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直系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考研派】为大家提供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介绍,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

95%的同学阅读了:2020研究生招生简章】【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19]】【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王牌专业排名】【考研难吗】【2021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考研群】【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学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机电工程学院简介
机电工程学院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工业工程、车辆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车辆工程专业为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校重点建设专业。学院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下设有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车辆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其中机械电子工程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学科,还具有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设有设计工程系、机械制造与工业工程系、机械电子与车辆工程系、基础教学部和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其中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下设有机械设计与CAD、机械制造、机械电子、车辆工程、工业设计、工业工程、力学与材料7个专业实验室。
学院现有教师63 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7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 73 %;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25人,占教师比例39.7 %;硕士学位教师32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教师比例 90.5 %;兼职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5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名,北京市科技拔尖人才1名,北京市科技创新团队1个,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市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名。
学院有优良的办学传统和经验,一贯重视教学中心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突出成绩。近五年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北京市精品课程2门(《机械原理》、《工程制图》),市级精品教材3部。
学院的学科建设与科研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五科技攻关等国家级项目4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课题9项,北京市教委课题 45项,横向科研课题65项。在光机电系统测控及智能仪器、数控技术与装备、机电系统现代设计方法及应用等领域形成了稳定的科研发展方向,并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 项、二等奖 4项、三等奖 3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 40余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525 篇,进入国际三大检索46篇。
学院现已与日本福井大学、德国耶拿应用科技大学、英国桑德兰大学的相关学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联合培养研究生和本科生,近五年共选派26名学生赴国外高校学习深造,学院还接收培养外国留学生近10人。学院坚持贯彻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严谨的治学方法,培养了大批基础理论好、实践能力强、适应社会需求的毕业生,受到广大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好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目前在校本科生1400余人,硕士研究生100余人。近年来,我院学生先后获得首都高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 北京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北京市单片机竞赛、 北京市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等十余项奖项,学生科技活动成效显著。
今后,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争取尽早建成博士点授权学科,并使各学科专业进一步协调发展,力争在机电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教学科研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形成自身特色和优势,为北京市和全国的人才培养作出更大贡献。
机械电子工程学科
本学科设有三个研究方向:
机电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机电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与趋势预测技术、测控系统的集成及远程网络监控技术、智能监测仪器与虚拟仪器技术。
光机电一体化测控技术与系统:提出面向现代仪器制造的柔性研发系统理念,创建开放式柔性研发平台,完成对仪器系统的快速集成、实验研究和性能测试,提高仪器制造企业适应市场的快速动态响应能力。研制光电分析仪器装备、产品和成套工程应用软件。
机器人技术:涉及机械电子学、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嵌入式控制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等,在水下机器人技术的研究方面积累了研究基础和经验。
