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7-28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图书馆学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专业图书馆学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专业图书馆学介绍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

北京师范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北京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北京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师范大学排名] [北京师范大学考研群]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专业图书馆学介绍正文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专业图书馆学介绍:
  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学院图书馆学专业(代码:120501)
  (一级学科: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图书馆学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一、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图书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21世纪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现实和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系统掌握现代图书馆管理技术,能够在各级各类图书文献部门从事文献管理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并对图书馆的学科发展和工作实践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高层次、宽口径、复合型专业人才。具体要求是:
  (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修养,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刻苦学习,学风端正,能够遵守科学研究规范,能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创新性或应用前景。
  (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图书馆学专业的文献资料。
  (4)能够坚持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二、专业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生导师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  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历史等角度出发,研究图书馆及图书馆事业发展、组织形式、工作规律等理论性问题,探索发展图书馆事业的政策、法规、及科学管理等。  乔 欢 副教授 
贾为民 副教授 
赵 荣 副教授 
周晓燕 副教授 
茹海涛 副研究馆员
雷菊霞 副研究馆员 
数字图书馆技术与管理  数字图书馆结构与内容、数字图书馆构建方法、数字图书馆技术、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检索、个性化服务等。  耿 骞 教授 
肖 明 教授 
王  琼 研究馆员 
知识组织研究  分类检索语言、主题检索语言、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检索语言计算机化、自然语言检索、文献编目标准化、计算机编目、DC元数据、网络信息组织、知识组织前沿问题等。  赵 荣 副教授 
陈志新 副教授
三、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总学分:36分。
课程类别  科目和门数  最低学分要求 
公共课  政治2门、外语1门  8学分 
学位基础课  3门(含一门方法类课程)  9学分 
学位专业课  3门  9学分 
必修环节  实践活动  1学分 
开题报告  不计学分 
选修课  专业选修或公共选修课  0-3学分
  注明:公共选修课由研究生院培养处组织开设,除一外为小语种的研究生必修二外英语以外,其他研究生可以不修公共选修课,如选修,每人累计不超过3门。下同。
  图书馆学专业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必修环节、选修课等五大类,学生应修满36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公共课3门(至少8学分),包括政治理论课2门,第一外国语1门;开设5门硕士生学位基础课,含一门研究方法类课程(15学分),每位硕士生根据导师要求至少选修3门课(9学分);开设3-5门学位专业课(9-15学分),每位硕士生根据导师要求至少选修3门课(9学分);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在本专业设置1-3门选修课,学生可在导师指导下选修与情报学专业相关的课程;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学生自愿选修(2学分);跨专业的硕士生根据专业需要可适当补修本学科的本科生课程(由导师确定,不计学分)。
  四、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生的培养采取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指导教师个别指导与研究所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既要充分发挥导师作用,又要发挥硕士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好基础理论和拓宽知识面的同时,使硕士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着重加强对硕士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硕士生入学后四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指导教师,制定培养计划,由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情报学专业硕士生的学位专业课和选修课学习一般要求在第四学期之前完成。研究生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具体可采用笔试/口试、闭卷/开卷、撰写论文、完成项目等形式进行。除实习、实验、社会调查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可采用考查进行考核外,其他课程都要进行考试。研究生课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文献阅读、课堂讨论、作业等)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录;考查成绩以合格、不合格记。学位基础课程原则上必须进行笔试。笔试必须有正规试卷,时间不少于2小时。
  在校学习期间,研究生必须参加导师安排的教学实践(包括讲课、辅导、答疑、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等)。研究生必须参加科研实践,完成科研任务。研究生还要求参加图书馆学专业领域举办的校内外学术活动。硕士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以第一作者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至少一篇学术论文。
  图书馆学专业实行研究生培养导师负责制,建立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发挥学术群体的作用。指导教师应发挥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等教学方式。应加强研究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切实执行学校关于学位管理的规定,严格考核,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硕士生中期筛选一般在修完学位专业课和选修课之后进行,通常在第三学期末完成。由管理学学位分委会认定的两名以上教师组成综合考试小组,负责出题和实施考核。
  需进行书面和口试两种形式的考核。考试分及格和不及格两种成绩。考试不及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不具有申请硕士学位资格。考试小组中有三分之二的成员认为考试成绩不及格,即视作不及格。考试小组成员之间对考试成绩评判产生重大分歧时,由学位分委员会做出仲裁。
  中期筛选合格者在导师指导下撰写毕业论文,经答辩合格者授予硕士学位。
  五、学位论文与论文答辩
  撰写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于第四学期中段初步确定论文题目。在确定论文选题以前,必须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查阅图书馆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基本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对有关选题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
  论文题目确定后,应在第四学期期末完成开题报告,由院系有关专家评定课题的可行性,并在导师指导下制定论文完成的进度表。
  在开题报告经审查通过以后,研究生应该认真完成相关研究和写作工作,由导师审阅后决定是否提交答辩。硕士学位论必须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用于直接撰写硕士学位论文的时间不得少于一个学年。
  最终完成的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做到资料详实,结构严谨,写作规范,表述通畅,应对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或突破,表现论文作者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门知识,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对要通过计算机实现算法的论文,必须有正确的运行结果。
  硕士学位论文类型可以多样化,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既可以是基础研究,也可以是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等。鼓励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生通过调查研究,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并提供可行性方案。
  六、硕士生课程
课程类别  课程中文名称  学分  学时 
学位基础课  信息技术专题  54 
学位基础课  情报学理论研究  54 
学位基础课  管理学原理  54 
学位基础课  信息组织研究  54 
学位基础课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54 
学位基础课  科学研究方法  54 
学位专业课  文献学  54 
学位专业课  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  54 
学位专业课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54 
学位专业课  编目专题研究  54 
学位专业课  信息检索系统原理  54 
学位专业课  数据挖掘  54 
专业选修课  信息行为学  54 
专业选修课  自然语言处理与信息检索  54 
专业选修课  网络信息计量与评价  54 
专业选修课  政府信息管理  54 
专业选修课  图书馆学理论研究  54 
  注明:硕士生课程应安排在前三学期完成,其中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应安排在前两学期分秋季、春季较为固定地开设。“上课学期”用1、2标注,如两学期都开设,填写“1和2”。基础课和专业课一般为3学分,专业选修课为2学分,每学分对应18学时,即3学分=54学时,2学分=36学时,1学分=18学时。院系可以自主设置模块化课程,规定相应的学分和学时。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_m/beijingshifandaxue/zhuanye_37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