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生导师余淼杰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北京大学研究生分数线【历年】] [北京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北京大学考研难吗]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大学排名] [北京大学考研群]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费] [北京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生导师余淼杰正文
工作经验
副教授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2010/08—
助教授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2006/09 -- 2010/07
客座助理教授 香港大学经济及金融学院 2005/09 -- 2006/08
讲师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校)经济系 2005/06-08
学术兼职
英国诺丁汉大学全球经济政策研究中心(GEP)校外研究员
日本爱知大学国际汉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汕头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
财政部国际司特聘财经顾问
国家创新论坛300人成员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第十届理事学会理事
《天下潮商》报(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特约研究员
教育背景
经济学博士,美国戴维斯加利福尼亚大学(导师:Robert Feenstra)2005
经济学硕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2000
经济学学士,管理学院(国际会计) 1997
学术期刊
China Economic Review 编委(Editorial Board Member) 2011年至今
研究方向
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学、应用微观经济学
目前研究领域
加工贸易,出口与信贷约束,贸易自由化,企业异质性
教学兴趣
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学、中国经济
荣誉、奖励及资助
研究:
1. 第十六届全国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著作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2010年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青年项目(71003010)负责人 2010年
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0年重大项目 2010年
4. 日本住友财团2010年度研究资助 2010年
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09&ZD020) 2009年
6. 第十五届全国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8年
7. 北京大学第十届桐山教育基金研究资助 2008年
8. 商务部《世界经济数据库》开发与建设项目资助 2008年
9. 北京市教委共建项目资助 2007年
10. 美国戴维斯加州大学人文研究奖 2004年
11. 美国戴维斯加州大学博士论文研究突破奖 2003年
教学:
1. 北京大学教材建设立项资助 2011年
2. 北京大学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演示竞赛二等奖 2010年
3. 北京大学研究生重点课程建设资助 2009年
4. 美国戴维斯加州大学经济系杰出助教奖 2005年
其它:
1. 美国联合社会科学年会旅行助金(Omicron Delta Epsilon学会) 2005年
2. 北美华人经济学会与台湾经济学会旅行助金(CEANA/TEA) 2005年
3.加州大学贸易与环境经济学研会旅行助金, 2004年
4. 北京大学安泰奖学金 1999年
已发表中英文论文/著作
英文论文(Referred Journal)
1. Processing Trade, Tariff Reductions and Firm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Chinese Firms, Economic Journal, forthcoming
2. “Exports and Credit Constraints Under Private Inform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 to China,” (with Robert Feenstra, Zhiyuan Li)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forthcoming, [NBER Working Paper No. 16940], [Online Appendix]
3. “Measuring the Impact of Trade Protection on Industrial Production Size,” (with Wei Tian),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forthcoming.
3.“Trade Liberalization, Product Complexity, and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 Evidence from Chinese Firms”(with Guangliang Ye and Baozhi Qu), The World Economy, 2013,pp. 913-934.
4. "Firm R&D,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Learning by Exporting:Firm-Level Evidence from China," (with Mi Dai), The World Economy, 2013,pp. 1131-1145.
5. “Does Revaluation of the Chinese Yuan Decrease Imports to the U.S. from China?” 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 2012, 30(4), pp. 533-547.
6. “China and India: Trends in Trade over the Last Decade” (with Wei Tian), Journal of China and Global Economics 2012 (1), pp. 27-38.
7. “Trade, Democracy, and the Gravity Equatio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10, 91(2), 289-300.
8. “Trade Protectionism and Electoral Outcome,” CATO Journal, vol. 29(3), 2009, pp. 523-557.
9. “Labor, Demography, and the Export-Oriented Growth Model in Chin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 Studies, 2009(5), pp. 61-78 (with Yang Yao).
10.“Revaluation of the Chinese Yuan and Triad Trade: A Gravity Assessment”,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2009, 20, pp.655-668.
11. “Political Competition and Bilateral Direct Investment”, Frontier of Economics in China, 2007, 2(2), pp. 250-274.
