标院校专业知识要求又较高的(比如几所财经类院校),也是要提前复习的,毕竟从初试结束到复试只有不到三个月,去掉过年去掉复试前的准备,日子是掐指可数的。
4.时时关注,调剂生活。我想大家不管是人人还是微博都会有自己主要的活动阵营,里面都会有一些公共主页或者会计行业名人是可以加的,在娱乐的时候还能为考研学习些东西,关注下财经时事,也是不错的调剂啊~~复试的时候问我的一个问题,我就是当时在微博上看到的哦~~~
四、复试准备
从考完初试到出成绩,我都几乎没怎么准备复试,还找了一家事务所做了一点点的实习....而出成绩后到复试前的这一个月,是我考研历程中最最最纠结的一个月,仿佛那段时间就是度日如年,超级浮躁,超级忐忑,超级不淡定......一方面,我初试成绩虽然考前,但不知道有多少人进复试竞争;另一方面,根本就不知道该复习些什么,用什么书复习,所有的一切都像是在赌博,看到了考了就是胜者,没看到考了或者看了没考似乎都是失败.....跟初试的复习完全是两种感觉......初试越复习越有底,复试越复习越没底....
1.复试流程
在其他关于重大复试的帖子中已经有人详述了,所以我就简略的说下。中大的复试整体看来是很公平公开的,流程设计也是让人无可挑剔的,所以当时想成为中大一员的愿望就更加强烈了。
上午笔试,先专业课后英语,下午综合面试,晚上英语听说测试,政治就是交了一篇论文。具体的时间流程安排可以到管院的网站上搜索复试方案查看。有必要说的是,鉴于今年考研英语泄题的特殊情况,广东又是重灾区,所以复试很严格,加试了英语的笔试,综合面试也分作两轮,听说测试更由外语学院负责,但是,至于这些在以后会不会依旧如此安排就不得而知了。还请心仪中大的学弟学妹不要仅仅参照今年的情况准备,一切都在变化~~
结束后问中大什么时候公布名单,答曰10号....我实在不忍心在广州再住一个星期的宾馆,就准备回家等结果了。无奈中大不够厚道,让我在火车上得知了半夜空降名单的消息,让人欣慰的是,一切终于尘埃落定。
据我所知复试线200,参加面试的160人中,有30位是在职,其中包括十几人是非应届从报考全日制调进在职的,这样被刷的可能就会几乎为零。另外130日竞争19个名额,晚上听说候考时跟招生办的老师有聊,在职的没用的10个名额应该会调给全日制,最后就是130:29了~这应该是最接近真实复试比的。
2.具体准备
①英语。这个其实很不想说,因为我就没怎么准备,虽然明明知道其重要性,我只是简单的写了个自我介绍,把一些常见问题准备了一下,最后发现都没用上.......那天晚上状态还巨不好,所以说的很菜,就没觉得自己英语那么烂过.....痛定思痛吧......
②专业课。在准备的时候我是按教育部的复试大纲结合着课本、初级、注会的书看了看,特别是将指定的刘峰的《会计学基础》认真的看了两遍,还整理了一遍。另外就是分析历年的真题,虽然只有两年的,但是还是有直觉告诉我,今年的笔试题跟这个一点联系都没有的,事实证明最后的管理会计的题目的确考到了。
③专业面试。我搜集了所有网上历年关于中大MPACC复试的经验,看看复试都会问什么问题,很多问题听着很玄乎,其实答案就在刘峰老师的那本书里,而和真正的面试场面相比,真的是九牛一毛了,160人几乎没有重样的题,这是个什么概念。重要的还是在于自己平时的积累,还有能否应对考官的压力,运气够不够好等等,不过谦和的态度也是很重要的,这种经历真的很难得,也让人意犹未尽。
④信息渠道。为了在复试中信息上不输给本校同学,我努力联系学长学姐,并跟中大的一些同学保持联系,让他们帮忙打听一些情况,虽然这方面收效并不大,但学姐们给的建议还是很受用的,同学的关心与帮助也使复试过程更加顺利;同时,还可以跟自己本科的老师进行些沟通,得到一些建议辅导,对于信心的提升也有不少帮助。
⑤交通住宿。对于像我这样的外地考生这点是不得不提的,交通和住宿最好提前买好订好,这样不至于会出什么乱子而影响复试的心情。我是自己去复试的,最好还是要跟认识的朋友的朋友之类的住在一起,相互有个照应,不过,要是跟家人去也就无所谓了。当然,对于这些一切自己搞定的我,觉得还是略会占用些精力的,大家有个思想准备就好。
⑥心态准备。我对中大的向往随着复习的深入也就越发的强烈,甚至复试去到中大的时候会有考不上再来一年的冲动。我也算是背水一战,毕竟在准备的过程中,我经历了中行还是中大的选择,最后还是决定一心只为中大,当时纠结的自己都快疯了,因为这一选几乎就是在选择人生了。不过,既然做了选择,就要坚持到底,自己也会无怨无悔。
五、考验能力总结
1.信息搜集能力。前期的信息搜集工作是相当繁琐的,也是很关键的,偶尔一个信息的遗漏可能会造成后来很大麻烦的。主要包括:目标院校、考研班、辅导用书、学习方法等。这一点也是贯穿考研始终的。也包括复试相关信息的搜集。
2.自我评定能力。所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关键是要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清晰的全面的认识和定位,这样才能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判断信息的有用性,进而实现进一步的决策。在选校、制定调整学习计划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3.判断决策能力。在全面搜集信息和结合自身情况分析后,我们就可以相对容易的做出抉择了。处女座的我善分析不善决策,所以在决策时利用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削弱我的纠结。比如,SWOT分析了,EXCEL表格了等等~~这一次,我们靠的不仅仅要是运气,更要靠自己这么久积累的分析判断力!对于押题、复试考察的推测,无疑也是这种能力的应用。
4.沟通交流能力。无可厚非,这一能力在考研的备考中也是相当重要的,也是贯穿始终的。和同学之间,可以在茶余饭后聊一些考研的事,既不浪费时间也会收获颇丰,当然,要选择那些跟自己关注方面一致的朋友重点交流,可以省不少事的。(我的考研班问题,就是出于对舍友搜集这方面信息的信任,完全跟风的)。而和研友交流错题,沟通复习计划,互改作文等等,对于整个考研的过程也是很重要的,那种和谐融洽的氛围能让自己轻松不少。和老师之间,和他们多交流会使自己在大方向上不会走错路,毕竟他们对这一行业的发展比咱们认识的更深,同时,也会在专业知识、甚至是后面复试时给出一定的建议帮助的。和父母之间,要多寻求他们的理解与支持,毕竟我们还没有经济能力,虽然他们并不一定会帮你做决定,但是还是要和父母商量下,最起码要第一时间告诉他们你的决定。