本学科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作为第一完成单位于200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
本学科设有三个研究方向:
数控技术与装备:机床设计技术与智能控制研究,机床创新设计开发、机床性能分析计算、特种设备研发、高速加工技术、机床智能控制研究。
制造信息化技术:CAD/CAM/CAE集成技术,包括计算机制造系统的信息建模技术、计算机制造系统单元技术及集成策略,现代制造系统的研究。
计算机辅助制造:制造单元及生产线的计算机仿真、生产线系统的静、动态性能预测、系统布局、配置及调度控制策略、生产线规划设计研究
本学科承担了北京市科委的重大科技专项,在机床设计技术研发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
本学科设有三个研究方向:
机械现代设计方法学:现代设计技术与方法研究、产品数字化动态设计、虚拟设计与仿真技术、产品设计优化及可靠性分析、产品创新设计。
机械传动学:现代传动技术与理论的研究、新型机械传动设计制造技术,包括非圆齿轮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产业化研究、非圆传动节能抽油机、新型限滑差速器等。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及应用:机电系统设计与性能分析的研究,在机器人工程应用技术、液下机器人和管道机器人技术研发方面取得进展;机械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研究,包括多体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机器人运动规划与控制、航空器姿态动力学与控制、复杂缆索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等。
该学科目前已完成和正在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多项。
车辆工程学科
本学科设有三个研究方向:
车辆系统动力学与结构优化技术:以汽车整车及其关键总成为研究对象,研究车辆动力学特性,整车的集成开发、系统匹配优化和NVH控制技术,基于刚度、强度、疲劳和碰撞安全性的多学科、多目标汽车结构优化设计技术。
新能源车辆与电子控制技术:研究新能源车辆设计理论、系统集成及控制技术,着重研究电动汽车的整车设计、系统匹配及控制策略,底盘控制技术、关键部件的电动化技术和线控技术,动力电池使用性能研究与评价,基于机器视觉的车辆道路环境感知技术和特种车辆无人驾驶技术。
汽车设计与制造技术:车身逆向设计技术研究,基于CAE的结构轻量化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轻量化材料的成型与连接工艺研究,汽车零部件的液压成型和挤压成型工艺研究,铝镁合金车身结构件的真空压铸工艺研究,高强度钢板的激光焊接技术研究,与快速成型技术相结合的汽车零部件及车身覆盖件CAD/CAM/CAE一体化技术。
先进装备动力学与控制
本学科设有两个研究方向:
机械多体系统动力学与控制:主要以机械工程先进装备为研究对象,以多体系统动力学、弹性和结构动力学、现代控制理论以及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研究机械多体系统建模理论、数值计算、仿真与控制问题,探索和掌握先进机械装备的运行和动态演化规律。
装备结构动力学及优化:以先进装备和机器人结构减振和降噪为目标的智能结构以及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对于航空和机械装备涉及到的各种新型复合材料梁板壳结构,提炼其在复杂环境中的动力学问题,利用理论、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揭示结构变形和非线性动力学特性。
先进制造装备工业设计
本学科设有二个研究方向:
工业设计创新理论与方法研究:以先进制造及其装备的创新设计活动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研究方法和科学实验方法,研究适合于先进制造产业的工业设计创新理论与方法。
工业产品创新设计研究:以先进制造装备为对象,应用工业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对工业产品创新设计的研究。
机械工程领域
本领域设有七个研究方向:
数控技术与装备:研究数控技术的关键技术和装备开发。高档数控机床、高性能功能部件开发;创新设计、优化设计、性能分析、测试评价、高档控制数控系统等。
设备工程与智能维修技术:该研究方向从企业的实际出发,采用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主要研究面向机电设备的现代工程技术、状态监测与诊断技术、科学维护技术、设备节能减排技术,以及相关的设备维修管理和质量控制技术等。培养设备工程和设备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光机电一体化测控技术与应用: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面向光机电一体化的现代测控技术,开发相关的测控系统及装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光机电系统的现代测控方法、测控系统集成技术、远程网络测控技术、智能仪器与虚拟仪器技术等;该项技术对于提高光机电系统的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和网络化水平,将现代测控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光机电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研究机器人技术所涉及的机构学、运动学、动力学、测试技术和控制技术等主要技术领域及其应用。包括机器人结构设计,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各类信息检测与信号处理,机器人轨迹规划,运动学、动力学和轨迹控制的策略和算法,智能控制技术等。机器人控制包括研究对象涉及特种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并联机器人等。
机械系统设计与应用:运用先进的设计理论、设计技术和设计方法,对机电设备的机构组成及原理进行设计,对其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包括设备结构强度分析与应力监测技术、机械振动分析与控制、机械动力学、机械噪声源识别与控制、机械故障诊断与预报等。
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技术:以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为研究对象,研究车辆系统动力学特性,整车建模、仿真分析与控制策略,整车及其关键部件的匹配、控制技术、电动化技术和总线技术,NVH控制技术。
汽车现代设计方法与制造技术:研究面向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现代设计方法,面向汽车工业的先进制造技术,主要包括基于CAE的汽车结构轻量化设计理论与方法以及汽车产品数字化设计方法,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的数字化建模技术、数字化产品的分析与仿真技术,逆向工程理论及技术与快速成型技术相结合的汽车零部件的CAD/CAM/CAE一体化技术,轻量化汽车先进制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