12. “Trade Politics: A Brief Surve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2006, 5 (5), pp. 1-9.
13.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China”, Corporate Ownership and Control, Fall 2007,5(1), pp. 493-498
英文书的章节
14. “Industrial Structural Upgrading and Poverty Reduction in China,”in Adam Eddy Szirmai (eds.) The Untold Story: Structural Change for poverty reduction: The Case of the BR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orthcoming.
15. “China and India: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rade and Investment Performance,” with Kaliappa Kaliranjan, Yaqi Wang, and Kanhaiya Singh, in Peter Drysdale eds.Dealing with China and India: South and East Asian Economic Integration, Routledge, forthcoming.
16. “China’s Processing Trade: A Firm-Level Analysis,” (with Wei Tian) in Huw McMay and Ligang Song (eds.) Rebalancing and Sustaining Growth in China,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E-press, 2012, pp.111-148.
17. “Patterns of Trade,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Productivity in the ASEAN-China-India Area”, Biswanath Bhattacharyay (eds.), Role of Key Emerging Economies–ASEAN, PRC, and India for a Balanced, Sustainable, and Resilient Asia, ADBI, forthcoming.
18. “Moving Up the Value Chain in Manufacturing for China”, in Huang Yiping and Juzhong Zhuang (eds.), Can China Avoid the Middle-Income Trap? ADBI, forthcoming.
19. “Measure the Energy Market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 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pproach”, in Fuji Kimura and Xunpeng Shi (eds.), Deepen Understanding and Moving Forward: Energy Market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 Jakarta, Indonesia. 2011, pp. 63-96.
20. “China’s Foreign Trade, WTO Accession, and Institutional Quality”, in Vo Tri Tran and Shiro Armstrong (eds),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Asian Development, London: Routledge, 2011, pp. 124-146.
中文论文
21. “人口结构与国际贸易”(与田巍、姚洋、周羿合作),《经济研究》, 已接受。
22. “生产率、信贷约束与企业出口:基于中国企业层面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与李志远合作),《经济研究》, 2013年6月,第85-100页。
23. “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之谜:加工贸易的作用”(与戴觅、Madura Maitra合作), 《经济学(季刊)》,已接受。
24. “企业出口强度与进口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 (与田巍合作),《管理世界》,2013年1月,第28-44页
25.“人民币升值与中美贸易:基于引力模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与田巍合作),《中大管理研究》2012年,7(2), 第47-65页。
26.“企业生产率和企业“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企业层面数据的实证研究”(与田巍合作),《经济学(季刊)》,2012年,11(2),第383-408页。
27.“企业出口前研发投入、出口及生产率进步—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 (与戴觅合作), 《经济学(季刊)》,2011年,11(1),第211-30页。
28. “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率和关税减免:来自中国产品面的证据”, 《经济学(季刊)》,2011年,10(4),第1151-81页。
29.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与其国会选举结果的经济学分析”,《经济学报》,2011,第5辑,第115-131页
30. “中国的贸易自由化与制造业企业生产率: 来自企业层面的实证分析”, 《经济研究》, 2010(12), pp. 97-110.
31. “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和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与姚洋合作), 《金融研究》,2009(9), pp. 1-14.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3期第86-88页转摘)
32.“我国价格剪刀差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理论模型与计量实证”(与林毅夫合作),《经济研究》,2009(1),pp.42-56
(收入《新结构经济学文集》第348-37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33.“贸易全球化和国家民主化”《香港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 秋/冬季, 35, pp. 1-40.
34. “发展中国家间的民主进步能促进其双边贸易吗?”《经济学(季刊)》,2008, 7(4), pp. 1167-1190
35. “国际贸易的麦敕勒悖论及其验证”,《经济学(季刊)》,2008, 7(2), pp. 621-646
36. “贸易保护和政治竞争”,《经济学报》(),2008, 3(1), pp. 149-163.
37. “兰格与布鲁斯经济思想与中国经济改革”(与江宣林合),《学报》,2000年4月, pp.1-4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_m/beijingdaxue/daoshi_113813.html