5.心理调整能力。这一路,我们既然要面临各种信息的冲击,就要做好调整心态心情的准备。面对有些问题,需要及时调整自己,而面对有些问题,大可让它如浮云般随风而散。像今天我就奇迹般的赶上了超大比例复试,在当时的情况下除了感慨,就只能硬着头皮走下来。切忌左右摇摆,切记坚定不移!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经过四年的磨练,这一次的选择可能真的是我们第一次完全自主的决定,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6.专业基础扎实。我一直觉得自己的专业基础还算差不多,但是,在高压之下还是让自己原形毕露。一个很琐碎的知识点可能就是你的致命点,所以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稳扎稳打,这样才能减少脑子短路的可能性。我们会计本身要求的就是严谨细心,所以更要对专业知识有着准确的掌握。
7.工作协调能力。我想肯定有同学跟我一样,在备考的时候还担任着一些职务,而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协调就是一门学问,处理的好就会相得益彰,处理的不好就会玉石俱焚。我觉得在学习之余将工作当作一种调剂,与同学老师直接保持联系,对于自己的学习也是有促进的,同时在信息的获取上也会更加主动,进而在安排自己的时间方面也就减少了被动。将工作的热情带入学习中,学习效率也会大增的。我始终认为,如果个人能力允许,就不要将考研当做一个封闭的独处过程,抛弃一切原来的生活,把自己的研整的如此苦逼并不一定就会得到理想的结果。我那时候还会偶尔去电台播音,就当做是一种放松娱乐了~~~
8.施压降压能力。没动力的时候就给自己多施施压,没有压力哪有动力,我是一个很善于给自己压力的人......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身上的压力已经足够,当你感觉到自己喘不过气的时候,一定要找到一个出口去为自己降压。写写日记,发发状态,甚至一个人去K一下午歌,去逛逛校园喘口气,旅个小游散散心~~只要是有利于自己复习的,可以适当调节,但是一定要自己把握好度~~~
9.制造机会能力。因为这次的考研在我生命中只有一次,家里和我都不会考虑二战,所以要求万无一失。因此,适当的彩排是绝对有必要的。一是我又报了六级,在考研前感受一下考场氛围,要不然长时间不进考场,以免不适应。二是我在11月底网申了中行,只是想把这当成一次考研的历练,不管是笔试还是面试。当然,后来能够顺利走到签约也是没能想到的,虽然多了份选择的纠结,可毕竟有的选比没的选好的多。
10.综合素质。这场完全不同于高考的考试,就在于绝不仅仅是知识过关就OK的。有人说跨入面试考场的一瞬间,就决定了老师要不要你。虽然这话有点夸张,但是不得不说,这是对个人综合素质在整个过程中重要性的一点肯定,我觉得就是我们说的气场~~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历练,我们如果能让自己的成长体现在此,那就是完胜啊~~同时,我觉得像衣着、妆容、礼仪等方面也是有必要在日常中就注意的,如果在考前才关注,到时候也是没什么用的。
六、终点也是新起点
从复试结束到现在,我的生活远没有想象的平静。体检结果异常,档案邮寄风波,通知书延迟发放.......还好一切都只是一场虚惊......无奈,只有一句“好事多磨”来安慰自己吧~~
我跟几个朋友交流考研感受的时候有一点很一致,就是查到初试成绩的时候是最兴奋最开心的时候,反而在看到录取名单的时候,心里并没有太大的波澜。我想可能是初试的成绩证明的是自己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付出,而最终的结果,却让人更加冷静的认识到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这一次新的开始,我知道我还有很多东西要准备,注会、英语听说能力、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这些关键词已经让我不得不去考虑。如今,我也正经受的驾照的折磨,无非也是想让以后的道路走得更顺,当任何机遇来临时不是毫无准备。
再过两个月,我的中大之路就要开始了,这一段的人生旅途又会有怎样的风景,我相信只要有梦去追,心怀希望,总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的。沿路风景或许比最后的结果更能给我们以刻骨铭心的记忆。我们最需要感动的,其实是自己。
最后,谨以此为我的考研历程作结,对所有关心我的人以真诚的感谢,也希望能够给后来人以启迪,给将来的朋友一个认识了解我的窗口。最开始有冲动写这篇帖子的时候就想好了结尾,一首大家很熟悉的歌.........
“你是我的研,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
你是我的研,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
你是我的研,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
因为你是我的研,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
PPS....今天终于收到了通知书 好嗨皮啊~~~~
本文来源:
http://m.okaoyan.com/_m/guangdongcaijingdaxue/kaoyanjingyan_210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